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瑩 朱國軍
【摘要】基于課堂學習評價對教學實踐活動的重要性,作者所在的課題組研制了小學生課堂學習多維度評價量表,并在試用后多次改進。此量表結(jié)果可用雷達圖呈現(xiàn),能直觀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合作交流、參與度和學習效果五個方面的情況,亦可據(jù)此通過針對性指導優(yōu)化其學習品質(zhì)。
【關鍵詞】課堂評價;多維度;學習品質(zhì)
一、課堂評價需要將焦點對準學生學習
學生學習評價有很多種方式。課堂評價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種。有很多研究證據(jù)支持這樣的觀點:實施高質(zhì)量的課堂評價能顯著地推動教學進步,也能對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激勵。之所以對課堂評價的期待這么高,主要因為它具有外部標準化考試所不具備的一些特點,如:及時、靈活、情境化。
雖然有著獨特價值,課堂評價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也就沒有充分發(fā)揮其作用。鐘啟泉教授指出,在我國占絕對主體地位的是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外部總結(jié)性評價,評價結(jié)構(gòu)不盡合理。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大家習慣了接受外部評價,另一方面也因為課堂評價需要更多的時間成本、更強的學術(shù)素養(yǎng),開展難度較大。
即便是在實施課堂評價的實踐中,也有著不同的觀點。一些研究者認為課堂評價主要是評判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由校領導或教研員實施。但也有很多學者持不同觀點,如北京師范大學沈玉順教授等認為“課堂評價是指教師為了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而開展的對學生學習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利用活動?!边@樣,被評價的就是學生,目的是了解學生學得怎樣。我們認為這樣的課堂評價在小學階段更有價值,因為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還在形成和提升階段,因此有必要通過診斷性課堂評價來幫助他們改善學習。
那么,如何來評價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才合理呢?首先要確定從哪些維度進行觀察。重中之重是確立評價指標體系和分配權(quán)重,這個過程必須建立在研究的基礎上,還要具有可操作。
廣州市荔灣區(qū)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鮑銀霞老師在其設計的《新課程理念下有效學習的評價量表》中將學習方法與策略賦予了較大權(quán)重,因為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影響其學習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
北京市教科院的相關研究結(jié)論則認為: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確定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他們在設計評價指標體系時突出了學生參與度,包括參與態(tài)度、廣度和深度。
華東師范大學崔允漷教授的研究團隊將學生學習的觀察分解成5個視角,再將每個視角分解成3~5個可供選擇的觀察點,他們將學生學習要素觀察點做了這樣的設定。
我們在這個表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用學習習慣代替準備和傾聽中的部分行為,并納入其他能促進有效學習或?qū)W習共同體形成的行為。用合作交流代替“互動”,用大家習慣表述的“參與度”代替“自主”,用“學習效果”表述“達成”情況,還加設了“學習方法”維度。最終確定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習慣、參與度、合作交流、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五個維度展開學生學習評價。
二、學生課堂學習狀況多維度評價量表的研制
確定五個維度之后,課題組接著進行文獻調(diào)研以便擬定評價指標內(nèi)容及分值,經(jīng)過試用并調(diào)整,合成了條目清晰、容量適中的量表如下:
在使用該量表觀察學生課堂學習時我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選擇:選擇學力居班級前中后的三個層次的同學各兩名,座位相對集中,便于聽課觀察。
2.觀察者在課后要留出時間匯總觀察情況,并將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反饋給執(zhí)教老師,作為其后指導學生學習的參考依據(jù)。建議在聽課研究前告知執(zhí)教老師研究目的,以消除其緊張心理和不必要的干預。
3.觀察者填寫信息要完整。評分為得分制,可根據(jù)符合程度給分,五分為一檔,若因為課程設計原因一些行為指標沒有觀察到,則給中間值。
4.學習效果的測定是隨課變化的,方式須在課前與任課老師溝通確定。原則上測試題從執(zhí)教老師設計的題中選取,并體現(xiàn)難度梯度。
課堂觀察使用量表取得數(shù)值后便可以分析某學生學習品質(zhì)了。例如在觀察三年級一堂數(shù)學課后我們可以得到下面的評價表。
這樣的評價表最好借用經(jīng)濟學領域的雷達圖來呈現(xiàn),便于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
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六位同學的參與度都很高,其中五位同學的學習效果較好。盧同學的學習方法和李同學的學習習慣及合作交流需要指導。
三、使用多維度評價量表觀察課堂的發(fā)現(xiàn)
1. 小學生學習品質(zhì)存在差異
從各維度平均得分來看,學習效果和參與度的平均值比較高??赡苁且驗閷W生在有人聽課的情況下,注意力更集中,學習更努力。盡管如此,從雷達圖上還是可以看出,不同的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參與度、合作交流和學習效果五個方面有差異,差異比較明顯的是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合作交流方面。
2. 各維度學習品質(zhì)差異不一致
有些學生參與度很好,但是學習效果一般。細研究,是其學習習慣不夠好,或?qū)W習方法有些欠缺。從一致性來看,數(shù)學和語文學科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習慣相關性最大,其次和學習方法的相關性也比較大。學習效果與參與度也相關,但是在參與達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取決于習慣和學習方法了。從英語學科來看,學習效果和合作交流相關性最大,這可能和學科特點有關。
3.小學生課堂學習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課題組老師們在多次對多個班級進行這樣的課堂評價后發(fā)現(xiàn)了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有:
(1)學習習慣方面: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夠集中,走神現(xiàn)象比較多;有些學生沒有及時完成老師的隨堂作業(yè);有些學生課堂學習浮于表面化,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的學習,過于在乎老師的評價。
(2)學習方法方面:有些學生預習不夠,有些不會及時標記重點,有些學生則不會向老師或同學提問自己不懂的內(nèi)容。
(3)參與度方面:有些學生思考不夠積極,不夠深入;有些學生很少舉手表達自己的想法。
(4)合作交流方面:有些學生聽了對方一半的話就不聽了,或者插嘴打斷對方,或者開始做其他事情;有些學生只聽組長或別人的,自己不說。
4. 多維度課堂評價有助于診斷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共性的問題具體到個人表現(xiàn)有所不同,我們可以進行個案分析。比如,觀察者發(fā)現(xiàn)一位學生發(fā)言非常積極、思維敏捷、舉手回答準確率較高,測試成績卻不太好。進一步觀察評價揭示:雖然這位學生反應很快,但學習習慣不夠好。表現(xiàn)在:沒等老師說完就開始動筆做題;他在課堂練習時明明寫錯了一部分,卻告訴老師自己和正確答案一樣;他很樂于表達,但有時需要說幾遍才能說清楚;輪到他聽的時候,不等人家說完,就打斷對方指出錯誤。后來課題組建議老師對其加強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尊重他人,學會傾聽;想清楚再說或?qū)懀绻枰?,可以借助圖形或?qū)W具幫助自己理清思路;還要如實地反映自己的掌握情況,不能報喜不報憂。指導的效果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再檢驗。
總之,因材施教,精準指導,勢必要將課堂評價的焦點調(diào)到學生身上。面向?qū)W生的課堂評價還要拓寬視角,從多維度評價他們的學習。相信這樣的評價能讓師生從中受益更多。
【參考文獻】
[1]The Center for Comprehensive School Reform and Improvement. Using classroom? ?assessment to improve teaching [EB/OL]. http://www.centerforcsri.org/, 2012-3-10.
[2]鐘啟泉.課堂評價的挑戰(zhàn)[J].全球教育展望, 2012 (1):10.
[3] 崔允漷.論課堂觀察范式:一種專業(yè)的聽評課. [J].教育研究,2012(5):80.
[4]鮑銀霞.新課程理念下有效學習評價指標的構(gòu)建. [J].教育導刊, 2008(1):46.
[5] 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驗.[J]. 課程·教材·教法, 2003(2):45.
[6] 趙士果. 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