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華
(河北省遷安市楊各莊鎮(zhèn)楊各莊初級中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初中道德與法治對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長、價值取向等起到很大的推動和引領作用。本學科新課標再三強調: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設計豐富多樣的活動,以活動為突破口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觀念的形成。教師應遵循初中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打造自覺學習、分享學習的課堂氛圍,確保初中生學習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然而我們在教學實施中,卻出現了有的教師對道德與法治課不重視,教學流于形式,課堂沒滋沒味,直接導致教學效率下降的趨勢。因此,在新時期必須要加強道德與法治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積極拓展課內外教學資源,爭取全體的初中生都能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的實踐中來,達到高效教、自主學、實踐真的改革目標。
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時需要充分考慮到初中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讓學生在活動中獨立思考,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突出體現培養(yǎng)初中生的實踐意識。比如講人教版課程《青春時光》,講述了青春期的基本身體和心理常識,要求初中生能正確處理心理矛盾,鍛煉自我調解能力。首先,教師設計了“探究人口的男女性別比例”調研活動,學生通過上網搜索、走訪詢問,分組討論等方式認識到了男女各有優(yōu)勢及互補,加深了對性別角色的認識,正確認識性別差異。然后教師設計了“男女生身體和心理變化大揭秘”活動,這個活動受到學生的喜愛,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將男生和女生分成兩個大組進行對抗,最終學生得知隨年齡的變大,男女生在各自的身體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就會出現較大的差異性,對于青春期的巨大變化要放平心態(tài),坦然應對,能從自然生長的角度處理情緒上、心理上等矛盾。最后,教師設計了一項辯論賽,主題為“好男孩好女孩設計大賽”,旨在幫助青春期萌動的學生正確看待異性交往,形成正確的友誼觀,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各自以自身特點為例,制定出理想的男孩或女孩標準,使男生女生積極互動溝通,同步前行。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對青春期的認識更客觀、全面,極大地幫助了困擾在學生內心深處的青春疑慮和焦躁感。
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在不斷的增長,教師組織實踐活動時需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觀念,鼓勵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中自由發(fā)揮,促進思想品德的發(fā)展。比如講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和諧與夢想》,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民族復興夢和新時代、新征程的內涵,培養(yǎng)初中生全面發(fā)展的看待問題。教師首先請每位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身邊的變化談談對新時代的認識。通過學生的回答,要培養(yǎng)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導他們以自己的行動維護民族和諧。教師可以帶學生到地址、科技、歷史博物館參觀中國改革開放成就展,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中國的變遷和強大,在參觀后每人寫一份觀后感,進而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接下來,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探討活動:我們初中生應該怎樣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學生在討論中沒有顧慮,說出了自己的心聲。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初中生更加熱愛祖國,都勵志要為祖國發(fā)展而奮斗,做一名知識底蘊足、人格出眾的中國人。
道德與法治學科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開展生活化的實踐訓練,拉近與初中生的距離,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從而深化道德與法治核心價值觀,發(fā)展綜合素養(yǎng)。比如講人教版課程《師長情誼》中,要求初中生增強與老師或身邊人主動交往的能力,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與表揚,保持師生間良好的互動情感。首先,教師開展“小記者”活動,讓學生去采訪一位教導自己的老師。把初中生分成活動小分隊,小分隊成員合理分工,有的負責書寫采訪提綱,有的負責扮演記者,有的負責整理采訪稿。學生們都積極參與,設計了各種各樣的采訪問題,在老師課間休息或者放學后進行采訪。通過采訪使學生們了解了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特點,知道了老師的興趣愛好和理想追求,從而更加尊重老師,理解老師。然后教師設計生活化的情景劇表演,為每個小分隊設計不同的情景,如一名學生課堂偷看小說被老師批評,再比如老師批評了一名沒交作業(yè)的學生,事后發(fā)現作業(yè)本被老師落在了辦公室。通過表演彌補了初中生感性認識的不足,幫助學生搭建施展才華的機會,挖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潛能。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需要我們持久的努力,它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想達成上述目標,就應該從基本上做起,提高師生課堂互動效率,加強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聯系,助力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同時,還要尊重學生的心理認知基礎,以初中生喜聞樂見、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初中生在實踐中成長,正確認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