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城北小學 匡惠亞
課本劇,就是把教材中敘事性的文章改編為戲劇形式,以戲劇語言來表達文章主題。在語文教學中,通過編演課本劇的方式,可以讓教學更加生動,讓氛圍活躍起來,讓學生通過一種新穎而樂見的形式進行語文學習,收獲更深刻的學習體驗。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會對文本的故事情節(jié)、意蘊內(nèi)涵以及情感變化等有深刻的體會,創(chuàng)造出更加精彩的語文課堂,感受語文的魅力,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大多是以對文本的閱讀理解為主要的學習方式,而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又多是以師生問答與交流為主,久而久之,學生會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一種學習倦怠。那如何消除這種學習倦怠,激發(fā)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呢?我們可以嘗試運用課本劇的形式,通過讓學生參與編寫和表演課本劇,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編演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語文課堂更加精彩。
如蘇教版小學語文《船長》這篇課文,主要講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遇險即將沉沒的時候,指揮乘客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隨船一起沉入大海的故事。故事的情節(jié)非常緊張,并且文中的人物對話也非常多,非常適合改編成劇本學習。于是,課前,我讓學生分組合作,把課文改寫成了課本劇,在改寫的過程中,學生們各抒己見,反復推敲,特別是在表演的時候,都能夠進入角色之中,讓學生在一種近似于“玩”與“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完成了對課文的學習,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語文教學中,巧妙利用課本劇,讓學生親自參與到課本劇的編寫與表演中來,可以激發(fā)學生表演的欲望,給學生一個成為“明星”的機會,從而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語文課堂精彩不斷。
對于寫人記事的文章,作者是通過文字把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zhì)表現(xiàn)出來的。語文教學則是通過對文本的學習來還原生活現(xiàn)實,通過對文本的研究來發(fā)現(xiàn)人物的特點。在這方面,課本劇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利用課本劇進行語文教學,可以促使學生深入地研究文本,用心琢磨人物特點,特別是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等細節(jié)進入深入研究,從而對文本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學生在表演時,則把這種深刻的理解與感悟通過自己的語言、神態(tài)和肢體動作表現(xiàn)出來,從而實現(xiàn)對文本的深入解讀,讓語文課堂精彩而不失厚重。
如蘇教版小學語文《負荊請罪》,這是一個小劇本,共有兩幕。第一幕講述了藺相如的門客不滿藺相如在廉頗面前表現(xiàn)的懦弱,藺相如解釋了自己不與廉頗計較的原因。第二幕講的是廉頗明白藺相如的良苦用心,背著荊條去藺府登門謝罪的事。課文基本由人物的對話組成,在人物的語言前,用括號注明了人物說話時的動作、神態(tài)。在學習中,我讓學生結(jié)合動作、神態(tài),琢磨人物語言,看看怎樣表演才更加生動,更加能夠表現(xiàn)出人物的真實用意。這樣,不僅讓學生的表演更加真實而精彩,同時大大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讓課堂更加高效。
在教學中巧用課本劇,可以讓學生在編寫和揣摩課本劇的過程中,對文本有一個非常深刻的認識與理解。而在表演的過程中,又可以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得到升華,大大提升課堂效率。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又是一門應用非常廣泛的課程。它不僅是課堂內(nèi)的實踐,在生活中也處處有著語文實踐的影子。因此,語文教學應該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大多時候,語文教學更注重的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感悟,是一種“吸收式”的學習,鍛煉的主要是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能力,是相對片面的。我們可以通過課本劇,把這種語文實踐從閱讀理解的層面提升到表達的層面,這是一種更加接近于真實語言實踐的一種學習方式,可以很好地發(fā)展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
如蘇教版小學語文《半截蠟燭》,這是一個短小的劇本,講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負責秘密傳遞情報的法國人伯諾德夫人及其兩個孩子,為了保住情報,與德國法西斯軍官巧妙周旋,最終保全情報的事。劇本主要以人物的語言描寫為主,同時配有人物動作、神態(tài)的注釋。在課本劇表演中,把人物的話“說”出來并不難,可如果能夠結(jié)合動作聲情并茂地表演出來,就真的不容易了。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分組分工,分別揣摩自己的角色語言,相互交流,然后再讓學生分組進行表演,讓學生進行聲情并茂的表演,很好地促進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巧用課本劇,讓語文教學從注重閱讀理解向關(guān)注學生的語言表達轉(zhuǎn)變,可以在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把語文學習同生活實踐結(jié)合起來,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近似真實生活實踐的學習方式。這樣,在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可以讓語文課堂更加回味無窮。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巧用課本劇,可以讓學生在編演課本劇的過程中,因為興趣而激發(fā)起學習熱情,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而在表演課本劇的過程中,又可以讓這種理解與感悟得到升華,進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實現(xiàn)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從而讓語文課堂更具靈性,走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