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天河
(福建省南安市東溪中學 福建 南安 362300)
素質教育分普及與發(fā)展帶動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與完善,“核心素養(yǎng)”這一教學理念也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熟知。魏書生老師指出:“我們正置身于一個教育改革的時代,處于一個使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的時代?!毙抡n程教育改革的目標就在于通過日常課堂教學過程逐步培養(yǎng)起學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型學習方式及能力,正是這一教育理念的引導,為新時期語文課堂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活力。
1.1 小組成員組成缺乏合理性?!靶〗M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在組內成員具備相同的學習興趣或者組內成員能夠起到優(yōu)勢互補的基礎之上的課堂學習方式。在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應用實踐中教師對學生小組成員的分配組成上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安排,導致小組成員之間的有效溝通及學習能力互補程度較差,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在實際教學安排中,教師普遍采用按照學生座位順序的方式進行分組,這樣的分配方式缺乏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特征的全面分析,影響后期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與效率。同時,對于組內成員的角色分工不夠明確,小組成員之間缺乏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組成關系,學生自身學習特性缺乏重視,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發(fā)揮不出來。
1.2 形式化嚴重,學習效率不高。許多教師在開展班級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是缺乏對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正確認識,只是單純的按照方法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實際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并不理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布置的問題過于簡單,缺乏深度,學生在合作學習時并不需要組內成員的積極討論或者探究就能夠解決問題,形式化嚴重。二是盲目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由于部分教師缺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正確理解與認識,在課堂教學是盲目的開展小組學習,無論什么學習內容都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偏離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既定目標與初衷,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嚴重的還會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的效率。
1.3 缺乏教師的正確引導。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是在教師的組織與引導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一種主動型學習方法。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小組探究的情況及時給與指導與點撥,教師的正確引導對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在實際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缺乏對學生合作學習過程的引導與點撥,只是單純的管控現場秩序,與學生組內合作學習的互動程度較低。
2.1 優(yōu)化小組成員結構。優(yōu)化小組合作學習成員結構首先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以學生作為順序來確定小組成員分配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以相同課題的形式進行小組成員的安排。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能力,將具有相同的學習話題的學生分為一組,并根據課題開展的情況及時調整組內人員數量。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活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氣氛,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其次,小組成員的分配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自身學習的成績來完成劃分。每個小組中都應該合理分配不同基礎的學生成員,從而促使學生在進行組內學習的同時都能夠得到提高與發(fā)展。
2.2 提高組內合作學習效率。在語文課程學習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必須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提升。就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來說首先要合理安排合作學習的任務,促使學生在參與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夠發(fā)揮自身的學習優(yōu)勢,增加學生參與程度。其次要合理設置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在共同的小組學習目標的帶領下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學習互動,并通過合作學習體會到實現目標的成就感,從而激發(fā)更深層次的參與與提高。
2.3 強化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開展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課堂教學管理能力,扮演好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定位好自己課堂教學活動的角色,做好學生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引導、點撥與督促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為高效的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