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班主任育人目標要依據(jù)新時代和《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更要依據(jù)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班級特點。然而現(xiàn)實中班級常規(guī)主題班會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同時也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們更需要去探討如何開展主題班會活動,用于指導班主任的班會活動,使其能更好地達成德育實效。
關鍵詞:常規(guī)主題班會;問題與思考;德育實效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3-017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168
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常規(guī)主題班會課又是班級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班會課不僅是班主任班級常規(guī)管理的平臺,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素質、文明行為習慣和健康心理素質的重要陣地。新課改對主題班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了它對于學生的成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學校班會課中存在的問題
(一)班會課主題老套
班會課上常常以班主任一個人為主角老生常談那些學生早已熟悉的道理,或是班會課之前沒有認真準備,話題東拉西扯又想面面俱到,或是話題總是以批評“問題學生”為主,只講問題不講措施,又或是簡單布置學校領導布置下來的任務和活動等。這樣的班會課往往沒有重點,班主任覺得累,學生覺得煩。
(二)班會課模式極端
有些班主任還存在班主任理應就是班會課主角的誤解,班會課就成了班主任的一言堂。還有的班主任本著以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為目標,班會課完全成了學生的陣地,缺乏對學生的正確引導。這兩種方式都有點極端,前者會嚴重阻礙師生間的正常溝通,后者又會使班主任喪失權威。
(三)班會課主體不明
新課改要求班會課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那種停留在道德知識灌輸上的班會課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束縛了學生的道德判斷和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養(yǎng)成,又使得班會課的德育實效缺乏針對性,效率低。
(四)唯分數(shù)論削弱了班會課的德育效果
就目前教育體制來說,在考試制度和社會評價都偏重于分數(shù)和升學率的情況下,班主任面對升學率和家長、學校期望的多重壓力,班會課也就漸漸成為了分析學生成績的時段,無法實現(xiàn)班會課的育人目標。
二、解決常規(guī)班會問題的策略
(一)班會主題要有系統(tǒng)性和協(xié)同性
首先,常規(guī)班會主題要有針對性、自主性和實效性。這就要求在宏觀上常規(guī)班會要分階段、分年級來分層設計。面對高一學生應以初高中的銜接和習慣養(yǎng)成為主;對高二學生應以厚積養(yǎng)學、塑造人格為主;對高三學生應以激發(fā)理想,實現(xiàn)青春跨越為主。
其次,主題的確定還應該注意:(1)階段性:開學初設立目標;期中經驗分享,調整方法;期末學期總結,假期建議等。(2)特殊節(jié)日:國慶節(jié)、公祭日等愛國主義教育;教師節(jié)注重師生關系培養(yǎng)等。(3)突發(fā)事件:根據(jù)社會或學校突發(fā)事件,開展教育。(4)班級偶發(fā)事件:例如抄作業(yè)、考試作弊、課間哄鬧等。
(二)班會設計要注重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
德育的過程就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過程,要讓學生在班會課中體驗情感、領悟情感從而達到引導和內化教育行為的德育過程。如果設計邏輯不嚴謹,就不能很好地讓學生建構認知,德育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比如“感恩”主題班會的設計就可以從“體驗恩情”“感悟恩情”“表達感恩”“傳遞感恩”四個環(huán)節(jié)去設計,體現(xiàn)出知、情、意、行的內在德育邏輯。
(三)班會課的主體要明確
班主任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在對主題和形式的選擇上,而在具體準備、組織和開展中要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學生有機會在班會課的準備和反思中提高認識,產生體驗和情感的共鳴,從而達到德育要求內化的高境界。
(四)班會課活動形式要新穎
時代在發(fā)展,班會課的設計也應與時俱進,注重形式的新穎性。千篇一律的說教式不適合現(xiàn)在思維活躍,興趣廣泛的高中生,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我們可以拓寬思路與形式,或是閱讀,或是欣賞,或是分享,或是小品,又或是辯論等不拘泥于形式。地點上也不一定要局限在教室,操場上的活動性班會有利于學生敞開心扉,表達思想。多媒體和網絡的高速發(fā)展,也給我們班會課帶來便利,一組“超級演說家”的演講,一段“港珠澳大橋”設計師的采訪,一段班級問題的照片集錦,都有可能給學生帶來心靈的震撼,對愛國主義教育和班集體建設的教育效果也許會更好。
總之一堂成功的主題班會,主題要鮮明有針對性,設計要緊扣德育目標,有意識引導,切勿重活動,輕體驗;重形式,輕實效;重設計,輕應變?;顒右⒆愕掠?,形式多樣,具有創(chuàng)新性,讓學生積極參與,效果上要能解決學生的困惑。主題教育型班會,展現(xiàn)班主任“臺前的風采”,以活動為主題的班會課彰顯班主任“背后的智慧”。主題班會的豐富多彩,有利于班主任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fā)揮主題班會這一德育主陣地的作用,遵循道德規(guī)律,貫徹教育原則,努力提高德育實效,用心去守望,育滿園桃李。
參考文獻:
[1]席偉.淺談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育人策略[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2]丁文文.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反思與創(chuàng)新[J].考試周刊,2015(91).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王琴(1981.6— ),女,漢族,江蘇南京人,中學高級,研究方向:德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