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麗嬌
(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第三小學 貴州 務川 563128)
童話是兒童文學中的一種。該體裁通過豐富的想象、夸張、幻想等方式塑造出不同的形象,對生活進行反映,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童話是兒童教育中的重要文體,受到了眾多兒童的喜愛。對于兒童來講,在其童年生活中,童話是不可缺少的。如白雪公主、美人魚、舒克和貝塔、葫蘆娃等,都是經(jīng)典的童話形象,曲折神奇、生動形象且淺顯的故事,為兒童帶來了五彩繽紛的神奇世界。小學語文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啟蒙階段,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當積極開展童話教學,通過童話教學,激發(fā)兒童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取得良好的語文教學效果。
1.1 重思想教育,輕情感教育。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的過程中,比較偏向于學生思想上的教育,沒有注意到學生的情感認識以及精神世界的教育。小學階段的學生,因為年齡較小,缺乏人生經(jīng)歷,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感興趣的是故事當中有趣的部分,對于故事中所隱含的為人處世的意義以及人生哲理的理解有困難。假若對其強行灌輸這些思想,就起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會引起學生的反感。
1.2 童話教學的模式單一、單調。童話故事,它實質上就是一篇記敘文,記敘文中的六大要素童話都是具備的??墒?,童話和記敘文又是不同的,它有著記敘文沒有的特征,比如,童話故事的寫作手法比較夸張,內(nèi)容富有情趣,情節(jié)比較曲折等。所以,小學的語文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活動時,應該在童話所特有的特征及本質的基礎上,對童話的特點進行突出和加強,不要使用傳統(tǒng)的記敘文的講述方法來對童話進行照搬講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時,并沒有按照這一標準開展教學活動,也沒有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的過程中,已經(jīng)習慣了“一刀切”,但每個學生的理解力與認知都存在差異,這樣做不利于小學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總而言之,為了提升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童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使用靈活新穎的教學方法來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改變。
2.1 強化童話教學的情感教育。一般而言,童話故事中塑造出來的形象因鮮活靈動等特點深受兒童的喜愛。因此,小學生在閱讀童話故事時比較容易體會到故事中的情感,并產(chǎn)生模仿的興趣。對此,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誦讀童話,并借助誦讀來體驗童話故事中的情感,產(chǎn)生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例如,在進行《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青蛙說天就像井口那么大,而小鳥卻說天非常廣闊嗎?”通過提問,讓學生采用輕聲讀、自由讀的方式進行誦讀。有了前期誦讀的基礎,學生對這個故事的大概內(nèi)容有較為全面的認知。然后,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通過范讀讓學生感知到什么是“把文章讀熟,讀出味道來,讀出思想感情來”,進而要求學生模仿教師的范讀進行誦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能夠從童話故事的角度深刻理解故事的情感和內(nèi)涵,同時自身的認知水平也得以提升,一舉兩得。
2.2 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童話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才會有主動探究的欲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想引導學生快速進入童話世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當注重對教學情境的設置。教師可以利用圖片、音樂、動畫等形式,為學生打造一個童話故事發(fā)生的場景,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童話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展開合理的想象,迅速融入到課堂學習氛圍當中,進而產(chǎn)生繼續(xù)學習的動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下面的學習當中,進而保證童話教學的有效展開。
比如,在給學生講《去年的樹》這篇童話時,筆者為了快速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下轉移到課上學習當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在課程開始,筆者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鳥叫聲的音頻,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小鳥站在樹枝上,為他的好朋友大樹動情地歌唱,而大樹正搖曳著樹枝,享受著這美妙的歌聲”的畫面,將學生引入輕松的教學情境當中,進而引出文章內(nèi)容。學生被筆者敘述的內(nèi)容所吸引,在筆者的引導下展開想象,進而產(chǎn)生了進一步探究、學習的欲望。這樣,通過設置教學情境,營造了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滿足了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要,迅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提高學習效率打下了基礎,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有效完成。
2.3 積極拓展,發(fā)揮童話教育的審美教育功能。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教師局限于“書本”二字,使學生的視野被限制于語文教材當中,學生只能通過課堂教學獲取一定的信息和資源。再加上語文教材更新的周期長,許多深受學生喜愛的、緊跟時代發(fā)展的童話被排斥在語文教材之外,導致教材中的童話對學生逐漸喪失了吸引力。因此,為充分發(fā)揮童話的審美功能,教師應當適當拓展教學內(nèi)容,通過課下進行互聯(lián)網(wǎng)閱讀、構建圖書角、組織閱讀課的形式,適時拓展一些課外童話讀物,增加學生的閱讀容量,進而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分發(fā)揮童話的審美功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提高童話鑒賞能力。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生而言,童話的世界是十分美好的,對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力,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分析當前童話教學存在的問題,不斷豐富童話教學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