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紅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豐潤鎮(zhèn)西魏莊子小學 河北 唐山 064000)
小學語文是極為有用的應用學科,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和前提。在信息時代,小學語文教師要跟信息發(fā)展方向,將信息技術引入語文課堂,活躍課堂氛圍,拓展語文空間,啟發(fā)小學生的文學感知思路,形成積極向上的語文情感體驗。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融合正是教育技術發(fā)展與課程改革的結合點,一方面可以通過網絡和多媒體等資源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以外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打開小學生的文學思維之門,建立智慧型、思考型的語文學習模式。小學語文教師要勇于創(chuàng)新,優(yōu)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文學素養(yǎng),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打造高效語文課堂。
漢語拼音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但是拼音教學被很多師生認為是語文課程學習的第一道難關,同時它也是我們語文課程中極為乏味的專題板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創(chuàng)新拼音教學方法,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拼音教學,利用信息技術特有的圖文素材展示和聲像并茂外顯的優(yōu)勢,讓那些死板的拼音字母知識富有活力,激起小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比如,在教學“m”字母時,兩個門洞出現在電視屏幕上,然后慢慢縮小站起來,就變成了字母“m”,教師這時可以用語言引導“小朋友,你看我長得多像‘m’??!快把我送回家吧!”這時,用手點一下觸屏電視上的四線三格,“m”就會出現在四線三格中,又出現一支筆,演示“m”的書寫過程。這樣可以讓小學生輕松掌握字母的書寫過程。我們可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手段讓他們進行書寫練習,拖動屏幕上的筆就可以按照正確的筆順書寫了。通過這種趣味直觀的方式組織拼音教學,讓小學生很快就記住了字母的字形和寫法。
在過去的語文教學中,關于筆順的教學,大部分都是語文教師向小學生講授字的寫法,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在田字格中怎樣占格,不厭其煩地指導學生,然后小學生機械的反復練習,寫上三五遍甚至十幾遍,但學生對于筆順的意義仍然是懵懂不知。而如今,把媒體技術融合到筆順教學中,能很好的改善傳統(tǒng)的筆順教學方式,減小學生的理解難度,同時也消除了語文教師在筆順教學工作的誤區(qū)。比如,在學習“鳥”字的筆順筆畫時,我利用觸屏電視內置的生字筆順筆畫動畫進行教學,將最難寫的第四筆“ㄅ”用十分顯眼的變色方式著重強調,并放慢了動畫的播放速度,加深小學生對筆畫書寫的印象,學生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了鳥字的書寫筆順。利用動畫進行筆順教學,可以培植學生的創(chuàng)新認知品質,易于理解漢字的筆畫和結構,更加直觀的告知小學生如何寫字是規(guī)范科學的,如何寫字是錯誤的,從而了解到筆順筆畫的意義,增強語文教學中的本真性。
如今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整體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朗讀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拓寬課內外閱讀資源,發(fā)散小學生的語言思維及語感,讓學生更好的感受每篇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及寓意。比如講人教版小學語文《白楊》一課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關于戈壁風景的視頻,視頻中展示荒涼干枯的戈壁灘,無山無水,更很難發(fā)現人煙,可就在這荒涼的戈壁灘上卻有著一個高大挺拔的身影,這就是白楊樹。然后帶領小學生朗讀課文,了解白楊的生活環(huán)境,讓學生知道課文并不只是單一的贊美白楊,而是贊美邊疆那些最可敬的建設者們真的和白楊似的,“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的可貴品質和高尚人格。課文結尾處寫道:“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語文教師讓小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思考爸爸在想些什么,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嗎?小學生在激烈的討論中獲得充分體驗,使朗讀的效果得到升華。
隨著科技的進步,家校共育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我們可和家長可以通過網絡形式,比如微信群、個人空間、QQ聊天室等守手段,及時了解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情況,對學校中發(fā)現的學生不良習慣等問題單一交流。還可以通過遠程互動,實現家校教育資源共享。比如,教師可以讓從事化工行業(yè)的學生家長在群里介紹一些化學物品的性質,并且告訴小學生應該遠離危險化學品。讓從事運輸行業(yè)的學生家長在群里介紹一些交通常識,強化小學生的道路安全意識。還可以讓從事金融行業(yè)的學生家長在群里介紹一些人民幣知識,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金錢觀。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群視頻的方式組織家長進行交流會,通過網絡使教師和家長之間建立起有效的溝通,學校和家庭之間聯系也會更加緊密,全方面提升語文高效教學價值。
總而言之,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小學語文教學的工具是課程發(fā)展的必然,也是語文改革的主攻方向,可以給小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語文知識,搭建廣闊的文學創(chuàng)作空間。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方法,適當的將技術手段與語文課程深度結合,讓小學語文教學真的實現高效率和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