張素惠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古人的詩、詞、歌、賦等一直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它們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具有勵志怡情、明理啟智等作用。我們要認真研讀古文,更好地傳承著中華文化。
高中語文課程中,文言文的篇目占了相當大的比重,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古詩文的教學要求:高中生要能在借助釋義與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理解古文的深層的思想內(nèi)涵,形成一定的文化積淀,古為今用,最終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感染??涩F(xiàn)狀不容樂觀。通過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調(diào)查分析表明:古詩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現(xiàn)狀大體上概括為:
(1)主動行為不明顯,興趣度不高。
(2)學習方向不明確,積累不夠,基礎(chǔ)弱,缺乏應試能力。
(3)對作品缺乏細膩深刻的體會,尤其對作品的文學作用和文化影響缺乏了解和探究。
面對這種現(xiàn)狀我們無法逃避,只有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精心改進教學策略,精心設計多種形式,逐步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現(xiàn)狀,提高高中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和主動性。
1.借助多媒體播放一些和古詩詞有關(guān)的典雅柔美的音樂,通過音樂渲染鑒賞氛圍,烘托古詩意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使學生進一步領(lǐng)悟詩歌情懷。如學習曹操的《短歌行》時,播放琵琶曲《靜水流深》,通過琵琶曲把古詩的韻味體現(xiàn)出來,又通過慷慨激昂音樂把曹操的那種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的急切心情表達出來。琵琶曲《靜水流深》的播放,曹操面對霸業(yè)未成,曾因內(nèi)心的焦急、渴求而借酒消愁以及迫切渴望招納賢才為己所用,來實現(xiàn)自己建功立業(yè)、一統(tǒng)天下的形象就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音樂也是一種語言,能將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詩詞的意境中,使其對詩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借助多媒體播放展示豐富多彩的音像資料,有效地將圖、聲、色與古詩詞表達的意境結(jié)合起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激起他們強烈的審美欲望
將學生置于審美情境之中,使學生的感官得到有效的刺激,在優(yōu)美的詞句中激起他們強烈的審美欲望,這樣學生會得到不一般的感受。如學習李白的《蜀道難》時,可以將蜀道險峻風光圖片制作成簡短幻燈片進行播放,引領(lǐng)學生加深對“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攀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這些詩句的理解,讓學生用心感受充滿奇幻詭異色彩的蜀道景觀。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而且能感嘆作者簡單幾句便能營造如此強烈的視覺效果,從而使文字加深對學生的吸引力。
3.從誦讀出發(fā),領(lǐng)略古詩詞中的意境
多誦讀,教師要想法設法讓誦讀成為詩詞課堂的一個亮點。古人讀書強調(diào)“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薄白x”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作用,在古詩詞教學中,“讀”的重要性更加明顯。然而在現(xiàn)行的教學體制下,教師并沒能拿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從誦讀中體會到古典詩詞的文字美、情感美、精神美。會體會、品味古詩詞,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古詩詞蘊含的深刻的情感、道理,往往只有通過不斷的誦讀,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古詩詞的韻味。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寫琵琶女彈奏的樂曲“婉轉(zhuǎn)流暢—冷澀艱難—漸低休止—高潮迭起、樂聲大作—戛然而止”的過程,“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流暢而圓潤;“幽咽泉流冰下難”頓挫、維艱,“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內(nèi)心的復雜、無奈,“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人弦俱寂、冷月無聲。所有這些美妙的藝術(shù)境界都要在學生的不斷誦讀中慢慢感悟。在反復的誦讀中,學生想象詩詞的世界,更好地走進琵琶女的內(nèi)心。通過不斷的誦讀,學生可以通過對于古詩詞的體驗,加強對作品的理解,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從而激發(fā)了自己對于古詩詞的興趣。
4.要注重課外延伸,不斷積累
在學習古詩文上,不僅需要課堂上的教學,還要注意課外延伸和拓展。學生只有掌握更多的課外知識,開闊眼界,才能鞏固學習效果。在上課前,老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查閱資料,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資料等。關(guān)注背景,了解感情,這是學習古詩詞很重要的一環(huán)。古人云:“知人論世”。如果只是就詩論詩,則很難深入理解詩詞的內(nèi)蘊。如讀李清照的詩,就要知道為何李清照的詞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后期的詩歌風格差別很大。組織學生課外調(diào)查不難發(fā)現(xiàn):早期的詞主要表現(xiàn)她的家庭優(yōu)越。在少女時代的李清照筆下,生活是充滿歡樂的。十六歲時的作品《點絳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表透?!笨坍嬃艘粋€天真活潑又含情脈脈的少女形象?!度鐗袅睢分小俺S浵と漳海磷聿恢獨w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北憩F(xiàn)的是一種自在閑適的生活。而李清照后期的作品與前期風格完全不同,它主要因為李清照在金兵入主中原后的國破與丈夫趙明誠病死的家亡,二者交織在一起的悲苦心境?!拔锸侨朔鞘率滦荨?,作為寡婦的身世之苦、逃亡南方的孤寂無聊,情調(diào)低沉,凄苦悲涼?!堵暵暵分小皾M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樣一片花葉凋零的景象,表現(xiàn)了詞人自嘆自憐的悲愁情感。
中國古詩文代表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華和經(jīng)典,高中語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品鑒古詩詞中蘊含的美好意境、典型的藝術(shù)形象、感人的情懷。讓我們擔負起繼承和傳播中國古典文化遺產(chǎn)的重任,這是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的終極目的,也是現(xiàn)代高中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