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眉 丁日新
【摘要】 目的 觀察纈沙坦聯(lián)合氨氯地平對原發(fā)性高血壓的治療效果。方法 90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抽簽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5例。對照組使用氨氯地平治療, 觀察組使用纈沙坦聯(lián)合氨氯地平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及血壓[24 h平均舒張壓(24 h DBP)、24 h平均收縮壓(24 h SBP)、24 h平均動脈壓(24 h MAP)]水平。結果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TG、TC、HDL-C、LDL-C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TG、TC、LDL-C水平分別為(1.70±0.43)、(4.13±1.02)、(1.47±0.23)mmol/L, 均低于對照組的(2.21±1.14)、(5.24±1.52)、(3.02±0.47)mmol/L, HDL-C水平(2.51±0.38)mmol/L高于對照組的(1.41±0.25)mmol/L,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治療前, 兩組24 h DBP、24 h MAP、24 h SBP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36、0.212、0.037, P=0.971、0.833、0.971>0.05);治療后, 兩組24 h DBP、24 h MAP、24 h SBP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治療中應用纈沙坦聯(lián)合氨氯地平治療, 可對患者的血壓進行有效控制。
【關鍵詞】 纈沙坦;氨氯地平;原發(fā)性高血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9.045
近年來我國高血壓病患者逐漸增多, 且患者趨于年輕化。高血壓疾病會造成患者全身血管病變, 且會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硬化病變?yōu)楦哐獕撼R姲衅鞴贀p害, 其所造成的血管疾病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腦血管閉塞、狹窄、腦血栓等, 從而出現(xiàn)腦組織缺氧缺血性壞死 [1]。因此在此次研究中,?45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未用氨氯地平聯(lián)合纈沙坦治療, 觀察其治療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抽簽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5例。所有患者對此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中男29例, 女16例;年齡52~73歲, 平均年齡(65.34±4.68)歲;病程4~10年, 平均病程(7.46±2.34)年;空腹血糖4~6 mmol/L, 平均空腹血糖(4.54±0.49)mmol/L。對照組中男28例, 女17例;年齡53~72歲, 平均年齡(65.44±4.16)歲;病程4~9年, 平均病程(7.12±2.31)年;空腹血糖4~6 mmol/L, 平均空腹血糖(4.44±0.53)mmol/L。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排除標準 ①具有嚴重內科疾病或者精神障礙患者;②6個月內出現(xiàn)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腦卒中等疾病患者;③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達藥業(yè)集團(吉林)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9991083, 規(guī)格:2.5 mg(以左旋氨氯地平計, 劑型:片劑)]進行治療, 1次/d,?2.5 mg/次。治療6個月。
1. 3. 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纈沙坦膠囊(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40217, 規(guī)格:80 mg;劑型:膠囊劑)進行治療, 1次/d, 80 mg/次。治療6個月。
1. 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 包括TG、TC、HDL-C、LDL-C。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壓水平, 包括24 h DBP、24 h MAP、24 h SBP。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TG、TC、HDL-C、LDL-C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TG、TC、LDL-C水平分別為(1.70±0.43)、(4.13±1.02)、(1.47±0.23)mmol/L, 均低于對照組的(2.21±1.14)、(5.24±1.52)、(3.02±0.47)mmol/L, HDL-C水平(2.51±0.38)mmol/L高于對照組的(1.41±0.25)mmol/L,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 治療前, 觀察組24 h?DBP為(96.63±6.47)mm Hg、24 h MAP為(97.46±8.46)mm Hg、24 h SBP為(155.35±10.32)mm Hg, 對照組24 h DBP為(96.58±6.57)mm Hg、24 h MAP為(97.84±8.55)mm Hg、24 h SBP為(155.27±10.41)mm Hg。治療后, 觀察組24 h DBP為(73.02±5.14)mm Hg、24 h MAP為(68.46±5.16)mm Hg、24 h SBP為(125.23±6.24)mm Hg、對照組24 h DBP為(78.54±6.34)mm Hg、24 h MAP為(73.28±5.44)mm Hg、24 h SBP為(130.75±6.58)mm Hg。治療前, 兩組24 h DBP、24 h MAP、24 h SBP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36、0.212、0.037, P=0.971、0.833、0.971>0.05);治療后, 兩組24 h DBP、24 h MAP、24 h SBP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 且觀察組治療后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高血壓是以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特征, 且伴隨腎、腦、心等器官功能器質性損害或者功能損害的一種臨床綜合征[2]?;颊唛L時間高血壓狀態(tài), 會導致動脈彈性降低或者血管壁受損, 患者血管壁受損部位持續(xù)沉積膽固醇及脂肪, 會出現(xiàn)血管管腔狹窄情況, 為該疾病患者產生靶器官損害的病理基礎。所以, 及時對患者動脈硬化病變進行干預或者早期發(fā)現(xiàn)該疾病, 可有效減少患者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
近幾年我國血管影像技術發(fā)展迅速, 臨床上對于動脈硬化病變有了更深的了解。腦梗死疾病的出現(xiàn)及進展與頸動脈斑塊脫落與破損具有密切聯(lián)系。臨床上通常使用藥物治療來控制患者高血壓患者血壓情況, 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且能夠逆轉動脈硬化病變。纈沙坦與氨氯地平在高血壓患者疾病治療中較為常見, 氨氯地平能夠作用于患者血管平滑肌, 擴張患者全身血管, 能夠對其鈣離子進行選擇性抑制, 進入患者心肌細胞起到降壓的效果, 屬于長效降壓藥物。氨氯地平不良反應輕微, 降壓平穩(wěn), 半衰期較長, 還能夠對患者冠脈循環(huán)進行有效改善, 適合老年高血壓患者使用[3]。纈沙坦為新型的非肽類藥物, 在改善患者動脈彈性及心室重塑中占據重要地位, 屬于一種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目前關于纈沙坦的降壓機制尚不明確, 認為可能跟阻斷血液循環(huán)中血管緊張素Ⅱ及局部組織造成交感神經興奮增加、動脈血管收縮增強、壓力感受器敏感性提高等具有一定聯(lián)系[4]。因為纈沙坦具有較長的半衰周期, 患者每日僅需服用1次藥物就可維持較為穩(wěn)定的血藥濃度, 在輕中度高血壓患者中比較適用。大部分高血壓患者軍伴隨血脂代謝異常或者代謝紊亂, 且高脂血癥可導致高血壓患者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加重, 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產生與發(fā)展。并且, 高血壓伴高脂血癥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 過高的血脂水平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并且動脈粥樣硬化容易誘導患者出現(xiàn)高血壓疾病[5, 6]。動脈硬化病變疾病發(fā)展期間, LDL-C會進入其血管壁內, 巨噬細胞吞噬以后, 會以泡沫細胞存在, 不斷聚集, 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缺血性腦卒中患者LDL-C水平、TG水平比較于健康人群來說, 相對較高?;颊哳i動脈狹窄情況越嚴重, 患者LDL-C、TG水平越增加, 說明血脂代謝異常與頸動脈粥樣硬化之間關系密切, 且血清TG水平上升為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重要病理基礎。
此次研究中,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TG、TC、HDL-C、LDL-C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TG、TC、LDL-C水平分別為(1.70±0.43)、(4.13±1.02)、(1.47±0.23)mmol/L, 均低于對照組的(2.21±1.14)、(5.24±1.52)、(3.02±0.47)mmol/L, HDL-C水平(2.51±0.38)mmol/L高于對照組的(1.41±0.25)mmol/L,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治療前, 兩組24 h DBP、24 h MAP、24 h SBP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36、0.212、0.037, P=0.971、0.833、0.971>0.05);治療后, 兩組24 h DBP、24 h MAP、24 h SBP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原發(fā)性高血壓疾病患者治療中應用氨氯地平聯(lián)合纈沙坦可獲得顯著治療效果, 對患者康復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使用纈沙坦及氨氯地平聯(lián)合治療, 效果十分顯著, 能夠對患者血脂代謝情況進行有效改善, 且能夠對患者血壓水平進行控制, 具有臨床使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琦, 姚炯. 纈沙坦聯(lián)合氨氯地平治療社區(qū)老年人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療效觀察. 中國基層醫(yī)藥, 2016, 23(3):321-324.
[2] 黃帥行. 纈沙坦聯(lián)合氨氯地平治療社區(qū)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的臨床觀察. 醫(yī)學信息, 2016, 29(17):229-230.
[3] 張建梅. 纈沙坦聯(lián)合氨氯地平治療社區(qū)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 廣東微量元素科學, 2016, 23(5):41-44.
[4] 肖敏, 徐八一, 陳益彪, 等. 纈沙坦聯(lián)合氨氯地平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成本-效果分析. 當代醫(yī)學, 2013(15):132-133.
[5] 鄭莉. 纈沙坦聯(lián)合氨氯地平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 2016, 8(6):706-708.
[6] 曾勝彬, 黃映紅. 纈沙坦聯(lián)合氨氯地平在社區(qū)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治療效果. 華夏醫(yī)學, 2016, 29(4):48-51.
[收稿日期:201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