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妍
記敘文是高中作文的基本形式之一,以記敘、描寫、抒情等為手段,重在培養(yǎng)學生記述生活經歷,表達思想及情感的能力。作為最基本的文體之一,雖然高中學生已經經過長期的記敘文閱讀與寫作訓練,但在記敘文寫作方面常常陷入困境,真正能夠寫出高質量的記敘文的學生并不多見。因此,如何引領高中生走出記敘文寫作困境仍須深入探索和研究。
一、高中生記敘文寫作的困境
分析高中學生的記敘文寫作困境,一般有兩個途徑:一是寫作技巧方面,二是寫作認識方面。通常的研究重前者而輕后者,但實際上后者對學生的影響往往更加明顯。眾所周知,記敘文寫作教學有著重要意義,它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德、智全面發(fā)展的教學手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書面表達能力、深化閱讀的重要載體。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首先要關注學生是否有這樣的認識,即學生是否知道記敘文寫作的意義。
實踐表明,相當一部分高中學生對記敘文寫作的認識不到位,相比于其它文體,如議論文,他們往往認為記敘文平淡無味,無法表達內心的認識與思考。這與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有關,同時也是記敘文寫作產生困境的根源之一。
由于學生對記敘文認識不到位,寫出的記敘文往往成了“流水賬”,這在寫作技巧方面表現(xiàn)為:
一是記敘文六要素不全。記敘文有六個要素,只有六個要素齊全,敘述清晰,才是完整的記敘文。盡管絕大部分學生知曉這一點,但寫作時還是顧此失彼,這說明學生對記敘文最基本的記完整、述全面要求認識不到位。
二是記敘缺乏重點?!爸攸c不突出”是對學生的記敘文評價的常用語,這暴露了學生在寫記敘文的時候,對于寫人記事過程中的邏輯梳理與重點把握不到位。而這恰恰也是記敘文寫作的最大難點之一。
三是記敘文寫作大而無當。高中學生的視野寬闊,這本來是件好事,但具體到記敘文寫作中,卻成為學生只顧宏大敘事,不顧細節(jié)描寫的原因,而這恰恰是記敘文寫作所忌諱的。
當然,高中生記敘文的寫作困境遠非這三點,但這三點正切中了最基本、最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值得研究。
二、高中生記敘文寫作的出路
基于上述分析,由高中學生記敘文寫作的實際情形,能夠覓得突破記敘文寫作困境的出路:
一是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
記敘文雖然是最常見的文體,但并不意味著對其可以輕視。筆者在教學中常用的策略就是給學生優(yōu)美的記敘文范本,然后分兩步教學:第一步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記敘文的“好”;第二步是探究要寫出這樣“好”的記敘文,需要哪些知識與能力儲備。這是一種成本低、效率高的引導方式,學生在認識到記敘文的“好”時,實際上就是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評價記敘文的“標尺”,而對知識與能力儲備的探究,更是一個發(fā)現(xiàn)自己在記敘文寫作方面存在哪些不足與提升空間的機會。實踐表明,這種引導學生自省的方式,常常能夠讓學生生成內心認同的記敘文寫作觀,這比空洞的說教要好得多。
二是把握生成記敘文寫作技巧的源泉。
這里的寫作技巧可分兩個層面來理解,一是教師要幫助學生提高記敘文寫作水平,可以從寫作語言、寫作素材、寫作手法、寫作習慣四個方面進行。這是常見的教學策略,旨在讓學生迅速“入?!?,具有模式化教學的特征,此不贅述;二是從寫作技巧的生成源泉角度施力。這一步的目的,是將具體的寫作技巧揉合起來,使之成為學生在記敘文寫作時的一種潛意識或習慣動作。
“母愛”一直是高中記敘文寫作訓練主題之一,作為面向高中學生的寫作語言運用訓練,顯然不需要過于溫情,如何通過理性有深度的語言描述自己所感受到的母愛,才是訓練的目標;而寫作手法的練習則以修辭、用典、抒情等的綜合運用為指向。具體教學的時候,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進行,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容易形成深刻認識,進而掌握記敘文寫作方法。
三、高中記敘文教學的新指向
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時代背景下,對高中學生的記敘文寫作進行研究,在筆者看來還是非常有意義的。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強調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等四個要素,記敘文作為最基本的文體,在對其訓練的過程中,對這四個要素的追求是可以實現(xiàn)的。
從這個角度講,上述對當前高中學生記敘文寫作困境的分析與出路探究,其實也是一條培養(yǎng)學生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更重要的是,其實對記敘文寫作的研究,也可以從這四個方面切入,比如說學生的描寫水平低、認識不到位、技巧掌握不盡如人意,實際上就是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不足,對記敘文的審美認知不夠,無法通過記敘文來實現(xiàn)文化傳承等。當然,這樣的視角顯得有些宏大,因此如果能夠把上述探究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那就是高中記敘文教學的新指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