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花
(江蘇省南通市東方中學,江蘇南通 226010)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它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核心目標,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以學生上機操作為主,同時兼具機房上課的環(huán)境特殊性,如何通過一些輔助性的策略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成為信息技術教師一直思考的問題。課堂的日志記載是教師表達自己的活動、正確認識自我的一種好方法,那么如何記載?記什么內容呢?信息技術課堂的日志記載里面確實裝著大學問,我們可以嘗試記錄以下幾個方面。
學校的機房是學生實踐計算機信息技術操作的重要場所,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習要地。由于信息技術課是基礎課程,各年級、各層次班級都需要開設,所以機房的使用率非常高,信息技術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必須對機房實行科學的管理,這是對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素質教育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保障。
學校對機房常規(guī)管理的辦法是制訂科學的機房使用規(guī)章制度,如機房管理員的值班制度、機房安全消防管理制度、機房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制度、機房設備維護制度等,這些都是對機房管理的常規(guī)要求,其實教師完全可以借助課堂日志記載本的實時記錄,使機房的管理實現(xiàn)日?;?。通過記錄,教師可以更快地掌握機房電腦的使用情況,從而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處理,保證每節(jié)課的順利進行。
例如,在上課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某臺學生電腦藍屏,那么在課堂的日志中,就需要進行記錄,因為藍屏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因為電腦超頻過度,也可能是因為內存條接觸不良或內存損壞,還可能是硬盤突然出現(xiàn)故障,當然也有可能是電腦中病毒或者電腦溫度過高。教師應該根據(jù)日志記載,及時找出原因,做好日常的監(jiān)督,多關注設備的使用和變化情況,確保機房設備的正常運行。機房的管理牽涉面廣,工作量大,專業(yè)性較強,并且具有一定的不可預見性,教師如果能夠在日志中記錄好平時的使用情況,將機房管理日?;偌由隙ㄆ诘木S護,就能大大地減少機器的軟硬件故障,提高機房設備的使用效率。
信息技術是一門理論和實踐雙重結合的基礎性課程,具有知識性、可操作性、技能性和工具性特點,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是以計算機為基礎設施,通過操作計算機訪問信息庫為信息資源,所以教師在安排教學過程時,應該強調學習的全過程,強調師生、學生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1]。
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一般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一是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二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三是精講點撥、反思深化,四是展示點評、鞏固總結。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日志記載中就可以記錄教學過程,以及每個教學過程所需要的時間,每次的記載都是調整課堂流程及內容安排的依據(jù)。例如,在教學《數(shù)據(jù)圖表與分析》一課時,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筆者設置了欣賞演示動畫進而自主學習圖表的制作的活動。在實際講課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任務花費的時間過長,而且任務的完成度不高。因此筆者在當天的課堂日志中如實地記錄了這一情況,隨后將課堂流程進行了調整,將精講點撥融入了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在學生自主學習后,筆者請學生演示,針對學生演示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集中的講解和指導,重點強調圖表制作的具體注意事項。在后面的課堂上,筆者發(fā)現(xiàn)這樣的調整不但增強了師生的互動,培養(yǎng)了師生之間的感情,而且能夠讓課堂流程更加合理,學生對課堂的知識點也能落實到位,課堂作業(yè)也能及時、圓滿地完成。因此,如實地在課堂日志中記錄教學過程尤為重要,這能夠幫助教師不斷地調整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多地追求課堂組織的嚴密性,而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狀態(tài)的起伏和情緒的變化。因此,信息技術課堂上也容易出現(xiàn)學生厭學,注意力分散,各行其是的情況,最嚴重的情況是學生的無所事事導致課堂秩序混亂,最終教師連正常的教學活動都無法開展,教與學的任務都無法完成。
有鑒于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狀態(tài),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的狀態(tài)不佳,要及時記錄,找出問題并分析原因。如果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問題,教師就要重新調整設計,力求達到開頭引人入勝、中間起伏跌宕、收尾余音環(huán)繞的效果;如果是因為教學內容過于陳舊,學生不感興趣,那么教師就要精心設計每個活動案例,關注時事熱點,走進學生,了解學生,找到他們學習和生活中的興趣點和關注點,以豐富教學內容;如果是因為課堂知識點復雜,任務難度大,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討來活躍氣氛,也可以通過鼓勵和表揚增強學生的信心,或者偶爾幽默一下,偶爾調侃一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然也有可能是當天學生身上發(fā)生了一些事情影響了其學習狀態(tài),這時教師可以通過詢問了解情況,適時開導,幫助學生調整心理狀態(tài)。
總之,教師不是灌輸知識的機器,而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點撥者,更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高效的課堂需要教師及時觀察,用記錄日志的方式去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調整教學的內容,調整學生的狀態(tài),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真正做到尊重學生接受探索知識的過程,讓課堂教學的效果最大化。
教學后記是教師課后對教學整體過程的自我評析和反省,著名教授葉瀾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也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彼越虒W后記不僅能夠促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改進,也能夠提升教師的教育水平。每節(jié)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每節(jié)課發(fā)生的“意外”都是不確定的,因此,教師更需要通過記錄教學后記來進行反思。對于信息技術教師而言,由于教學資源的豐富,以及設備的特殊性,再加上所有教學及結果都通過計算機來呈現(xiàn),所以這樣的課堂會出現(xiàn)更多無法預估的可能性,對教學充滿了挑戰(zhàn)。教師需要回顧自己的課堂,將教學情況以日志的形式記錄下來,通過反思和優(yōu)化來增強自身的課堂應變能力。
教師可以在日志中問問自己:“本堂課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教學重點難點是否抓準?”“活動設計難易程度如何?”“教學過程中有沒有令自己驚喜的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哪個部分需要進一步改進?”也可以在日志中記錄學生的課后提問及對課堂教學的建議等,把這些作為充實教案、改進教學和總結經驗的依據(jù)。教學后記是教師再學習的過程,也是信息技術課堂日志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師只有記好教學后記,使課堂反思習慣化,才能激發(fā)終身學習的自覺性,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在反思中不斷成長。
小小的信息技術日志記錄本,藏著大大的學問。作為一門年輕且不斷發(fā)展和更新的學科,信息技術有著無限的潛力和希望,需要信息技術教師具有極強的學習敏銳度, 更需要信息技術教師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關注社會變化,并通過不斷完善知識結構,以此來實現(xiàn)自我能力的更新。通過信息技術課堂的日志記載,教師能夠實現(xiàn)信息技術機房管理的日?;?,讓信息技術課堂流程更加合理、氣氛更加活躍,進而促進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