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靈巖小學 王永敏
在隨班就讀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可以解決一些由于特殊兒童進入普通班級出現(xiàn)的問題,使特殊兒童在普通班級課堂教學中接受適合他們自身發(fā)展的教育。我們以本校一名聽障兒童為研究案例,闡述隨班就讀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策略。L 是我校一名二年級學生,該生屬于先天性聽力障礙,后期做了耳廓再造手術,聽力靠戴助聽器維持。該生語言表達能力很差,能說的只有自己的名字,嘴型張不大,發(fā)音不到位,口齒不清。父母寵愛加上與外界溝通交流的缺失,造成她性格強勢。她的父母都是聾啞人,也沒有輔導孩子的能力。
我們針對L進行了隨班就讀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經(jīng)過研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隨班就讀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的學習策略。
針對L 的情況,我們在確定她的學習目標時主要是矯正她的發(fā)音問題,學習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語和句子。對她進行品德教育,幫助她更好地融入集體,參與小組、班級生活,與同學們和諧友好相處?;诖耍覀?yōu)長 設定以下三個學習目標:一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積累語言,表達自己,掌握基本的對話能力;二是能夠盡量通過自身的努力逐步與同齡學生接近,從而加強她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三是進行語言的積累訓練,能夠通過課文朗讀,達到熟讀、領會、運用語言,并積累一定的語句,逐漸培養(yǎng)她與人交流的能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以正確的語言和方式與他人進行溝通,并能與同學們友好相處。
布魯納認為: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的認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性,因此必須做好這兩個方面的調(diào)查。認知前提能力是指與學習新知識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情感前提是指學習的動機、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弄清學生這兩方面的現(xiàn)狀,可以幫助教師在為學生編制合作學習小組、制訂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材料和小組活動方法時更具有針對性。通過多次調(diào)查,我們對L 有了詳細的了解,針對她的情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建立了班級合作小組。
在對隨班就讀學生了解之后,我們從性格、學習水平、交往能力等幾個方面考慮將全班學生分成八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4~5 名成員,小組之間的整體水平相似,小組長負責本組學生的各項合作學習活動。在隨班就讀學生L 的小組內(nèi),共有5 名組員,兩名男生,三名女生,其中一個女生Z 是小組長,有兩名固定成員是L 的幫扶伙伴。Z 是個性格外向,組織能力較強的女生,在班級還擔任班長一職。幫扶的兩名同學中,女生是L 的同桌,平時樂于助人,也是L 的好朋友。男生是L 家的鄰居,經(jīng)常一起上學,且說話流利,普通話很好。這幾名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幫助,優(yōu)勢互補,對小組合作學習很有幫助。
小組確立之后,召開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會議,對L 小組內(nèi)的組長要求她多注意L 的學習情況,成員們需要對L 多幫扶,多提醒,共同進步。同時,當小組成員聽不懂別人的發(fā)言時可以舉手提出自己的疑問,被提問的同學積極地進行進一步解釋。最后,強調(diào)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成員們既要合作,又不能過分依賴別人。針對L 同學的小組,需要組員既能幫助她,又要尊重她的獨立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的。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小組的交流合作、發(fā)揮集體的教育潛能,帶動隨班就讀學生一起進步。據(jù)此,我們需要重新調(diào)整一下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教學環(huán)節(jié)要與“小組合作學習”相適應,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1)明確學習目標。教師要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更具有針對性。
(2)分組進行活動。分組活動采取的是教師提問,小組進行討論交流的形式,一般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先是學生自學,學生先獨自學習文章,為小組內(nèi)的發(fā)言做好準備;然后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為匯報做準備。
(3)班級內(nèi)部交流。在小組交流討論結束之后,教師要及時組織全班進行交流匯報。匯報中,也要適當給隨班就讀學生表達的機會。
(4)評價模式選擇。這是合作學習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要結合具體的學習目標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在實行的過程中也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①分組不科學,這就需要教師對班級情況詳細地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分組。②分工不合理。小組長不能像老師一樣對組員有詳細的了解,難免會有分工不合理的情況。因此,任課教師要及時在小組活動中巡視指導,平時對小組長多加鍛煉,尤其是對隨班就讀學生的任務分工需要符合他們的實際水平。③普通學生的排斥心理。學生覺得教師對于隨班就讀學生的關心和重視遠遠多于他們,存在心理上存在落差,久而久之,對隨班就讀學生會產(chǎn)生排斥心理。因此,教師要及時地進行心理疏導,對普通學生也要進行關愛,讓他們在教師的關愛下做一個關心他人的人。
除了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還需要在心理上對這些隨班就讀學生進行關愛。在日常生活中,班級事務我們都讓L 積極參與,只有讓她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她才能有集體意識,才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另外,還要家校結合,與隨班就讀學生的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我們經(jīng)常去了解L 的生活,包括她的飲食起居是誰照顧,作業(yè)是誰輔導,她喜歡做什么、擅長做什么等,為L 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成長教育環(huán)境。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具有融入社會的心理傾向。在隨班就讀學生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還能滿足學生心理需要、提高學生的自尊,并促進學生情感發(fā)展,使同學間互助互愛,同時也提高社交能力。讓這些特殊兒童在學生時代就學會合作,通過合作完成任務、解決問題,這也為她今后走上社會、融入社會、與他人進行良好的合作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