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順義
(山東省萊西市沽河街道中心中學 山東 青島 266611)
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yǎng),重在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雖然所有的語文教師都十分注重學生的寫作訓練,但訓練的過程卻不是那么省心。筆者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推出 “三環(huán)六步訓練法”,使我們的寫作教學能夠輕松自如,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文能力包括認識生活和反映生活兩方面的能力。認識生活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則需要準確的表達能力。在教學中,教師還應格外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1.1 口頭表達,訓練思維。學生表達能力,首先表現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維和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格外注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訓練,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講提綱,讓學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綱大意,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構思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再如,可采用講故事、談感想、談獨特的理解、感受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不僅言而“有物”,還要言而“有序”,鍛煉學生“言之成理”、“出口成章”的本領。
1.2 書面訓練,不拘一格。書面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任務。訓練的時間不固定,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首先,我們應讓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和記筆記的好習慣,讓學生充分積累素材,能有效地解決 “無話可說”的問題,還能培養(yǎng)學生寫真事、說實話的好文風,以及快速準確的文字表達能力。因此,這是一項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的工作,要持之不懈地進行到底。
其次,可經常進行模仿性寫作練習。我們在學習了課文的寫作技法、特點后,可以讓學生模仿課文進行仿寫。如,學習了抒情散文《白楊禮贊》后,可讓學生模仿其筆法,寫一些抒情性文章《燭火贊》、《粉筆贊》、《雪》等等。這種訓練,借助教材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使他們較好地掌握所學的文體。
再者,教師可收集一些材料、漫畫、哲理故事等,讓學生根據所給的內容進行寫作,既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又能挖掘出學生的思想深度和認識程度,培養(yǎng)了學生寫作的基本能力。
2.1 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的積累是寫作的源泉,就象羅丹所說的“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發(fā)現。”因此,我們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和勤于記錄觀察成果的習慣,每天把自己的觀察所得都記錄在素材積累本上,積少成多,日積月累,就能留下第一手寶貴的素材和豐富的情感體驗。
2.2 注重閱讀,積累生活素材。生活的直接積累對寫作十分重要,但人的精力和經驗總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參與、直接體驗,大量的知識要從閱讀中獲得。因此,我們要求學生每個周都要閱讀一本書,并養(yǎng)成睡前讀書一小時的習慣和記閱讀筆記的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敝灰罅块喿x,善于積累,就可以輕松獲得大量的寫作素材和豐富的生活感受,加深對人生的理解,提高對社會生活的認識。
沒有材料,寫不好文章。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選材,也照樣寫不出好文章來。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審題立意、布局謀篇的能力。
3.1 學會審題,明智選材。材料是為主題服務的,為防止造成“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結果,在選擇材料前,首先要明確主題。在教學中除了要引導學生注意分析文章題目,培養(yǎng)審題技能以外,還可采用一些具體方法,培養(yǎng)學生概括、提煉的能力。如:讓學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濃縮為一句簡短的文字,即提煉出“主題”;或圍繞中心說一段話……,采用這些方法提高學生審題立意的技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訓練學生圍繞主題,從眾多的材料中選取典型的、新穎的、能小中見大的材料進行寫作,還應注意材料的真實性和可信性。要克服盲目性,不能隨隨便便,信口開河,或是“打擦邊球”,說了半天也扣不到主題上來。
3.2 立意要深,創(chuàng)意要新。文章需要通過材料烘托主題。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立意是否深刻,即看作者是否能透過紛雜的生活現象,發(fā)現生活的哲理,是否對生活有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地;其次要看作者的創(chuàng)意是否新穎。因此在寫作訓練中,不僅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體現自己的獨特性,給人一種新鮮醒目的感覺,更要鼓勵學生采取新的寫作角度。現實生活豐富多彩,人物千姿百態(tài),只要觀察者的角度不同,就會表現出不同的側面。因此,鼓勵學生選取全新的寫作角度,就是要求學生在作文時立意要新,觀點要新,構思更要新。
總之,進行寫作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能怕麻煩,也沒有捷徑可走,要有的放矢,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地進行。我認為,生活處處皆語文,只要我們訓練得法,厚積而薄發(fā),就一定會讓我們的寫作教學輕松自如,讓學生的寫作神采飛揚,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