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艷
(福建省福州民族中學,福建福州 350000)
閱讀的過程就是鑒賞和感悟的過程,在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品味和鑒賞,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1]。目前,很多教師在這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尤其是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閱讀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為了改善這一局面,語文教師應當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實現(xiàn)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大幅度提升。
學生主體性被忽視在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的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上只能“聽”和“記”,缺乏“說”的機會,這對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十分不利。除此之外,閱讀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說是欣賞和感悟的過程。每個人的生活閱歷、認知水平、理解能力不同,閱讀同一篇文章也會獲得不同的感悟[2]。然而,很多教師忽視了這一點,在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很少去關注學生是怎么想的,而只是將自己對文章的解讀或者教參上給的解析作為標準答案強制性地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受到抑制,這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的初衷相違背。
教學方式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從如今高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情況來看,很多低效的課堂都是由教師使用的教學方式不合理而造成的。部分守舊派的教師不愿意嘗試新的事物,墨守成規(guī),在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依然使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法,導致學生處在完全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
通過對當前高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情況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語文教師在講解文章時,多局限于文章本身,很少對其進行拓展和延伸?,F(xiàn)代文包括說明文、議論文、抒情文、記敘文等,其中很多文章有著豐富的內涵,尤其是一些抒情文等,蘊含的情感十分深厚[3]。很多的意象既有表層含義又有深層含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shù)亟o學生講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經歷等,在這個基礎上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對情感的感悟。然而對于這一點,很多教師都沒有在教學中落實。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改革一再強調的教學要求。語文教師在進行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要尤為重視這一點。閱讀過程是一個品味和鑒賞的過程,每個人的生活閱歷不同,欣賞視角不同,從中獲得的知識和感受也不盡相同。換言之,教師或者他人不能代替學生去思考、鑒賞,必須要將學生的能動性發(fā)揮出來,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自主品味,只有這樣才能使閱讀教學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在有效性視角下,語文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育理念。這也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上要遵循“少說多練”的原則,盡可能多地將時間留給學生,而不是將自己對文章的解讀直接灌輸給學生。除此之外,文章鑒賞結果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好壞之分。所以,在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之后,教師不要按照教參上所謂的標準答案去衡量學生的對與錯。只要學生言之有理,教師都要予以肯定和鼓勵,并適當?shù)貐⒄战虆⑸纤o的解讀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補充和完善。只有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才能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再有趣的教學方式,如果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使用也難免讓學生感到厭煩。因此,在有效性視角下,語文教師在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在此,筆者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驗,就自己經常在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式進行簡要闡述。(1)多媒體教學法。這是筆者在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使用頻率比較高的一種教學方式。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很多現(xiàn)代文有著優(yōu)美的意境,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將其展現(xiàn)出來,就能增強學生的視覺體驗和情感體驗。例如,在講解《荷塘月色》一文時,筆者利用多媒體將朱自清筆下描繪的月下荷塘畫面以圖片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學生的注意力被有效吸引,他們表現(xiàn)出濃厚的閱讀興趣,課堂教學也因此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2)小組合作教學法。這是教育領域中深受師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方式,將其運用在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實現(xiàn)教學效益最優(yōu)化。例如,在教學魯迅的《拿來主義》一文時,筆者設置了“21 世紀的今天,我們是否還需要‘拿來主義’,應當如何正確地對待外國文化和本國文化”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探討。在小組交流過程中,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課堂教學氛圍十分濃厚,教學效果也比較令人滿意。(3)誦讀教學法。高中語文教材中的現(xiàn)代文都是經過教育專家層層把關和篩選出來的,內涵豐富、語言優(yōu)美。因此,筆者在教學中偶爾會使用朗讀教學法帶領學生閱讀。例如,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文辭優(yōu)美,意味雋永,情感深厚。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采取誦讀的方式進行教學,在良好的誦讀環(huán)境中,學生認真體會文章景物描寫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對文章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素質教育強調教師應當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教學目標。這也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滿足于知識與技能的教學,還要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蘊含德育價值的現(xiàn)代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當帶領學生深入剖析,將其中蘊含的教育價值充分挖掘出來,而不能僅僅停留在文章表面的講解和指導上。例如,在講解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一文時,筆者抓住其中的三點,即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自己的見解,從而形成豐富的課堂生成資源,使課堂教學容量得到拓寬,學生的視野也因此得以開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深化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受到了情感熏陶。這對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落實素質教育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教學內容滯后、教學方法單一是當前高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實效性低的主要原因。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調整和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做好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質量把關工作,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豐富有價值的教學內容和多元新穎的教學方式,從而構建高效的閱讀課堂,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