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梅
(青海省黃南州民族高級中學 青海 同仁 811300)
伴隨著高中課程新課改的提出、啟動和全面實施,傳統教學理念受到沖擊,新的教學思路呼之欲出,再加上對現教學方法和技術的不斷深入發(fā)掘和使用,高中數學教學涌現出許多新的變化,其有效性也大大提高。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關注課堂,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有限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大的教學效果,努力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
1.1 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不正確。目前,我國的高中教育還處于形式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目標還是定位在幫助學生考上大學,導致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都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學習壓力,久而久之,學生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從而降低了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1]。
1.2 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學習效率低。很多高中生沒有養(yǎng)成主動思考、主動學習、主動預習和復習的習慣,他們沒有認識到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數學學習的重要性,總是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重復學習,降低了學習效率,導致自己對于知識掌握程度不同,進而影響了自己綜合能力的提高。
2.1 提高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專業(yè)水準。高中數學教師作為數學知識和能力的傳播者,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和教育理念,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時代的發(fā)展及學生的情況去優(yōu)化自己的教育理念,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自己的教導下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同時,高校要為高中數學教師提供深造學習的機會,讓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去充實和完善自己,保證教師可以用專業(yè)的知識水平和教育理念去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不斷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數學核心素養(yǎng),讓高中數學教師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2]。
2.2 教師要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的教學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高中數學教師要根據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來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高中數學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學習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充分發(fā)展。教師要改變傳統的以自己為課堂主導者的教學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是課堂的主體,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意識。例如,教師在講解《數列》一課時,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把學生以4人為一組分成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的組員進行折紙問題探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思考:一張紙可以重疊對折多少次?學生可以隨便取出一張紙進行嘗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一張紙一般對折5到6次就不能對折了,因為厚度太高了。這時,教師可以自然的引出數列的概念及通用公式,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對于數列的學習興趣,還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是緊密相連的,鼓勵學生動手試驗,理論聯系實際,激發(fā)學生對于科學的探究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高中數學教師可以采用提問教學法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和遷移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時,教師可以先引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教材閱讀,如:元素與集合的表示方法是什么?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何?常用的數集及其記法分別是什么?試用數集說明元素和集合之間的相互關系?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教材閱讀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提升,讓學生經歷從集合實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過程,感知集合的含義,從而增強學生的積極性。
高中數學教師也可以采用實踐教學法幫助學生加強自己的數學基礎知識和綜合能力,不斷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思維邏輯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教師在講解《周期現象與周期函數》一課時,教師可以帶來學生通過簡單的單擺運動、時鐘的圓周運動及四季的變化等去了解周期的含義,讓學生對周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很多實際生活中的現象都可以用數學知識進行解讀,培養(yǎng)學生通過具體現象提供自己的觀察、類比、思考、交流和討論能力,使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師發(fā)現并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既可以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運用能力。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不斷根據國家對教育的要求、時代的變化的學生的需求去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