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遠
(江蘇省泗洪縣金鎮(zhèn)中學 江蘇 泗洪 223900)
眾所周知,閱讀,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認知,更能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與信息獲取能力。在初中階段,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然而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閱讀課上教師多是以“講”代“讀”,學生的參與度不高,閱讀體驗不夠豐富,閱讀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在《語文課程標準》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探究式閱讀逐漸成為主流,以生為本,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在思考中深入文本交流、體會,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閱讀教育教學一直受到眾多教育工作者的關(guān)注。作為新時期的我們更應該注重閱讀教學的合理開展。但是,不容否認,目前依然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我國學校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步驟程式化,既不利于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降低了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解朱自清《背影》這篇文章時,不注重重點詳略的詳細講解,只是將整篇文章分解成若干段落,把一些重要知識點列在黑板上,讓同學記錄在筆記本上進行背誦,導致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失去興趣,對文章重點內(nèi)容理解不透徹,只學到一些無實際意義的東西。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缺乏準備工作?,F(xiàn)階段許多初中教師認為自己講解經(jīng)驗豐富,在課前不進行充分備課,不對學生學習目標進行制定,致使在語文課上講解時不能對文章內(nèi)容充分講解,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透徹,在學習中沒有閱讀目標,只是對文章粗略的閱讀。語文閱讀教學形式化。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語文教學方法也在發(fā)生變化,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逐漸被多媒體所取代,雖然形式新穎的多媒體教學會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但是在具體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教師將多媒體教學當成評判課堂教學質(zhì)量好壞的標準,使語文閱讀教學形式化。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中,學生將語文課堂的重點都放在了觀看上,不進行內(nèi)容學習,而老師在語文課堂上失去了指導作用,既不能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理解能力,還干擾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使得多媒體教學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初中階段,學生更是需要注意、字、詞、句的積累。這種方法傳統(tǒng)老套,但是這也是最基本的掌握學習的方法。在掌握一篇文章的重點詞、句、語段的同時也能理解文章的主題,教師在現(xiàn)場教學中應加強這幾點的教學,在閱讀教學中,根據(jù)閱讀內(nèi)容設(shè)置相關(guān)問題,引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法,盡量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從以下三方面進行針對性的入手。理解和分析詞語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正確理解單詞的意義和用法的意義,這也體現(xiàn)在新課程教材的實踐中。其次,對詞語的內(nèi)涵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和比較。詞語的內(nèi)涵及詞語搭配的分析應注意詞義的差異。要分析詞語的搭配,注意表達意義的矛盾,包括語言表面的矛盾、情緒的矛盾和情感色彩的矛盾。這些矛盾往往意味著語言主體的復雜情感,具有深刻的內(nèi)涵。理解關(guān)鍵句的意思。加強閱讀教學中的重點句型教學,不僅要了解課文的需要,還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情感豐富的句子可以用修辭手段進行分析。推敲重要語段的含義。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局限于單詞和句子,更注重段落的教學。通過對重要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不僅可以了解課文思維的發(fā)展脈絡和理解過程,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重點引導學生重點查找重點詞組,以提高他們的理解力和表達能力,事半功倍。
導入在整個閱讀過程中不可或缺,好的導入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讓學生在導入中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為探究奠定基礎(chǔ)。在導入階段,教師所提的問題不宜太難,因為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尚不熟悉,此時如果問題太難,很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為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問題要以情境作為輔助,要通過情境引出問題,這樣才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形成互動。以教學胡適《我的母親》為例,第一課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以《燭光里的媽媽》作為背景音樂,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并設(shè)問:“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我們此時的感受,我們會說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母親?”在此問題促動下,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并初步嘗試用“嚴厲、溫和、剛強”對母親的性格進行概括。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可追問“你能舉出例子來說明母親的性格特點嗎”,由此引導學生展開初步交流。在整個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采用的課件素材較為簡潔,問題難度不大,。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很多教師會把重點放在對情境的設(shè)計上,而忽視提問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其實,情境只是為了導入新課而設(shè)置的,更重要的是必須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為接下來的探究活動奠定基礎(chǔ)。
對話教學是對話主體(教師、學生、文本等)在共享信息、平等交流的基礎(chǔ)上以語言為媒介進行的思想觀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互動交流。對話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式,有著悠久的歷史?!墩撜Z》就是孔子與其弟子教學對話的記錄??鬃釉诮虒W過程中的對話令學生產(chǎn)生了愉悅的身心體驗,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師生之間形成了一種友愛、和諧、平等的氛圍,這種氛圍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權(quán)威者的地位。同樣,在古代西方,古希臘智者蘇格拉底也認為,真理應該是思維活動的產(chǎn)物,因此他倡導通過對話促使學生形成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從而獲得真理??梢?,對話一直以來都是教學中極為重要的溝通方式,是引導、啟發(fā)、幫助學生思考的重要教學手段。
總而言之,學校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教師要在教學中激發(fā)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另外,提高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讓初中生真正喜歡初中語文閱讀,在語文閱讀中開闊眼界、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