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梅
(安徽省蕪湖市澛港小學 安徽 蕪湖 241000)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重要的基礎。在核心素養(yǎng)下進行對小學生整本書的閱讀指導,就需要加強教師的重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課外閱讀指導,尤其是對于整本書的閱讀指導,更是需要教師詳細的幫助學生進行分析,掌握學生閱讀目標和閱讀能力,促進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效率提高。
1.1 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個人文化素養(yǎng)。在如今的信息時代,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越來越浮躁,很難能夠靜下心進行閱讀,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們更是對閱讀沒有積極性,尤其是小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不足,影響了學生的閱讀效果,因此要對小學生整本書進行閱讀指導,可以讓小學生更好的接觸各種課外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基礎,開拓學生的思維眼界,讓學生可以不斷的讀書養(yǎng)性,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1.2 有利于促進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在小學生的整本書閱讀中教師進行詳細的指導,可以幫助學生對書籍進行更加高效的學習和理解,讓學生可以通過對整本書的閱讀,分析其中的邏輯關系,掌握整本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活動,讓學生可以在閱讀中不斷的進行思考和判斷,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1.3 有助于實現(xiàn)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在小學生的整本書閱讀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讓學生可以不斷的進行閱讀積累,提高學生的知識量,讓學生的視野更加的寬廣,還可以通過對各種文章的閱讀,掌握書籍寫作的各種技巧和方法,讓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語言知識表達自身的觀點,提高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對各種文字知識的深入理解,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
2.1 結合學生個性特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在小學教育中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推動因素,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非常強,對于自己喜歡的事情總是非常的關注,因此在小學生閱讀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指導學生整本書閱讀的各種技巧,促使學生進行對整本書的閱讀和提高,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研究,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熟悉學生感興趣的事或物,鼓勵學生進行針對性的閱讀,幫助學生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書籍。其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課余時間安排閱讀計劃,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有效的閱讀,有計劃、有目的的指導學生閱讀,鼓勵學生使用閱讀技巧。最后,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閱讀活動,可以選擇一些學生自己開展,鼓勵學生進行對自己閱讀的介紹,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對整本書的閱讀方式和方法進行討論,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2.2 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引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在語文閱讀中有著各種各樣的閱讀方式,包括精讀、跳度、略讀、粗讀等,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方式,整本書的閱讀也是如此,學生不可能將整本書都細讀,這樣既浪費學生的閱讀時間,又沒有多大的閱讀效果。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整本書進行閱讀,就需要讓學生能夠根據具體的文學作品進行有效的分析,選擇合適的閱讀方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發(fā)展。
例如,在閱讀一些小說文本時,教師就可以考慮指導學生略讀,如《三國演義》、《西游記》等,小學生自身的知識積累不足,根本不適合進行細讀,很多小學生也沒有足夠的耐心進行細讀,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情況,鼓勵學生進行略讀,根據具體情節(jié)才進行細讀,這樣也不會影響學生的閱讀效果,還可以促進學生閱讀效率的提高。
2.3 鼓勵學生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在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生整本書的閱讀指導中,教師需要認識到整本書具有著一定的知識含量,對小學生來說不能一下子讀完,需要學生循序漸進的進行閱讀,通過長期的閱讀積累,進行對整本書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從而避免學生因為急功近利而產生的厭倦情緒。例如,在閱讀《安徒生童話》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選擇一個故事或者情節(jié)進行閱讀,從而方便學生進行深入的體會,深化學生的閱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