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協(xié)民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學 福建 德化 362500)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普及,要求高中數學課堂互動、課堂提問要與時俱進,注重質量,以此為契機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然而現(xiàn)階段,高中數學課堂互動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師生觀念尚未全面落實。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老師仍舊采用“精講多練”的教學方式,課堂互動、師生交流教學意識單薄,課堂提問教學環(huán)節(jié)形同虛設。二是,師生互動覆蓋面局限于優(yōu)等生。細細留心當前我們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課堂互動、師生互動基本上是教師與優(yōu)等生,而與后進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少之又少。三是,課堂互動隨意性較強,為發(fā)揮課堂互動潛在的教學價值。如課堂互動過程中存在“滿堂灌”“滿堂問”現(xiàn)象,為了討論而討論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等等。
2.1 確立科學的師生互動教學觀。分析目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出現(xiàn)的師生互動不足、或者師生互動過度現(xiàn)象,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師沒有真正領會師生互動的精神實質,也沒有全面把握師生互動對于培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重大意義。
為此,進一步加強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師生互動,首先要讓教師正確理解師生互動理念的精神實質,全面把握師生互動對于培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重大意義。要讓教師深刻認識到,師生互動是指在師生之間發(fā)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在師生互動內涵的理解和把握上,關鍵點在于師生互動是存在于師生、生生之間,師生互動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并且?guī)熒p方在互動中是同等重要,互為主體。恰當的師生互動活動,既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還可以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2.2 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師生互動經常遇到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就是師動生不動。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師沒有認識到,師生互動首先是一種師生情感的互動,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融洽的課堂氣氛。而營造輕松融洽課堂氣氛的前提條件是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為此,進一步加強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師生互動,需要教師轉換角色,從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神壇上走下來,真正走到學生中去,真正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充分認識到,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是處于同一地位的,是平等的。教師不能獨占課堂,將大量的時間都用于給學生的講解方面,而是應該作為學生的引導者,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和指導,只有在這種師生地位平等的背景下,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否則,就會出現(xiàn)學生不敢發(fā)表自己的真實想法,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從而就不能真正形成師生間的有效互動。
2.3 精心設計問題,重視學生思維培養(yǎng)。在高中數學提問的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問題,并在提問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要精心選擇提問點,一般的問題點選擇在新知識與舊知識的交接處、知識的重點和關鍵處等,以促進問題的循循善誘。
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的時候,應抓住二次函數的基本公式作出提問,然后再延伸到不同形式的二次函數時學生自然就很容易理解了。其次,要把握好課堂提問的方式,積極避免直接性的提問方式,多采用發(fā)散性、開放性的提問方式,以促進學生在提問中積極思考與深受啟迪。例如,在學習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不要給出學生任何提示,直接讓學生思考或者畫出兩個圓在同一平面中的不同的位置關系,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差異,設置層次不一的課堂提問,促進各種層次的學生得到獨立思考,得到共同提高。例如,在學習命題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學生選擇回答原命題的逆命題、否命題、逆否命題,并判斷其真假,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思考。
課堂活動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互動中,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當主動拋棄傳統(tǒng)模式下“滿堂灌”“我講你聽”的守舊方式,要尊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強化師生互動,優(yōu)化課堂提問,確立科學的師生互動教學觀,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精心設計問題,重視學生思維培養(yǎng)等,多創(chuàng)并舉,讓課堂互動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