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世鑫
(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和平第一小學 內蒙古 烏蘭浩特 137400)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缺乏足夠的學習自律能力,在學習音樂過程中僅僅對有趣的事物感興趣,加上教學過程中教師未能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及興趣愛好開展多元化、趣味性的教學,導致學生們學習興趣不大,學生們無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獲取快樂及音樂素養(yǎng),不利于學生們綜合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有效的小學音樂快樂課堂構建策略的實施顯得尤為重要。
小學音樂教學具有獨特的魅力及教學意義,小學音樂教學屬于新課程改革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小學音樂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及積極性,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拓展學生們的藝術視野,延伸學生們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們的審美意識,陶冶學生們的情操。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構建快樂課堂能顯著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們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融入音樂課堂中與教師、同學及音樂文本等進行互動,培養(yǎng)學生們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們音樂學習主動性的提高,改變傳統(tǒng)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單一、枯燥及以音樂理論知識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相關標準及要求,促進學生們身心健康發(fā)展及綜合素質的提高,提高小學音樂整體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
2.1 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音樂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快樂教學法創(chuàng)設快樂、濃郁及積極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們的音樂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游戲導入、故事導入等形式營造快樂課堂,讓學生直觀的感受音樂中的真實場景及體驗,促進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1]。如在進行《用聲音編織的故事-小白兔蓋新房》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營造愉快積極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教師在教授相應的音樂理論知識及實際內容前,應將這一樂曲中“小白兔蓋新房”的歌詞進行改編,將其改變成為故事,講述給學生聽,在學生充分融入故事中進行理解后再引出實際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及積極性,營造趣味性的教學氛圍。
2.2 將舞蹈融入音樂中,提高學生們的身心愉悅性。相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小學生處于人生發(fā)展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較容易受到動態(tài)事物的影響,相對于傳統(tǒng)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單純的代領學生們唱歌的教學方式而言,學生們對于動態(tài)舞蹈及音樂更感興趣,在唱歌及舞蹈相結合的教學中更能體會快樂。因此,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將音樂與舞蹈相融合,引導學生利用舞蹈詮釋音樂,利用音樂渲染舞蹈,使得學生在音樂與舞蹈結合教學中獲得樂趣[2]。如在進行《幸福拍手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歌曲的曲調編排適合小學生掌握的拍手舞蹈,由教師進行親身示范,帶領學生們一步一步跟隨音樂進行表演,讓學生在歌唱及舞蹈相結合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快樂與喜悅,營造積極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
2.3 組織學生參與音樂游戲、表演等,引導學生感受音樂帶來的樂趣。對于小學生而言,游戲屬于最能吸引其學習興趣的橋梁,教師在開展音樂快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相應的游戲或表演等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感受音樂帶來的樂趣[3]。如在進行《小紅帽》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紅帽與大灰狼故事的角色扮演實踐;如在進行《快樂的小木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分組的形式,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一邊學習歌曲一邊動手搭木塊,在游戲比拼的過程中感受歌曲的魅力及靈動,促進學生們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丟手絹》的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們組成一個大圓圈,圍坐在地上,隨機選擇一名學生進行游戲,并要求學生們在丟手絹游戲進行中將歌曲練熟,讓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感受游戲的快樂,在游戲實踐中感受音樂的魅力,提高學生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及興趣,促進學生們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構建快樂課堂教學模式主要通過實施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音樂教學情境、將舞蹈融入音樂中進行融合教學及組織學生參與音樂游戲、表演等等多元化的快樂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們對音樂課堂感興趣,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們在創(chuàng)新及多元化的快樂教學模式下體會到快樂及愉悅,促進學生們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提高小學音樂的整體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