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臣 黑龍江省冬季運動與后備人才管理中心
滑冰技術的掌握是發(fā)揮競技優(yōu)勢的基礎,短道速度滑冰項目考驗了運動員的耐力、速度、技術水平以及爆發(fā)力,并對其綜合能力進行考量,因此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加強對于專項技術的訓練,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以及競技水平具有積極作用。
由于速度滑冰特征較復雜,因此在訓練過程中講求循序漸進,將簡易訓練模式的難度逐步加大,實現(xiàn)從簡單到復雜的轉變。在訓練過程中可以從誘導性訓練開始入手,強化運動員的模仿練習能力,進而再轉化為對專項技術的訓練。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對動作的分解練習,待運動員熟練掌握之后再進行完整的系統(tǒng)化練習。另外,還需要結合運動員的差異化發(fā)展特點,為其制定個性化的訓練方案。
在速度滑冰的訓練過程中,運動員應明確主要問題與次要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并利用關鍵性技術將主要問題解決,再從中找出化解次要問題的方法。由于主要問題與次要問題之間所產生的矛盾具有相互轉化的特點,因此在解決重點問題時,還需要結合其他方面的影響因素進行思考,并在有效解決各項問題的基礎上,提升訓練的效果。
良好的身體素質能夠幫助運動員更好的掌握速度滑冰技術,身體各部分肌肉群的相互配合,并有效控制身體的核心力量以及冰刀的著冰位置,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出身體的機能與力量,為身體的重心穩(wěn)定能力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身體素質的提高與先進技術的掌握相輔相成,應加強運動員的體能訓練,促進專項技術訓練工作的開展。
間歇性訓練模式使運動員在訓練的過程當中,采取特定的方式進行速滑練習,期間可以安排相應的時間間隔,便于運動員及時的調整身體狀態(tài)。而綜合性訓練模式可以使運動員在訓練時有效利用不同類型的練習手段來開展內容多樣的訓練課程。例如:跑步練習有助于提升運動員的心肺功能,在地形較為復雜的情況下,還可以增強其腿部力量;自行車練習法不僅有助于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還可以提升肌肉群的核心力量。
分解動作訓練是將速滑動作分成若干個便于操作的部分進行獨立訓練的過程,將專項技術動作進行分解,便于運動員快速理解記憶,并通過反復練習,使其順利掌握各分解動作的操作要領,還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中明確各動作之間的聯(lián)系,強化連貫動作環(huán)節(jié)的訓練水平。合并動作訓練是將獨立動作合并成為完整的系統(tǒng)化訓練動作,從而提高動作的連貫性。選擇適合的訓練方法,有助于運動員準確的掌握技術要領。
變化參數(shù)是指對訓練過程中的速率、動作以及環(huán)境等進行改變,并根據不同動作的特點,結合運動員的實際需求以及機體能量,對其中的某個因素進行調整的訓練方法。不同參數(shù)的變化雖然能夠提升運動員的訓練興趣,但容易分散其注意力。循環(huán)重復訓練是在訓練之前制定規(guī)范化的訓練制度,并根據相關要求,對專項技術進行循環(huán)往復的訓練,通過重復過程來刺激運動員熟練掌握滑冰技術。
彎道滑行過程中會產生作用力較大的離心力量,因此對運動員的重心以及動作有著更高的要求。當運動員進入彎道滑行區(qū)域時,應及時的調整滑行姿勢和動作,并利用左右腿交叉蹬冰的方法,確保身體能夠與彎道滑行的所需狀態(tài)相適應,避免其他因素對其重心產生的干擾。為了保持彎道區(qū)域的最大蹬冰力度,運動員應及時縮短下肢的蹬冰距離,從而獲得充足的滑行動力。
在對彎道滑冰技術進行訓練時,需要確保運動員完全掌握動作要領,并為彎道速度增加提供保障,因此,運動員必須熟知彎道技術的特征,并能夠將其靈活運用于彎道趕超環(huán)節(jié)當中。當運動員進入彎道之后,應將身體的重心降低,并保持向內傾斜,以此來抵消彎道區(qū)域作用產生的離心力。當身體的傾斜力度較大時,可以將上身與腿部保持直線狀態(tài),并用手支撐冰面來保持身體重心的穩(wěn)定性。
速度滑冰的競賽場地較小,且滑行速度決定了最終的競賽成績,因此,運動員想要在短時間內獲得加速度,除了可以通過調整身體姿勢的方法,還可以通過對用力方式的改變,使其踝關節(jié)向外展開,增大蹬冰力度,確保能夠快速的通過彎道區(qū)域。傾斜角度是指運動員彎道滑行期間身體與冰面之間的夾角,夾角越小,滑行速度越快。因此,為了獲得最大加速度,可以將夾角保持在30°左右。
1.個性化練習
在彎道技術訓練的過程中,根據運動員的身體素質以及技能情況,為其制定個性化的練習方式,有助于個人能力與專項技術的有機結合,避免由個體差異產生的局限性。
2.提高身體協(xié)調性
身體的協(xié)調性是提高彎道速滑效率的基礎,并且能夠將身體的重心維持在穩(wěn)定的范圍之內,有助于提升機體的核心力量。利用身體的協(xié)調性可以幫助運動員發(fā)揮各肌肉群力量,并在彎道區(qū)域及時的調整蹬冰動作,有助于提高其對于蹬冰技術的掌握力度。
3.規(guī)劃訓練目標
具有前瞻性的訓練目標,可以幫助運動員明確訓練戰(zhàn)略的指導方向,并為后續(xù)專項訓練內容提供基礎參考。期間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訓練原則,并結合運動員的練習情況,制定合理的訓練目標,再根據運動員對彎道技術的掌握情況,及時對目標作出調整,使其能夠滿足運動員對日常訓練的需求。
速度滑冰起跑技術在一般情況下要求運動員采用冰點起跑的方式,其預備姿勢要求身體呈現(xiàn)出半蹲狀態(tài),且左膝向前伸出并弓起,冰刀根部抬起,尖部向外傾斜,右腳刀尖呈現(xiàn)“外八”狀態(tài),手臂保持左前右后。
規(guī)范的起跑動作以及起動技術,能夠為運動員帶來足夠的加速度,并對競賽結果有著積極影響。根據起跑預備姿勢來看,要想減少起跑環(huán)節(jié)的阻力,應先促使右腳實施蹬冰動作,并保持良好的發(fā)力狀態(tài),使身體重心向前。掌握良好的起動技術,能夠確保后續(xù)速度不斷提升,并使運動員保持滑行過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再結合專業(yè)的蹬冰動作,提升起跑技術水平。
通常情況下,專業(yè)運動員從起點到彎道的疾跑滑行過程中僅需3~7 步即可,因此運動員需要及時的調整身體的重心位置,在進入彎道之前保持重心下調、身體傾斜狀態(tài),并在此基礎上適當提升速度,有效避免其他運動員的干擾,從而順利搶占滑行的最佳位置,并達到提高加速度的效果。
1.陸地起跑訓練
為了保持滑行起跑技術的規(guī)范性,所以應加強對起跑動作的訓練,因此可以采用陸地訓練的方法來規(guī)范起跑動作。運動員在進行起跑練習時,應將身體保持前傾,并呈現(xiàn)半蹲狀態(tài),腳跟微向上抬起,并保持前傾的發(fā)力方向,在起跑的一瞬間帶動腿部、肩部以及腰部肌肉進行發(fā)力,以此來保持身體的協(xié)調性,達到強化運動員機能力量的目的。
2.陸地跳躍練習
對陸地跳躍動作的練習,不僅能夠提高起跑動作的規(guī)范性,同時還能夠發(fā)揮出起跑技術的最大效用,達到提升運動能力的目的。因此,為了使運動員能夠在起跑的瞬間爆發(fā)出身體的最大力量,從而達到提高加速度的目的,可以采用陸地跳躍練習的方法,并找出對速度具有提升作用的動作進行反復訓練。
3.冰上負重訓練
雖然短道速滑的競賽場地比較小,但由于對運動員的力量、耐力以及技術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應加強冰上負重訓練的力度,有效提升運動員的身體以及機能素質。在冰上負重訓練的過程中,將運動員的腿綁上沙袋,并反復練習起跑動作,以此來達到提升力量和耐力的最佳效果。
冰雪競技項目的不斷發(fā)展,對短道速度滑冰的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現(xiàn)階段速滑運動員的競技需求,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應加強對科學的滑冰技術訓練方法進行研究,為良好的賽績情況提供保障。由于不同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存在差異化的特點,因此應在訓練的過程中結合運動員的練習情況,為其制定個性化的訓練計劃與目標,以此來提高滑冰技術的訓練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