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素芬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河濱小學,廣東廣州510900)
中華古詩詞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抒發(fā)作者愛國情感的詩詞眾多。下面淺析如何通過整合小學古詩詞開展愛國主題教學,對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
杜甫是我國詩歌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充分抒發(fā)了詩人忽聞官軍痛擊叛軍的勝利消息之后的驚喜之情。課堂上,筆者通過整合,引領學生比較閱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感悟杜甫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前者是沉郁悲壯、動慨千古,后者是熱情洋溢、欣喜若狂,情緒上的巨大反差源于杜甫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念。課外,筆者再布置學生研究杜甫的生平,搜集更多杜甫的詩歌,繼續(xù)聚焦探究這位千古詩圣的愛國情懷,自覺接受愛國思想的熏陶。
中國勞動人民具有熱愛和平,追求真理,自強不息、不畏強暴、團結御侮,堅決維護國家獨立尊嚴的光榮傳統(tǒng)。我們可以把小學課本中出現(xiàn)的愛國詩詞整合成愛國主題進行教學,引領學生開展愛國詩詞誦讀。
《七律·長征》是一首中國革命的不朽史詩,是一首基于愛國思想之上的著名史詩。
在教學拓展環(huán)節(jié),筆者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毛澤東最著名的20首詩詞,以此來回顧毛澤東的革命成長歷程,因為毛澤東把他一生的生命情懷都全部融入了他書寫的詩詞中。當學生反復誦讀毛澤東的這些詩詞時,無不感受到振奮人心的生命力量。例如:毛澤東青年時代外出求學,就立下了“學不成名誓不還”的壯志;中年時,面對戰(zhàn)時困難寫下“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的樂觀;老年時,他重上井岡山,仍書寫下“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勵志豪言。
愛國主義核心內容即是對自己生長的國土和生活在國土上的人民的熱愛。因此,思鄉(xiāng)也是愛國,熱愛家鄉(xiāng)即熱愛祖國。課標版五上第二單元的首篇《古詩詞三首》是一組彌漫著濃濃的思鄉(xiāng)愛國的詩詞,我們也可以把它整合成思鄉(xiāng)主題進行教學,熏陶學生的家國情懷。
在基于愛國主題教學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陶冶情操,學習革命前輩的優(yōu)秀品質,弘揚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培養(yǎng)崇高的思想品德和愛國主義情感,激勵學生立志報效祖國。
思維導圖讀書法是用思維導圖來抓住重點,理清關系,深度思考的閱讀方法,也是思考技術。如果運用思維導圖來積累愛國詩詞,學生的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會進一步得以培育與發(fā)展。
筆者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把《1—6年級必背古詩》和《唐詩三百首》中的古詩詞進行分類,發(fā)現(xiàn)飽含“愛國主義精神”的古詩詞比比皆是。這些詩篇中,有戍守邊關的決心,有午夜思鄉(xiāng)的惆悵,有誓死報國的熱情,更有家國天下的胸懷!這些都是可以納入愛國這一主題的。
“一圖勝千言”,基于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是以“愛國詩詞”為中心展開的。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由原來的接受愛國詩詞轉變?yōu)樽灾魈剿鲪蹏娫~,把學習變成一個自己探究的過程,提升學生自己對愛國的感悟能力。
為了深入探究古詩詞中的愛國主義精神,筆者曾組織學生開展“尋找愛國詩人”的學習活動,并將活動過程與收獲寫成一份研究小報告。學生在搜集、討論、交流到最后的撰寫研究小報告的過程中,在了解這些愛國詩人的同時,激起了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與自豪感,無形中培養(yǎng)了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操。
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shù)詩人為我們留下了數(shù)之不盡的愛國詩篇。譬如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辛棄疾的詩詞作品都是滿腔愛國激情蕩氣回腸。還有著名愛國將領岳飛揮灑愛國熱血,留給后人一首霸氣的《滿江紅》,邊塞詩人王昌齡寫的《出塞》愛國情懷慷慨激昂——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總而言之,古詩詞集語言、思想為一體。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德育因素,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于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接受,并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正是我們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長期探索并勇于實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