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國內農村土地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改革的一系列問題都圍繞著土地展開,而土地的產權問題更是改革的聚焦點,其還在“三農”中占據了重要位置?;谏鐣髁x制度,農村土地改革要學習一定的理論才能進行,這一理論就是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本文接下來將主要討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學習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下是如何進行的。
關鍵詞: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制度創(chuàng)新
對于產權問題,馬克思做過許多論述,比如在《資本論》中就有所涉及,在這本書中,關于資本主義背景下的生產方式與關系進行了詳細的解析,闡明了為什么生產關系在法律方面記錄為資本主義財產關系,暴露了資本主義產權究竟代表著什么。這書中所論述的土地產權理論很經典,對我國如今的發(fā)展還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尤其是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
一、存在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問題
經過長時間的改革,如今,我國農村土地依舊是集體所有制。但是由于現實、制度等多方面的問題,農村關于土地的矛盾很復雜,甚至影響到三農問題,其中,矛盾如下所列:
(一)土地產權主體模糊
目前,農村土地改革的重點就是如何處理土地權利,同時,土地所有權是這些權利的核心,是改革的基礎。在馬克思理論中,土地所有權是同類權利的最高版本,其意味著權利的所有者享有相應土地的唯一權利,包括占有和專有兩方面。但是,我國現今的農村土地所有權情況不太樂觀,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其一,對于權利的主體不夠明了;其二,權利的歸屬存在很大問題,關于造成這一點的原因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土地歸屬標準。就比如有的農民認為土地始終是國家財產,有的人認為土地是集體財產,還有的人認為土地是屬于自己的。而在憲法中明確規(guī)定,除了特定范圍內的土地,剩下的所有土地都歸屬為農村集體,只是對于農村集體的主體沒有明文規(guī)定。從專業(yè)角度來講,所有的農民才構成一個集體,村民委員會不能勝任這一位置,村民個人更不可以。然而現實中,很多人就認為農村集體就是村里的委員會或者某一個組織,可實際中沒有任何一個組織可以代表農民集體利益。
(二)土地產權權利弱化
相關法律規(guī)定,農村集體的土地權利涉及占有、使用、收益等各個方面,但是在現實使用時,有的權利并沒有使用,甚至有的權利趨向消失。在平日里,土地使用權應用的較廣,而土地所有權則鮮少有人利用,長此以往,農民只記住了土地的使用,忘記了土地的歸屬問題。如,在中國土地法中規(guī)定,在集體利益的推動,只有國家有權征用土地,其余的任何個人或者組織都不能買賣土地。而且在征用土地時,活動的主體是人民政府,農民集體要無條件接受。隨著土地產權越來越小,農民越來越不喜歡從事農事勞作,由土地生產出來的作物也逐漸減少,不利于農村的長遠發(fā)展,對國家經濟也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三)土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
處于農村土地主權不明確,制度不完善等長期影響下[1],農民關于土地的產權逐漸變小,漸漸地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權被少數人控制著。這些人對土地資源保護不重視,對土地生態(tài)帶來了極不好的影響,比如土地流失、土地鹽堿化等。更有甚者還在適合種植的土地上建造房屋,如商業(yè)區(qū)、商品房等,這樣做不僅浪費了土地資源,還縮小了可用耕地的面積,使農民很難從土地中獲得應有的收入,不利于農民日常生活的維持。據有關本部門統(tǒng)計發(fā)現,對于農民而言,賣出土地所獲得的受益,很大程度上少于原本耕種時獲得經濟效益;而對于其余人來講,這將是一份可觀的資金。這也就是說在表面上,土地的所有權歸屬者是集體,而實際上,大部分土地由幾人控制,以便其進行非法操作,導致農民離土地越來越遠許多農田被閑置,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四)失地農民沒有生活保障
在土地買賣交易中,土地價格是政府制定的[2],在這期間,農民無法參與其中。從而導致,交易結束后,農民獲得收益特別少,這些錢不足以保證農民生活、工作、醫(yī)療等順利進行。雖然,一部分農民在賣出土地后,會去其他行業(yè)謀求生存,家庭收入趨向多元化,生活質量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大部分農民賣出土地后,不僅生活水平沒有提高,與之相反的,由于失去了土地的基本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都難以為繼了。這是因為農民自身知識有限,很難找到穩(wěn)定的工作,且當前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完善,沒有為農民基本生活提供一份保障。
二、基于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背景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措施
基于當前農村土地改革中的問題,在結合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后,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土地產權主體明確化
借鑒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并以此為理論指導[3],對農村土地制度進行改革,要求土地產權更清楚,集體土地所有權的主體有明確規(guī)定。這一方面的實現,可以借助有關制度的確立完成,即規(guī)定集體既擁有土地的所有權,又擁有土地的使用權。關于這一點,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有一定的借鑒依據。馬克思曾提出,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必須同時存在,不能分離開來。而且我國的基本行業(yè)就是農業(yè),在國內人口中,農民占據很大的比重,農村的發(fā)展水平如何對國家整體的影響很大。因此,在這次改革中,必須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將土地歸屬權交給農民自己。
(二)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
據有關資料的了解,知道農村土地產權涉及很多內容[4],包括所有權、轉讓權等。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農民擁有土地的承包轉讓權,但實際中這一權利并沒有完全投入使用。關于這一點,馬克思就說過,國家擁有土地所有權這件事不太容易實現,可以退而求其次,將土地所有權交給農民。對此,在法律的保證下,農民可以進行土地的自由流轉,對于該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也可以自由解決。充分發(fā)揮制度的優(yōu)勢,健全流轉機制,提倡節(jié)約用地,形成完整地土地登記制度,保證農民可以獲得相應的經濟收入。此外,還要加強土地管理,禁止集體土地資產失蹤,最大化的保證農民收益。
(三)完善農地補償機制
馬克思提過,土地資本化在本質上,意味著要以資本的手段使用土地使用權[5]。同時,地租理論中也說過,地租的所有形式,就是土地所有權在經濟方面的表現。目前,我國的農地買賣出現不公平的原因,主要是土地征用補償不到位,從而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基于此,要積極完善補償制度,健全補償機制,從根本上保證農民的權益。關于補償費的計算,要充分借鑒地租理論,實現公平的農田征收制度,保護農民的真正權益不受侵犯。
(四)切實實現農民權利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提過級差地租這一概念。這一理論有助于解決如何保障農民土地權益的問題。相關部門可以進行以下操作:第一點,針對農民資質太差的問題,進行專業(yè)知識培訓工作;第二點,政府在投資上,要漸漸地向農村、農業(yè)傾斜;第三點,利用級差地租,在處理農村問題時,因地制宜;第四點,降低農民壓力,保護農民利益;第五點,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調整農村企業(yè)經營手段,創(chuàng)立長效增收體制。
(五)市場化配置土地資源
在馬克思理論的引導下,國家要注意土地資源配置問題[6]。政府積極運作起來,在宏觀上,實時調控,促使土地市場高效運作;在資源配置上,注意市場的基礎性功能;在各方建設用地方面,設置相應的管理部門;在監(jiān)管方面,政府要追求科學化??傊?,在農村土地改革中,依據理論知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多方面保證農民的合法權益。
三、結語
雖然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的誕生環(huán)境,是資本主義社會,但是其理論對于我國的土地改革有很大的指導意義。但在借鑒的同時,要結合實際,充分考慮中國國情。
參考文獻
[1] 徐學佳,任立新.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視域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 11(04):67-70.
[2] 佚名.土地制度改革近十年研究進展——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J].農業(yè)經濟與管理,2018,51(5):58-67.
[3] 佚名.“三權分置”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考察[J]. 農村工作通訊,2018,No.731(15):50-51.
[4] 馬佳麗,蔡翼飛.我國新型城鎮(zhèn)化過程中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權利安排與路徑設計[J].思想戰(zhàn)線,2017,43(06):146-151.
[5] 黃增健,唐娟莉,黃寶連.現代產權視角下完善農民土地有償退出平臺及運行機制研究[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v.17;No.128(2):38-43.
[6] 盧陽,陳英,陳亮之.農民土地財產性收入的理論構建——定義、特征、功能、計量[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7, 31(5):20-25.
作者簡介:李斯琪(1993.09- ),女,陜西西安人,在讀研究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