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軍 張俊鑫
(深圳市西麗人民醫(yī)院 , 廣東 深圳 518055 )
外傷后急性腦腫脹指的是廣泛性腦損傷或嚴重腦挫裂傷之后出現(xiàn)的急性繼發(fā)性腦損害,不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而且死亡率也比較高[1]。近些年,針對外傷性急性腦腫脹患者,有學者指出,可以通過雙側額顳平衡改良大骨瓣減壓術治療,且效果良好[2]?;诖?,本文分析在外傷性急性腦腫脹患者治療中應用雙側額顳平衡改良大骨瓣減壓術治療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擇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外傷性急性腦腫脹患者,所選患者均經(jīng)過CT輔助檢查確診,納入標準如下:(1)GCS評分在8分以下的閉合性重型顱腦創(chuàng)傷患者,無其他臟器嚴重損傷。(2)顱腦CT檢查,或傷后4-6小時行顱腦CT復查,結果顯示雙側大腦半球腦水腫,同時雙側腦室壓縮伴隨或未伴隨中線移位,占位性顱內血腫不明顯。排除標準如下:(1)需要外科手術治療,腦挫裂傷或顱內血腫明顯。(2)合并其他系統(tǒng)疾病、臟器損傷、脊髓損傷等。(3)入院后表現(xiàn)出瀕死狀態(tài)。隨機將所選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30例,女18例,年齡為18-69(41.6±10.6)歲,致傷原因:33例因車禍致傷、8例因異物砸傷、5例因高處墜落致傷、2例因其他原因致傷,受傷至治療時間均值為(3.3±0.7)小時;觀察組男31例,女17例,年齡為20-67(41.7±10.5)歲,致傷原因:34例因車禍致傷、7例因異物砸傷、4例因高處墜落致傷、3例因其他原因致傷,受傷至治療時間均值為(3.4±0.6)小時;2組基線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可以進行比較。
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行以雙側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治療,從顴弓上耳屏前1.0-1.5cm作手術切口,從耳廓上方,經(jīng)頂結構向后上方再向前,直至冠狀縫周圍,延伸至對側,確保雙側對稱,予以對側去骨瓣減壓,以腦腫脹實際情況為依據(jù)確定骨窗大小,將硬腦膜剪開,且呈放射狀,將血腫清除,并將腦組織壞死灶清除,對硬腦膜進行減張縫合,對止血效果進行確認,將顱內壓監(jiān)測探頭進行放置,逐層進行縫合,皮下放置引流管,縫合。手術結束之后行降低顱內壓、抗炎及高壓氧等治療。觀察組患者行以雙側額顳平衡改良大骨瓣減壓術治療,對冠狀切口進行改良,從顴弓上耳屏前0.5-1.0cm作手術切口,先向后上方經(jīng)頂結節(jié)后再向上向前沿中線旁延伸直至頂部中線,作口杯狀切口,骨窗緣前額部平框上,將骨瓣去除,在前額、頂部、顳部硬腦膜切開1cm左右的小口,將腦組織壞死灶清除,并將硬腦膜下壞死灶清除,使顱內壓減輕,按照同樣方式對對側進行處理。降低顱內壓之后,在大腦兩側剪開硬腦膜板狀,將顳肌取出,對硬腦膜減張縫合,放置引流管,縫合。術后行降低顱內壓、抗炎及高壓氧等治療。
3 臨床觀察指標:觀察2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窗面積、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5 結果
5.1 2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骨窗面積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明顯比對照組少,骨窗面積明顯比對照組大,這些指標組間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2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骨窗面積比較
5.2 2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2.50%,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3.33%,組間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2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外傷性急性腦腫脹臨床治療相對困難,需要及時予以手術治療,針對該疾病的臨床治療,需要注重顱內壓降低。針對雙側急性腦腫脹患者,若通過計劃序貫性雙側額顳頂開顱或被動雙側額顳頂開顱,則可能會在顱內壓解除時出現(xiàn)合分腔壓力階差,進而出現(xiàn)術中腦膨出現(xiàn)象[3-4]。所以臨床經(jīng)驗和實踐研究,本研究通過雙側額顳平衡改良大骨瓣減壓術進行治療,與雙側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相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且術中出血量明顯比對照組少,另外在骨窗面積上2組之間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由此可見,雙側額顳平衡改良大骨瓣減壓術治療的效果更佳,給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更小,在急性腦腫脹患者治療中比較適用[5]。有學者指出,雙側額顳平衡改良大骨瓣減壓術治療過程中,在術中中線處保留骨橋2.5cm,向顳骨處對雙側額瓣進行進一步擴大,使腦膨出率降低。雙側標準大骨瓣開顱術治療中,盡管可以保證良好的減壓效果,但會對皮瓣及骨瓣造成嚴重損傷,所以手術時間比較長,增加術中出血量[6-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2.50%,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3.33%,由此可見雙側額顳平衡改良大骨瓣減壓術的安全性更好,可以使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降低。在雙側額顳平衡改良大骨瓣減壓術治療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內容:(1)需要嚴格把握手術適應證,參考雙額大骨瓣減壓適應證,在彌漫性腦腫脹患者中比較適用,同時在腦室受壓患者中比較適用。(2)適合應用大骨瓣患者,一側骨瓣向下直至顳窩,前、后方直至眉弓上緣、頂結節(jié),對雙側骨瓣進行游離,骨窗在12×10cm以上,對蝶骨嵴行常規(guī)咬除,去除另一側同樣大小的骨瓣,并在雙側骨瓣上進行鉆孔,形成序貫,鉆孔過程中應防止額竇開放[8]。(3)中線位置對骨橋予以保留,確保雙側去骨瓣減壓骨瓣大小足夠,實現(xiàn)減壓的效果,骨橋可以便于之后修補。(4)因中線位置可以對骨橋予以保留,保護上矢狀竇,但需要注意輕柔操作,雙側分別將硬腦膜剪開,與骨窗大小接近,實現(xiàn)充分減壓,清除壞死腦組織。(5)手術結束之后對硬腦膜進行減張縫合,通過人工硬腦膜輔助縫合,盡量確保其嚴密,但減張縫合并不能說明敞開不縫合,有學者指出若此種縫合方式無法起到減壓的效果,可將硬腦膜敞開,防止出現(xiàn)皮下積液現(xiàn)象,使減張縫合更加嚴密。
結束語:在外傷性急性腦腫脹患者治療中應用雙側額顳平衡改良大骨瓣減壓術治療的效果良好,創(chuàng)傷小,手術時間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具有顯著臨床價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