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竹
(江蘇省無錫市胡埭中學 江蘇 無錫 214000)
初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階段,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可以靈活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并且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更好地順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1.1 教師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意識。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會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語文教學中過于重視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訓練,沒有重視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只是被動地學習,無法發(fā)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學生在閱讀板塊和寫作板塊中的能力比較弱,長期處于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更不愿意開口表達自己的觀點,無法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嚴重的還會造成學生的表達障礙,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影響。
1.2 教學中缺乏規(guī)范的教學策略。初中階段的學習任務比較緊,學生在升學考試的壓力下面臨的課業(yè)更加繁重,因此學生不可能把所有時間都花費到語文學習上,這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弱的原因之一。另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會受到整體環(huán)境的影響,在語文教學中只注重學生成績的提升,沒有時間提升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自然也沒有采取規(guī)范化的教學手段去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語言表達會受到抑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1 轉變教學觀念。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師的積極引導是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教師應該擺脫應試教育的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而不是把教學重心放到提升學生的成績上面,讓學生在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另外,教師應該合理分配語文教學時間,在語文基礎知識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表達教學等板塊要一視同仁,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開展教學,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強化表達能力的思維訓練。表達能力在學生未來的工作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要想在表達過程中充分地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表現(xiàn)出來,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表達能力主要是指人們在用口頭語言、肢體語言等方式表現(xiàn)自己的思維情感、觀點等的綜合能力,而邏輯思維能力是指一種人類與生俱來的、后天可以不斷鍛煉的思維能力,其中包括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和思維能力的規(guī)律性。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們必須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們的思維能力,開設初中階段語文課程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提升學生們的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應該以明確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們的思維方式、思維方法,將其作為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教師們可以多多開展寫作、即興演講等,幫助學生們領會。當然,閱讀也是一個極其有效的辦法,因為語文學科的學習本身就伴隨著大量的文學著作、教材等需要閱讀,教師們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們進行朗讀文學作品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們的表達能力,通過大量的閱讀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們感悟作者思想的理解能力,從而從側面提高學生們的表達能力。當然,除了日常的教學活動,教師們還可以將這種思維能力的鍛煉放到業(yè)余活動中,例如體育比賽、文藝比賽等,教師們可以安排學生們撰寫相關的新聞稿、加油稿等,這些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們的思維邏輯能力,從而帶動他們表達能力的提升。
2.3 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要想檢驗學生們真正意義上的表達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不能只依靠日常的教學練習,還必須要進行實際的考查訓練,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們應該根據(jù)學生們的特點,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訓練活動,讓學生們在無法預測的場所中進行各類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表達能力,確保學生們能夠在任意的場所中都可以即興交流、即興問答,只有在這樣真實的交流情景訓練中,才能夠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表達能力。例如,初三年級的體育中考就是一個可以合理利用的實踐場所,因為學生們都會為了體育中考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能夠找準與其他學生產(chǎn)生共鳴的切入點,例如,在跑800米時的感覺,一開始起跑,很多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線,大家為了能夠在最內側的跑道都朝著同一個方向邁步,很害怕摔倒,所以不敢太過用力地沖刺,但是又害怕如果不能搶占有力的跑道位置,會對跑步的成績有影響等,學生們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當時的想法和在完成體育中考之后的感受,暢所欲言,主動地打開心扉,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
2.4 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為了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要積極組織課外實踐活動,把語文教學延伸到教室外,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親身體驗和感受語境,為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做好鋪墊。比如在八年級語文口語交際《怎樣收集資料》這一內容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教師可以確定一個主題,如“怎樣營造和諧的社區(qū)環(huán)境”,學生們可以走出校園,利用采訪的形式收集居民的意見和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須組織好語言,提升采訪質量,并記錄好收集到的資料,在課堂上與同學們進行分享。這樣的課外實踐讓學生體會到了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他們之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是一項持續(xù)性的工作,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積極總結和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注意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還應該建立起一種平等、民主的教學關系,讓學生在更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表達的欲望,這對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