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文娟
(甘肅省酒泉市玉門市教育局,甘肅玉門 735211)
多媒體技術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給小學語文課程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教學手段更加多樣,既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是有必要的。
多媒體技術能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能促進語文學習效率的提高。例如,圖片、視頻等教學元素能滿足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激發(fā)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發(fā)音訓練軟件、課文朗讀訓練軟件等音效訓練軟件,能有效促進小學生的語文學習[1]。
第一,圖片有利于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時,由于小學生的知識積累有限,教師就可以借助盤古的畫像,來激發(fā)小學生對神話故事的好奇心,然后講解盤古開天地的過程。講解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疑問,為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提問,并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解答,進而使他們對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視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例如,教學小學四年級語文《題西林壁》一詩時,考慮到學生不能親自到廬山參觀,不能體會詩人的心情和觀察視覺,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關于廬山風景的視頻,視頻時長控制在5 分鐘以內(nèi),視頻結束后再講解古詩的內(nèi)容,就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借助視頻將廬山的美景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能夠加深他們對古詩的理解,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古詩鑒賞能力。
多媒體技術能夠為小學生提供發(fā)音訓練軟件、課文朗讀訓練軟件,這些音效教學元素能幫助學生正確發(fā)音,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例如,學生可以通過軟件練習生字的發(fā)音,如果發(fā)音錯誤,軟件會給出正確的發(fā)音,而且學生可重復訓練。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發(fā)音正確率來了解學生對拼音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把課文朗讀訓練軟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朗讀一篇課文后,軟件會圈出錯誤的讀音,如某個字讀錯,就標紅色,并且給出正確的發(fā)音,學生就可以重新進行課文朗讀訓練,提高課文朗讀的正確率。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寄托著作者豐富的思想,但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并不豐富,很難理解其中的思想,教師就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來展示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畫面,模擬文章的情境,以此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他們更好地學習和把握文中所蘊含的思想。
例如,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古詩《題西林壁》,詩中“橫看成嶺側成峰”一句,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來創(chuàng)設古詩中的情境。其一,應用多媒體簡筆繪畫功能,在廬山風景圖片的不同位置勾勒出嶺和峰的形狀,表明詩人是從不同角度有感而發(fā)的;其二,應用多媒體引入盆栽假山,并對盆栽假山進行360°旋轉,從不同角度呈現(xiàn)的不同樣態(tài),促進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其三,在廬山風景圖片中,配合相應的音效解讀文字,從詩人的角度敘述出來,進而引領學生感受古詩意境,如“我緩步行走于廬山中,正面看到的是連綿如畫的山嶺;沿著山路拐幾個彎,來到了廬山的側面,發(fā)現(xiàn)廬山是高不可攀的山峰?!蓖ㄟ^應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古詩教學情境,能夠加深學生對詩歌意境的理解,進而促進學生的詩歌學習。
再如,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春曉》描述的是春天盎然生機、萬物復蘇、花朵爭相綻放、春雨潤物細無聲的美麗景象。如果課堂上教師只展示一幅飛鳥與花朵的圖片,難以表達春意盎然的美麗景色。為了正確引導學生,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利用春天萬物復蘇的動圖設計,配合教師的講解,讓學生欣賞春天的美麗景致;利用花朵盛開的動態(tài)視頻、配合飛鳥爭鳴的聲音效果,結合春雨的環(huán)境特寫,還原詩文中描寫春天的美麗景象,促進學生對詩文內(nèi)容的理解。
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有著積極向上的思想內(nèi)涵,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樂于奉獻、團結友愛的品質,而通過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適當?shù)慕虒W情境,能夠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其中的思想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因此,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思想情懷、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價值。
生字教學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基礎內(nèi)容,對學生的閱讀、寫作都有重要影響。生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生字的書寫順序、含義,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生字教學,如用多媒體技術動態(tài)演示生字結構組成、書寫順序、起筆、收筆,促進學生正確掌握生字的書寫順序,為日后語文學習夯實基礎。生字學習是個積累的過程,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認字依賴教師的講解,多媒體的應用打破了時空限制,學生可以應用多媒體軟件進行自學、預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豐富了學生的漢字積累,促進了小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高。
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將課文各個段落和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構成一個知識結構圖,這樣既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能夠使他們的思維得到拓展,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曹沖稱象》一文時,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制作思維導圖,在展示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圖片時加入能夠引導學生思維的文字,使學生有更清晰和更明確的思考方向,進而梳理出稱象的步驟。文字與圖片結合的思維導圖教學的應用,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學習的重點,突破學習難點,進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2]。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豐富課堂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但是,教師也應當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它不能代替教師的講解和引導,所以,我們應當以學情和教學內(nèi)容為依據(jù),科學合理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