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阜寧中學 徐 穎
選擇題,是一種客觀性試題,由題干和選項兩部分組成,迷惑性、干擾性較強,解法靈活。做選擇題的第一步就是審題,只有審清題意,才能提取出有效信息,明確做題思路和方向,快速準確地找出最佳選項。對此,在解答高中歷史選擇題時,同學們要講究方法,掌握技巧,深入細致審題。
一般來講,歷史選擇題主要包括概念型(考查對歷史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否定型(又稱逆向型)、比較型(要求通過比較分析,歸納出相同點和不同點)、組合型、因果型、推理型、排序型、最佳型(又稱為程度型)等多種類型。不同的類型,有著不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在解答高中歷史選擇題時,同學們要注意明確類型,對號入座,有的放矢。
【例1】雅典和羅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對后來西方的歷史和文化影響深遠,二者都有
( )
A.皇帝制度
B.司法陪審制
C.完備法典
D.陶片放逐法
解析:本題是一道比較型選擇題,將雅典和羅馬進行比較,要求歸納二者的相同點。雅典實行民主政治制度,羅馬實行皇帝制度,故A選項錯誤。羅馬有完備的法典,而雅典沒有,故選項C錯誤。陶片放逐法為古希臘雅典實施的一項政治制度,故選項D錯誤。
時空,即時間和空間,這是記述歷史的兩個基本元素,也是對歷史事件和現(xiàn)象進行定位的重要依據(jù)。有些歷史選擇題會限定時間和空間,同學們在解答時,要注意認真審題,巧抓題干中的“時空”要素,巧妙地將特定時空與史實緊密相連,從而挖掘出隱含的歷史信息,確定正確的選項答案。
【例2】1956年,劉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報告中指出:“我們目前在國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務(wù)之一,是著手系統(tǒng)地制定比較完備的法律,健全我們國家的法制。”這反映了當時
( )
A.法制建設(shè)開始邁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圍繞組建新政權(quán)展開
C.法制建設(shè)與國內(nèi)主要矛盾的變化密切相關(guān)
D.政治體制改革推動了依法治國的全面實行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是緊扣時間“1956年”。A、D兩個選項在材料中未體現(xiàn)出來,所以應(yīng)排除A、D;組建新政權(quán)的時間與材料中的時間1956年不符,故B選項錯誤;1956年,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nèi)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了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shè),故C項符合題意。
在解高中歷史選擇題時,同學們要注意仔細讀題,審清題干,明確命題意圖和考查目的,從而運用所學知識,巧妙推斷出正確答案。
【例3】被孟子稱為“賤丈夫”的民間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場上去交易,他們只能在野外找個土崗,“以左右望”,獲取利益。后來,民間商人向政府納過稅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場上進行交易。這一變化反映了
( )
A.政府放棄重農(nóng)抑商政策
B.民間商人推動商業(yè)市鎮(zhèn)崛起
C.政府不再監(jiān)管商業(yè)活動
D.民間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解析:本題考查古代商業(yè)這一知識點。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重農(nóng)抑商政策一直是中國古代的基本政策,政府也會監(jiān)管商業(yè)活動,故A和C項說法錯誤。民間商人推動商業(yè)市鎮(zhèn)崛起在材料中并未體現(xiàn),故B項說法錯誤。民間商人向政府納過稅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場上進行交易,表明民間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故選項D為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