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山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中壩鎮(zhèn)中壩小學,甘肅武威 733000)
語文教學工作的核心主要圍繞著閱讀以及寫作這兩個模塊開展,在實際的語文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如何有效地實現(xiàn)閱讀以及寫作的有機融合,是每位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之一。寫作是每個學生都頭疼的學習問題,不知該如何寫,不知有哪些寫作素材可以使用,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學生,如果學生無法及時解決這些問題,那么久而久之他們將會產(chǎn)生厭惡寫作,甚至是產(chǎn)生厭惡語文學習的心理。為此,教師應積極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為學生提供充裕的素材資源,引導學生去理解素材的基本概念,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攀升,進而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
在利益的驅(qū)動下,許多的文學作品嚴重缺乏人文精神,大量內(nèi)容粗俗且寫作形式單調(diào)的讀物在市場上大肆售賣,嚴重影響了小學生讀物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由于小學階段學生自身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尚處于成長階段,這就導致他們?nèi)狈σ欢ǖ谋鎰e鑒賞能力。如果學生無意中閱讀到了一些暴力以及血腥的內(nèi)容,不僅使他們的寫作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還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1]。
受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的影響,一些教師認為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兩個相互獨立的教學模塊,他們在開展閱讀教學工作時往往采取強制性灌輸?shù)男问綖橹?,有時候為了迎合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學的要求,他們才會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引入相關的寫作活動。實際上,這些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并未出現(xiàn)新的突破,不僅無法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幅度削弱,還嚴重影響了教學氛圍的營造。
一些教師往往認為他們的工作職責就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即可,然而小學生對外界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由于他們尚未建立完整的邏輯思維,這就使他們在閱讀大量文字時無法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導致了學生的閱讀寫作學習興趣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效率[2]。
教師應充分考慮本班級學生的寫作學習情況以及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學的要求來明確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目標。首先,教師在編制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目標時應結合教材編排的基本要求,引入學生感興趣的閱讀素材,及時掌握本班學生近期語文學習的近況以及趨向,從而制訂學生能力范圍內(nèi)的閱讀教學目標。與此同時,閱讀教學目標的制訂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應根據(jù)學生語文學習的變化情況來進行調(diào)整,在確保閱讀教學目標的細化及具體化不會受到影響的同時,實操性、適用性以及實用性也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證。其次,教師應重新調(diào)整課堂結構,構建一個以學生為教學核心,教師為教學進程掌握者的課堂結構,在確保閱讀教學目標的統(tǒng)一性不會受到影響的同時,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閱讀,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質(zhì)水平。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習作三模塊”為例,為了能有效幫助學生積累說明性文章的寫作素材,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選擇一件心愛物品并將其以文字的形式展現(xiàn)給大家并附上圖,由學生相互評比對方所描述的物品與圖片是否一致,一致性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他們使用了哪些寫作手法?借助于這種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學會去閱讀素材,從素材中找到寫作的思路。最后,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學會延伸閱讀,即閱讀與這種文章寫作手法相類似的文章。以說明文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網(wǎng)絡等形式找些說明文,主動分析其中的寫作方式,在引導學生深入地剖析文章結構及內(nèi)涵的同時,確保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空間得到充分的拓展。
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工作時,不僅需要指導學生掌握文章的生詞、經(jīng)典語句以及文章中心思想等,還應引導學生明確作者的寫作風格,結合日常所積累的寫作資源,運用自己的文字來模仿這些文章的寫作方式,通過模仿的形式來加深學生對寫作的感悟。以《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為例,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金華雙龍洞美麗景象的文字描寫方式,在此基礎上對文中的結構進行解析,全面分析作者的語言表達方法,詳細論述這種語言表達方法的好處。為了能加深學生對語言表達方法的理解,教師可以向?qū)W生提問,如你們覺得這種語言表達方法在寫作時應當如何應用。與此同時,為了深化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后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金華雙龍洞的游記,用學生自己的語言來描寫,但是要模仿作者對景色的寫作風格以及方法。借助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使學生靜下心來認真閱讀《記金華的雙龍洞》以及相關的游記文章,還能讓學生深入分析作者文章的寫作風格,并全面掌握景色描寫過程中有哪些巧妙的語言運用方法,從而實現(xiàn)了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3]。
教師應當用有效的教評方式來替代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為此在開展教評工作時應注重方式的多樣化,運用一定的激勵性語言來評價學生對文章的認知,從而激發(fā)學生寫作求知的欲望。以《幸福是什么》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學為例,為了能加深學生對哲理類文章的理解,教師可以在自我展示環(huán)節(jié)中提出“幸福是什么?”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言,當學生發(fā)言結束后,教師可以評價說:“回答得好棒,你是愛觀察且有獨特生活體驗感的好孩子!”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受到肯定的同時,激發(fā)自身主動探究閱讀的興趣,從而為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打下基礎。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舉辦講故事活動,要求學生以圍桌的形式輪流講述哲理小故事,每當一個哲理小故事講述完畢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相互評價,評價對方在講述時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通過這種方式在加深學生理解的同時,還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資源庫。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愛玩、愛鬧的天性,為此,教師在通過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時,應準確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從明確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實現(xiàn)閱讀和寫作的有機融合以及用有效的教評方式來替代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等方面入手,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