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愛因斯坦教育思想探析

        2019-11-25 12:35:37宋瓊華
        教育界·中旬 2019年8期
        關鍵詞:教育思想想象力興趣

        宋瓊華

        【摘要】我國教育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或者教育理念的錯失是關鍵所在。文章試圖通過對愛因斯坦的教育思想進行探析,為同行提供借鑒和思考。

        【關鍵詞】教育思想;愛因斯坦;興趣;強制式;想象力;追求真理

        一、引言

        我國教育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其中不乏具有“中國特色”的性質。這一點從官方到民間似乎都認可。甚至一些民族主義情緒極為強烈的人士在高喊“中國可以說不”的時候,好像也并不標榜中國的教育可以對“西方”說“不”。事實明擺著,既然承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么教育的現(xiàn)狀只會讓我們無語。

        一位作家多年前就感慨:“我們還沒有今天的孔子和莊子,今天的《離騷》和《詩經(jīng)》。我們有世界上人數(shù)最多的大學群落,但還沒有自然科學里的愛因斯坦、海森堡,沒有哲學里的康德、馬克思、海德格爾,沒有歷史學里的湯恩比,沒有經(jīng)濟學里的亞當·斯密、凱因斯,沒有文學里的托爾斯泰、卡夫卡,沒有藝術里的畢加索、貝多芬……一句話,我們聯(lián)系實際發(fā)展他人的學說甚至有足以自豪的實踐,但從總體上看,我們畢竟還少有影響推動世界潮流的當代文化巨人?!保n少功《世界》,《花城》雜志1994年第6期)

        盡管這些年來,在諸如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等項目中,我們的選手表現(xiàn)很令國人歡欣鼓舞,獎牌數(shù)屢屢領先,但是有人就此冷靜地說,這其中有類似體育競技的舉國體制,乃至不嚴格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因素。試看真正體現(xiàn)最高科學技術水平的國際諾貝爾科學獎總是與中國無緣,實際上,獲諾貝爾獎的并非沒有華人科學家,而且并非個例。對此,外國人也承認:中國人就個人情況而言,從事研究的稟賦是毋庸置疑的(White Head《科學與近代世界》)。但面對建國時只有區(qū)區(qū)二百萬人的小小以色列,就曾為人類貢獻出五十多位諾獎獲得者的事實,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不禁對我們的教育提出懷疑,任何一位智力正常的國人都會想到,我們的教育在哪里發(fā)生了問題?為什么歷史如此悠久、受教育人數(shù)如此眾多的中國卻培養(yǎng)不出世界級的杰出人才?

        作為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從體制乃至理論方面去做出探索,力有不逮,只能結合自己的職業(yè)和實踐,就基礎教育的實際體會做一些可能并不成熟的思考,以就教于諸位關注我國教育的同行。

        基礎教育被稱為“提高全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其重要性自不用說。教育工作者被比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大約就是因為他們從事的是“塑造國民素質”的重要任務。正因為此,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承擔的就不是一般性的勞動。說到這里,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崇高性使得在任何正常的社會中的教師都會被認為是受人尊重的職業(yè),應該由專業(yè)素質較高的人擔任教師工作。同時還要認識到,教師工作并不是純技術性或操作性的技能或手藝。建筑師和建筑工匠的區(qū)別在于:在建筑師的頭腦中,對未來的建筑始終有著明確的整體目標和宏偉藍圖,而建筑工匠只是按照圖紙完成具體的局部施工。不知這個比喻是否合適,但是眾所周知,教師常常被人們稱為“教書匠”。筆者認為,這恰恰是我們教育的問題所在。

        教育思想是目前我國教育中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說到此,筆者不能不舉個觸動極深的例子。20世紀90年代,影響很大的央視媒體曾經(jīng)播放過一個類似《實話實說》的語言類節(jié)目,討論的是中學教育。一位被譽為“優(yōu)秀教師”的名校高中班主任介紹自己的教育管理經(jīng)驗,概括為兩條:一是從學生高一入學起,作為紀律要求,不允許男女生之間說話;二是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專門用來記錄所看到的其他同學的違紀和不合適的言行,老師定期查閱。當時,我被這兩條規(guī)定驚呆了,駭人聽聞!我對此的評價是“扼殺人性,培養(yǎng)卑鄙”。為什么?作為“育人”的教師,“靈魂的工程師”,面對正在成長發(fā)育的青春初期的必然的、自然的心理,不是理解、尊重、正確地引導,而是采取強制、粗暴的壓制和摧殘,這是教育?對尚未涉世、單純的十幾歲孩子,教唆、鼓勵、告密和出賣,這是教育?輕則可以說是對教育的不負責,重則說是罪惡也不為過。讓我們痛心的是,這竟然被當作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管理經(jīng)驗在推廣。要知道,這絕不是個別教師的問題,反映的正是當時教育的狀況。

        有些教師對自己所從事教育工作并未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和培養(yǎng)目標,常常有意無意地扮演著“教書匠”的角色。包括在學校一線辛勤工作的教師們,相當多認為自己只要完成把教科書上的知識內(nèi)容教給學生就足矣。這實在是教育思想的誤區(qū)。

        當然,我們無意指責教師,但要正視現(xiàn)實。比如整個社會對教育工作質量的評價,不是素質的培養(yǎng),而是學生的考試成績,直說就是分數(shù)決定一切。這固然有歷史原因。悠久的科舉選士傳統(tǒng),唯一的選拔方式就是考試,這種大卷考核選拔的形式延續(xù)了一千多年,根深蒂固??梢哉f,應試教育是真正的“中國特色”。

        考試的內(nèi)容往往限于教科書和教學綱要規(guī)定的范圍,甚至還為此出臺“考綱”。正因為這樣,教學工作不得已以這些知識為核心。知識,而且是限定范圍內(nèi)的知識才是獲得分數(shù)的唯一目標。為此,學生拼命地投入大量精力,高強度、超負荷地重復練習,甚至不惜付出身心健康的代價。因為只有這樣才可能得到好的分數(shù),而考試成績好就意味著是“好學生”,標準是唯一的。

        在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選拔標準的升學考試中,分數(shù)意味著升學率;學生的升學率又成為評價教師工作業(yè)績和學校好壞乃至學校領導及地方官員政績的依據(jù)。教師的評優(yōu)、職稱、晉級、經(jīng)濟利益等等都由升學率決定。在這樣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教師把自己的育人職責只理解為“教書”就很自然了。即使“教書”,也并不是發(fā)掘教科書的知識內(nèi)容所富含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養(yǎng)等諸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只是一味地布置大量的高難度的練習題,強調教科書中的知識點,目標是對付考試。試問,在考卷上有其他的考核嗎?有素質測試嗎?結果只有一個,就是整個基礎教育淪為應試教育,而且無論誰對此都無奈。教師不按此指揮棒工作,還能有別的選擇嗎?筆者認為,出路只有一個,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必須下大力氣,不要再在課改、教改等問題上玩花樣,而是在考試方式和內(nèi)容上做出大的改革,甚至是根本性的變革,將“指揮棒”真的指向“素質”,使考試內(nèi)容明確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各項考核,而不僅是書本知識的重復。

        我們應該看到,多年的應試教育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許多負面影響,整個教育乃至全社會都被應試教育所左右。雖然媒體不斷在呼吁要向“素質教育”轉軌,但是“應試”的色彩絲毫未減弱,反而越演越烈。除了高考,衍生出名目繁多的各類考試,為社會所詬病的“奧數(shù)”、各種技術等級考試、公務員的“國考”都紛紛加入了這場鬧劇。各種考試的輔導、充斥出版社的考試資料,可以說形成了社會上的一大產(chǎn)業(yè)。面對高考已經(jīng)成為整個教育工作的指揮棒,而且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我們?yōu)槭裁床荒馨堰@個指揮棒指向“素質”?這恰恰是最有效的手段。

        可以設想,只要考試的內(nèi)容和形式能體現(xiàn)出教育的育人本質和“素質教育”的各項目標,無需通過任何行政手段或媒體的輿論導向,教育這條承載著國家和民族希望的大船會自然地駛向素質教育的正確航道。當然,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具體工作是十分復雜和艱巨的,其中有技術性的,也有觀念的、深層次的問題要解決。有關技術的方面,本人認為并不復雜。比如涉及心理素質的考核,表面看有難度,但不是有那么多可借鑒的試題和方法嗎?又如職場的不同素質考核,不是也有很多成熟的考核方法嗎?筆者認為,真正難的是對素質教育的認識和理解,這也是本文試圖想搞明白的教育思想。

        什么是教育思想?本文中筆者并不試圖要給予理論上的學術界定,因為那樣會引出對教育本質、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價值、教育與人的發(fā)展、教育與社會等等一系列的教育哲學的理論問題,也必然會涉及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措施的選擇等教學的實踐問題。限于本文所要討論的范疇,只想對其狹義地理解為教育理念、教育觀和教育指導思想。這樣,可以理解為教育工作者的靈魂。

        有什么樣的教育思想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實踐。唯有教育工作者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才可能有正確的教育實踐。教育管理者,包括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只有具備正確的教育思想,才會拿出正確的教育方針、政策、教育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教師只有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才能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把握住育人的方向,著眼于“全面培養(yǎng)素質”的根本目標,采取正確的教育舉措。

        教育思想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靈魂,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教育思想的錯失會導致一系列的嚴重后果,因此是需要認真、嚴肅關注的問題。

        鑒于對關于教育全局的問題做出全面、廣泛的討論缺乏自信,筆者僅選取對愛因斯坦的教育思想做一些可能的探析,希望從中能夠獲益。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現(xiàn)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杰出的思想家。他創(chuàng)立的量子論和相對論引發(fā)了20世紀物理學的一場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自然說,引發(fā)了以微電子技術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術,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信息時代”。相對論使人類重新審視所生存的空間,乃至相依存的時間、質量和能量,開拓了探索宇宙的新視野。有人說,如果沒有牛頓還會有人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但是只有愛因斯坦才會發(fā)現(xiàn)相對論。因此,愛因斯坦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高智慧者”。既然愛因斯坦有著超人的智慧,他的思考就絕不會僅限于自然界。當以色列政府邀請他擔任總統(tǒng)時,他謙辭:“關于自然界,我還懂一點點兒,對于人我卻是一無所知?!睈垡蛩固拐f過:“宇宙的真理就是人類的真理?!保◥垡蛩固埂蛾P于實在的本性問題同泰戈爾的話語》,《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1976年,268頁)他還公開承認:“在藝術、文學、和人類的宗教意識中,我對上述思想都進行過認真的研究?!保ㄍ希┦聦嵰舱沁@樣,從公開發(fā)表的愛因斯坦的大量演講、書信、文稿中可以看到愛因斯坦對宇宙、科學、宗教、教育、文化、道德、倫理、藝術等諸多方面都有精辟的論述,充分顯示出他個人思考的深刻、睿智、獨特。這些同樣應該是人類思想的寶貴財富。遺憾的是,我們往往只注意到他在物理科學方面的成就,而對他在人文科學方面的關注甚少,這實在是一種誤區(qū)。一般提及二戰(zhàn)時期,都說是愛因斯坦先建議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在研究原子彈上迅速采取行動,促使美國領先德國研制出了原子彈。事實上,愛因斯坦一生中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投入到為社會的正義、世界和平、民主、自由而奮斗的時代潮流中,關注著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且是一位富有哲學探索精神的杰出思想家。我們只要舉出下面一例,就可知他對社會政治問題的深刻理解。

        1949年,愛因斯坦在美國《每月評論》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了《為什么要社會主義?》,他說:“對個人的摧殘,是資本主義最大的禍害,我們整個教育制度都深受其害。教師還把夸張的競爭姿態(tài)教給學生,訓練他們對好勝喜功的崇拜,以作為他們未來生涯的一種準備。要消滅這個禍害,只有一條道路,那就是建立社會主義經(jīng)濟,同時配上一套以社會目標為方向的教育制度?!闭堊⒁猓匾氖菒垡蛩固菇又赋觯骸叭欢鴳斢涀?,計劃經(jīng)濟還不就是社會主義。計劃經(jīng)濟本身還可能伴隨著對個人的完全奴役。社會主義的建成,需要解決一些極端困難的社會——政治問題:鑒于政治權力和經(jīng)濟權力的高度集中,怎樣才有可能防止行政人員變成權力無限和傲慢自負呢?怎樣能夠使個人的權利得到保障,同時對于行政權力能夠確保有一種民主的平衡力量呢?!痹?0年后的今天,讀到這一段,誰能不為愛因斯坦的前瞻性而嘆服?經(jīng)過近一個世紀的社會主義實踐,反思社會主義體制國家的計劃經(jīng)濟所存在的問題時,難道一切不正如愛因斯坦所英明預見的一樣嗎?

        關于教育,愛因斯坦也發(fā)表過不少獨特的見解。筆者試圖就管窺所及,就教于大家。

        二、興趣比責任感是更好的老師

        學生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和核心。學校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為社會服務的有道德、有知識、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有用人才,必須有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感受、情緒等積極的心理因素,才是有效的教育。

        愛因斯坦說:“總的說來,我相信興趣比責任感是更好的教師——至少,對我來說,這是可以肯定的?!盵1]99愛因斯坦多次追溯他的科學成就就是萌芽于兒時的興趣。

        在《愛因斯坦自述》中,愛因斯坦回憶:“當我還是一個四五歲的小孩時,父親給我看一個羅盤時,就經(jīng)歷過這樣的驚奇。這個指南針以如此確定的方式行動……我現(xiàn)在還記得,這種經(jīng)驗給我一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我想一定有什么東西深深地隱藏在事情的后面。”“我十二歲時,我經(jīng)歷了另一種性質完全不同的驚奇:當我得到一本關于歐幾里得的平面幾何的小書時所感到的,這本書有許多的斷言:三角形的三個高交于一點,它們本身并不是顯而易見,但可以很有說服力地去證明,以至于任何懷疑都不可能抹殺這個事實。這種明晰性和可靠性給我造成了難以形容的印象?!盵2]4無獨有偶,英國著名的哲學家伯特倫·羅素(Bertand Russall)也曾經(jīng)歷過同樣的驚奇。羅素寫道:“我在十一歲開始學習歐幾里得幾何……這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像初戀一樣使人著迷。我想不到世界上有什么東西會這樣有趣。”詩人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萊(Edua St vinceng Millay)也曾經(jīng)以詩人特有的浪漫說過:“只有歐幾里得面對著赤裸裸的美?!盵1]99對此,愛因斯坦的另一段敘述做了進一步的解釋:“我們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經(jīng)驗是奧秘的經(jīng)驗……我們認識到有某種為我們所不能深查的東西存在,感覺到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我自己只求滿足于生命永恒的奧秘,滿足于覺察現(xiàn)實世界的神奇的結構,窺見它的一鱗半爪,并且以誠摯的努力去領悟自然界顯示出來的那個理性的部分,即使只是極小部分,我也就心滿意足了?!盵3]45愛因斯坦多次回憶他從小就對自然界深深地驚奇:“在我們之外有一個巨大的世界,它離開我們?nèi)祟惗毩⒋嬖?,它在我們面前就像一個偉大的而永恒的謎……對這個世界的凝視、深思,就像得到解放一樣吸引著我們。”[2]2隨之而來的自然是弄清楚“為什么會這樣”的強烈愿望和興趣。“思維世界的發(fā)展,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驚奇的不斷擺脫?!盵2]4我們不必質疑這種對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只是由于愛因斯坦的天才。實際上愛因斯坦從小并沒有表現(xiàn)出有超常之處。正如他自己所說:“因為我說話非常遲,我的父母曾一度非常擔心,他們甚至為此咨詢過醫(yī)生。我不記得那是多大,至少三歲多?!盵4]12愛因斯坦從未認為自己是天才,他對把他的名字同這一稱號聯(lián)系起來總是報以他所特有的、非常誠摯的、完全是孩子般的微笑。但是,愛因斯坦易于接受“奇跡”和“好奇”,隨之產(chǎn)生興趣,這是他一生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原動力。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愛因斯坦在談到學校教育時說:“在學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啟發(fā)并且加強年輕人的這些心理力量,我看應該是學校最重要的任務。只有這樣的心理基礎才能導致一種愉悅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財產(chǎn)—知識和藝術技能。”[5]145

        在此,筆者想到另外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獲獎者、當代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曼(P.Feynman),他認為:“知識和驚奇完全不同,教育的目的不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fā)驚奇,而學知識的目標正是更多地欣賞驚奇?!弊鳛橐晃蛔吭降挠芯薮罂茖W成就的科學家,費曼理解的科學“就是尋找發(fā)現(xiàn)的樂趣”?!疤剿鳌⒆穯柺澜缫贿B串的原因,永遠使人驚奇、快樂、滿足、幸福,激動不已。”他甚至回憶道:“我小的時候,父親就教我認識世界和它的奇妙?!眮喞锸慷嗟轮赋觯骸八季S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苯處熢诮虒W中的主導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努力使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進而鼓勵他們自覺地、主動地、有效地學習。求知欲表現(xiàn)在學生們的動機和他們對滿足這種內(nèi)心要求的渴望中。

        愛因斯坦曾尖銳指出學校在這方面所存在的問題?!白鐾瑯拥墓ぷ?,它的出發(fā)點,可以是恐怖和強制,可以是追求威信和榮譽的好勝心,也可以是對于對象的誠摯和興趣,追求真理與理解的愿望,因而也可以是每個健康兒童都具有的天賦和好奇心。不過這種好奇心往往很早就衰退了。同樣一件工作的完成,對于學生所產(chǎn)生的教育影響完全不同,這要看推動這項工作的主因究竟是怕受到損害的恐懼,是自私的愿望,還是對快樂和滿足的追求。”[5]144

        近年來,市場經(jīng)濟的競爭法則滲透到教育中,公開喊出“教育產(chǎn)業(yè)化”,給了教育事業(yè)災難性的一擊。教育家劉道玉一針見血地指出:“教育產(chǎn)業(yè)化就是要把教育當成買賣來做,而買賣的目的只是賺錢而已,于是教育事業(yè)的銅臭味越來越濃。誰該為此負責呢?”

        無論任何社會,教育的目的總是育人,而育人總要以知識的傳授為載體。愛因斯坦在談到傳授科學知識時,也很深刻地指出,不僅是讓學生接受現(xiàn)成的理論,更重要的是要介紹其形成的過程:“追蹤認識發(fā)展的過程始終具有一種特殊的魅力,比之已完成了的流暢、系統(tǒng)的敘述,可以提供給學生更為深刻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知識時,要以一種引人入勝、富有生命力的、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和好奇心的形式,以知識形成的來龍去脈,滲透各種素質教育的因素,不能只是一些定義、定理、公式的枯燥陳述。要避免使人類經(jīng)長期艱苦探索而積累的活生生的知識只是成為學生為了某種責任感或為了考試不得以勉強接受的一堆理論。”

        在20世紀末召開的展望21世紀的教育專題國際研討會上所形成的報告《未來的教育面臨的困惑與挑戰(zhàn)》明確呼吁:“在學??茖W課程中,重點應放在把科學作為一種探求,作為發(fā)現(xiàn)世界的一種令人激動的方式,而不是放在一組知識上?!辈⒕唧w指出:“使科學帶有人性追求的味道,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探求來實現(xiàn)?!笔煜の覈逃娜耸繉Υ丝隙〞兴w會,我們的教育現(xiàn)狀離此差距有多大。

        早期的學校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興趣上比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會更大地影響學生終身。愛因斯坦在悼念哲學界、物理學家馬赫時說:“他對觀察和理解事物毫不掩飾的喜悅心情……以至于到了高齡,還以孩子般好奇的眼睛窺視著這個世界,使自己從理解其相互聯(lián)系中求得樂趣,而沒有什么別的要求。”魯?shù)婪颉P澤爾在評論愛因斯坦的偉大成就時也說道:“愛因斯坦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有一種藝術的秩序。愛因斯坦深信科學創(chuàng)造的動機和藝術創(chuàng)造的動機是相同的,人類智慧的這兩個領域都是由一個共同源泉所哺育的……這就是對于未知事物憧憬?!?/p>

        在結束關于“興趣”的討論時,筆者還想引用愛因斯坦關于猶太人的一段優(yōu)美敘述:“猶太人的傳統(tǒng)對這個世界的美麗莊嚴感到一種興高采烈的喜悅和驚奇,而對這種美麗莊嚴,人還只能形成模糊的觀念,這種喜悅是真正的科學研究從中汲取精神食糧的那種感情,但它也似乎表現(xiàn)在鳥類的歌聲中?!蔽覀兪欠窨梢赃@樣理解,從某種意義上說,“興趣”也是“素質”。以色列之所以能給人類貢獻出那么多的諾貝爾獎得主,不能不說與猶太民族的這種傳統(tǒng)素質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三、強制式教學使學生變成聽話的傻瓜

        18世紀的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曾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边@應該成為一切教育的準則,不然的話,教育甚至會走向它的反面。

        愛因斯坦曾多次表達過他對強制式教學的批判。他的傳記作者霍夫曼就這樣記述:“甚至在他孩提時代,阿爾伯特對于強迫命令也是本能地畏縮不前。他看到和聽到軍隊檢閱就恐怖得發(fā)抖。當別的孩子都殷切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穿軍服的時候,他卻詛咒這種思想:‘按著空洞的擂鼓聲,毫無思想的起步行軍。”愛因斯坦后來以抱怨的口吻說其他的學校教育,他特別厭惡當時流行的那種粗暴的像軍事級教練員的死記硬背的教學法……“我作為一名學生,既不特別好,也不壞。我主要的弱點是記憶力差,特別苦于記單詞和課文?!盵1]98

        在回憶自己的學校生活時,愛因斯坦沉痛地說:“人們?yōu)榱丝荚嚕徽撛敢馀c否,都不得已把這些廢物統(tǒng)統(tǒng)塞進自己的腦袋,這種強制的結果,使我如此畏縮不前,以至于我在通過最后的考試之后,有整整一年對科學的任何問題的思考都感到掃興。但是說句公道話,我們在瑞士所受到的這種窒息真正的科學動力的強制,比其他許多地方要少得多。這里一共只有兩次考試,除此之外,人們差不多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任何事情?!盵2]8

        這里要說的是,愛因斯坦出生于德國南部烏爾姆城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但小學和中學是在慕尼黑上的,中學畢業(yè)后到瑞士的蘇黎世一所中學補習一年后,考入了蘇黎世工業(yè)學院。從小學起,愛因斯坦就對“強迫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不滿”,原因是當時德國“學校盛興軍事訓練和講求絕對遵守紀律,甚至有些過分地強調命令和紀律”。很久以后,愛因斯坦還會回憶他的學生時代幾乎是充滿創(chuàng)傷的。“學校的氣氛和調子像兵營?!痹谒劾?,這是對人性的否定。40歲時,他告訴他的第一位傳記作者,在高中,雖然他很喜歡一些老師,他還是被學校氣氛無情地刺傷了。直到60歲時,他還回憶說:“我討厭那種沒有思想、機械、刻板的教學方法。我寧愿承受所有的懲罰,也不愿喋喋不休地背誦。”[4]17-27

        對瑞士的學校,愛因斯坦的回憶是美好的:“這個學校以它的自由精神和那些毫不依賴外界權威的教師們的淳樸感情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同我在一個處處使人感到受權威指導的德國中學六年學習相比較,使我深深感受到,自由行動和自我負責的教育,比起那種依賴訓練、外界權威、追求名利的教育,是多么的優(yōu)越啊!”[6]43特別是在蘇黎世工業(yè)學院,愛因斯坦發(fā)現(xiàn)自己非常喜歡大學的自由學術環(huán)境。

        愛因斯坦對教育中的強制性行為深惡痛絕。他說:“我以為對于學校來說,最壞的事是,主要靠恐嚇、暴力、人為的權威來進行工作。這種做法摧殘學生的健康、感情、誠實和自信,它制造出來的是順從的人。”“要使學校不受到這種一切禍害中最壞的禍害的侵襲,那是比較簡單的。教師使用的強制式手段要盡可能地少,學生對教師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與才?!盵5]144

        直到晚年,愛因斯坦還對教育中的強制行為表示出極大的反感。在67歲時,他這樣說:“現(xiàn)代教學方法,竟然還沒有把研究問題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殺掉,真正可以說是一種奇跡;因為這株脆弱的幼苗,除需要鼓勵之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沒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會夭折。認為用強制和責任感就能增進觀察和探索的樂趣,那是一種嚴重的錯誤。我想,即使是一頭健壯的猛獸,當它不餓的時候,如果有可能用鞭子強迫它不斷地吞食,特別是當人們強迫喂給它的食物是經(jīng)過適當選擇的時候,也會使它喪失其貪吃的本性的?!盵2]8愛因斯坦在逝世前一個月有一次說過這樣的話:“無論多好的食物,強迫吃下去,總有一天會把胃口和肚子搞壞的。純真的好奇心的火花兒會漸漸熄滅?!盵6]45

        四、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盵7]284這是愛因斯坦多次強調過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目的并不能單純地理解為傳授和繼承,更重要的要著眼于發(fā)展。所以教育必須重視對獨創(chuàng)性的培養(yǎng)。對此,愛因斯坦在1936年的一次學校講演中這樣說:“學校向來是把傳統(tǒng)的財富從一代傳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人類社會的延續(xù)和健康,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學校。有時,人們簡單地把學??醋魇且环N工具,靠它來把大量的知識傳授給成長中的一代。但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知識是死的,而學校要為活人服務。它應當發(fā)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質和才能。但這并不是意味著個性應該消滅,而個人只變成像一只蜜蜂或螞蚱那樣,僅僅是社會的一種工具。因為一個由沒有個人獨創(chuàng)性和個人志愿的規(guī)格統(tǒng)一的個人所組成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發(fā)展可能的不幸社會。相反的,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yǎng)有獨立行動和思考的個人,不過他們要把為社會服務作為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標?!盵5]143

        我們不妨就以愛因斯坦為例。愛因斯坦之所能創(chuàng)立相對論,超出人們所感知的時空經(jīng)驗,提出嶄新的時空觀,發(fā)現(xiàn)早被人類認為是絕對存在的時間、空間、質量都是與觀察著有關的相對量,就正是基于他超人的想象力。愛因斯坦自己回憶:“我在十六歲時,無意中想到,如果我以速度C(真空中的光速)追隨一條光線運動,那么我就應當看到,這樣一條光線就像一個在空間里振蕩著而停止不前的電磁場??墒菬o論是依據(jù)經(jīng)驗還是按照麥克斯韋方程來看都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盵2]24很久以后,愛因斯坦還對友人提到:“有時我也有自負,為什么我能提出相對論,原因在于一般成年人不會駐足去思考時間和空間的問題,這些問題是他孩提時代才會思考的,由于我的智力開發(fā)受到延宕,結果只是在我長大后才真正開始認真思考這些問題?!盵8]“這個悖論已經(jīng)包含著狹義相對論的萌芽。今天,當然誰都知道,只要時間的絕對性或同時性的絕對性這條公理不知不覺地留在潛意識里,那么任何想要令人滿意地澄清這個悖論的嘗試注定會失敗?!盵2]24經(jīng)過十年的沉思,愛因斯坦的著名相對論對此做出了回答,而起因卻緣于一個常人不屑于思考的想象。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在一些國家的學校里被認為是天經(jīng)地義的常識,哪怕奇思妙想、異想天開、離奇古怪、荒誕不經(jīng)也不會受到指責和輕視[9]。提問題的學生會普遍受到鼓勵,問錯或答錯了被認為是動了腦子,不問則被認為是沒動腦子。這樣的教育理念與我們的教育思想的差異是巨大的。

        愛因斯坦的主張完全不相同:“只有個人才能思考,從而為社會創(chuàng)造新價值,要是沒有能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fā)展就不可想象?!盵10]39

        “愛因斯坦最嚴厲地譴責以培養(yǎng)民族自大狂和國家盲目順從為目的的教育?!盵1]168愛因斯坦認為:“任何國家的像綿羊般的群眾,在兩個星期內(nèi)就能為報紙煽動到這樣一種激昂狂想的狀態(tài):人們穿上軍裝,為這少數(shù)謀私利的黨派的骯臟目的去廝殺。”[10]39

        當然,愛因斯坦上述所指的是當時法西斯獨裁統(tǒng)治的德國。而我們面臨的情況完全不相同,因為追求自由就是我們執(zhí)政黨的理想。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就共產(chǎn)黨的最終目的宣告:“代替那存在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chǎn)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蓖瑫r指出,共產(chǎn)主義社會是“個人的獨創(chuàng)和自由發(fā)展不再是一句空話的唯一社會”[11]156。我們的教育當然應該為此目標做出應有的努力。

        愛因斯坦有著相同的教育理念:“使青年人發(fā)展批判的獨立思考,對于有價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關的。由于太多和太雜的學科(學分制)造成青年人的過重負擔,大大危害了這種獨立思考的發(fā)展。負擔過重必然導致膚淺。教育應當是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盵12]310

        要知道,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決定了他后來的思維模式、思維素質、創(chuàng)新意識等品質。我們的教育只允許學生接受規(guī)定的知識,要求學生念死書、死念書。還要以規(guī)定的知識為內(nèi)容的考試支配學校和學生的一切。學生從小就耳濡目染,明白學校學習的一切都是為了考試。這種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在應對考試時會表現(xiàn)不錯,因為考試的內(nèi)容是熟悉的、學過的、規(guī)定范圍內(nèi)的東西,而且只有標準答案才是唯一的評價標準,稍有“出軌”便會立刻遭到否定和淘汰。這樣的教育要讓學生的思維習慣不因循守舊,不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勇于思考,很困難,學生幾乎不會也不敢批判性地思考了。

        為什么我們培養(yǎng)不出有獨創(chuàng)力的人才,出不了大師級的人物?其中的緣由不言自明。

        五、追求真理和科學知識的自由應該作為整個社會的最高利益

        愛因斯坦主張:“科學的發(fā)展以及一般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還需要另一種自由,這可以稱為內(nèi)心的自由。這種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權威的社會偏見束縛,也不受一般違背哲理的常規(guī)和習慣的束縛。這種內(nèi)心的自由是大自然難得賦予的一種禮物,也是值得個人追求的一個目標。但社會也能做很多事來促使它實現(xiàn),至少不該去干涉它的發(fā)展。比如學校可以通過權威的影響和強加給青年人過重的精神負擔來干涉內(nèi)心自由發(fā)展;而另一面,學校也可以鼓勵獨立思考來支持這種自由。只有不斷地、自覺地爭取外在的自由和內(nèi)心的自由,精神上的發(fā)展和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才有可能得到改進?!盵13]180

        在這里,愛因斯坦一再強調的“內(nèi)心自由”絕不是個人謀私利的自由,也不是盲目的自由,更不是損害別人權利的自由。在一次演講中,愛因斯坦就此做了更為詳細的說明。他說:“個人的自由而有責任心的發(fā)展,使他得以在為全人類的服務中自由地、愉快地貢獻出他的力量。個人的崇高的天命是服務,而不是統(tǒng)治,也不是以別的任何方式把自己強加于別人?!盵14]175這正是我們一再教育青年人要樹立的人生觀和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那么如何實現(xiàn)“個人的內(nèi)心自由”?愛因斯坦緊接著指出:“教育和學校的職能究竟是什么呢?他們應當幫助青年人在這樣一種精神狀態(tài)中成長,使他們感到這些基本原則對他來說就好像他所呼吸的空氣一樣?!盵14]175

        愛因斯坦曾針對當時歐洲的法西斯主義,寫信給意大利的司法部門和教育部長,就意大利當局威脅學者“要他們對法西斯制度表示忠誠的宣誓問題”明確指出是“對知識界的優(yōu)秀人物的侮辱”,因為“追求真理的愿望必須優(yōu)先于其他一切愿望的原則”。進一步強調:“我不想同你爭論,人的自由究竟是否必須受到國家利益的限制,和應該先知道什么程度。但我認為無可懷疑的是,追求真理和科學知識,應當被任何政府視為神圣不可侵犯;而且看重那些誠摯的追求真理和科學知識的人的自由應該作為整個社會的最高利益?!盵15]48

        我國的傳統(tǒng)教育中滲透著封建主義的因素,是不支持個人內(nèi)心自由的。形式上看似乎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本質中卻是要在儒家綱常禮教的教化下成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奴才。維護統(tǒng)治者的利益就是道德的標準,按此道德標準培養(yǎng)出來的是完全無獨立人格的道德型人才??茖W發(fā)展的歷史與此截然不同??茖W發(fā)展的每一步都一定是開拓創(chuàng)新的結果,科學史充滿的是與陳舊觀念的決裂、與習慣勢力的挑戰(zhàn)、大膽的創(chuàng)新和革命。這些往往是源于青年人內(nèi)心追求真理的自由。好的教育就是要引導和提倡學生執(zhí)著地追求,鼓勵和支持學生大膽探索、勇于立異、鍥而不舍、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教育工作者乃至社會要樹立這樣的理念:要學生通過受教育,學到對待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要求他們記憶的東西重要得多。教育不是灌輸而是一門藝術。“學校要求教師在它的本職工作上成為一種藝術家。”[5]146藝術家的風格,基本特征就是獨創(chuàng)和求異。要教育學生大膽思考,鼓勵學生別出心裁。教育讓學生不僅成為知識的收獲者,而且成為發(fā)現(xiàn)真理的參與者。教師要引導學生走自己的路。知識只是教師學校教育工作的載體,教師不能只著眼于教科書上的知識,要充分發(fā)掘知識中所蘊含的諸多教育因素。這才是教育的真諦,即素質教育。

        現(xiàn)實中卻往往并不如此,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認為這就是自己的職責所在;學生也只是一味地吞下所學的知識,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對付考試。這樣的后果是嚴重的。俄國教育家杜勃羅里波夫對此尖刻地說:“這樣可能培養(yǎng)出懂知識的猴子,而絕不是能獨立思考的人?!?/p>

        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成為已有知識的奴隸,而是駕馭知識的主人,這樣才能達到牛頓所表達的那種境界: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只有這樣,才能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找出新的發(fā)展方向。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華裔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在復旦大學演講時說:“學問,第一個字是‘學,緊接著就是‘問。學會怎么問問題,問有深度有質量的問題,可能更為重要。因為學的知識是前人已得出的‘答案,而發(fā)現(xiàn)問題、重要的關鍵性的問題,才有可能激發(fā)解答的愿望,也才有可能影響大的發(fā)展?!?9世紀末,美國的Michelson和Morley曾發(fā)問:“是不是順著地球轉的光走得快一些,背著地球走的光要慢一些?”有了問題就想法解決,結果就是科學史上著名的判決性試驗:邁克爾遜-莫雷實驗。

        人類的文化、文明的進步,就是不斷提出有效的、正確的問題,進而找出有效的、正確的答案,這樣就向真理前進了一步。

        六、忘掉了學校學的東西,剩下的就是教育

        在愛因斯坦有關教育的論述中,最集中代表了他的教育思想的莫過于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人忘掉了他在學校所學到的每一樣東西,那么留下來的就是教育?!盵5]146

        這句話是針對有人問愛因斯坦:“學校究竟應該以文科為主還是應當以理科專業(yè)教育為主呢?”愛因斯坦引用了著名物理學家勞厄充滿了智慧的這句話作答。在這前面先說:“對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照我的見解,這一切是次要的。”什么見解呢?愛因斯坦坦白地說,重要的是“應當以怎樣的精神教育青少年”。進而解釋說明:“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在某種意義上,即使對技術學校來說,這也是正確的,盡管技術學校的學生將來要從事的是一種完全確定的專門職業(yè)。發(fā)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yè)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礎知識,并且學會了獨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會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主要的獲得細節(jié)只是為其培訓內(nèi)容的人來,他一定會更好地適應進步和變化?!盵5]147

        上面所引的這些論述,對我們辛勤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廣大教師來說,有可能聽后如醍醐灌頂,不啻為一種清醒劑。當然會有不少教師為此感到委屈和失落。沮喪去吧!盡管我們并不想傷害廣大教師的感情,但是面對這樣的要害問題,也并不想因此而回避它。正如愛因斯坦的態(tài)度:“在長時期內(nèi),我對社會上那些我認為是非常的惡劣和不幸的情況公開發(fā)表了意見,對他們沉默就會使我覺得是在犯同謀罪?!盵16]321實話實說,平心而論,在當前應試教育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哪位不把教科書中的“知識”擺在第一位?雖然這樣說,對“知識”這樣一個神圣、令人起敬的名詞都會是一種不恭。因為只是從廣義上包含了全部人類積累的認識、方法和智慧。我已經(jīng)表示過這樣的觀點:真正在教師和學生的心目中,“第一位”的甚至都不能稱之為“知識”,只是為了對付考試而對教科書中的文字表述和一元化的標準答案的反復練習和記憶而已。

        還是愛因斯坦說得明白:“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著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智育和態(tài)度,已經(jīng)直接導致對倫理價值的損害。我想得多的還不是技術進步使人類所面臨的危險,而是‘務實的思想習慣所造就的人類相互體諒的窒息,這種思想習慣好像致命的嚴霜一樣壓在人類的關系上?!盵17]293為了升學的“實用目的”,我們的教育失去了它的真正功能。愛因斯坦針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所做的論述對我們今天也不無啟示:“這種個人的摧殘,我認為是資本主義的最大禍害。我們整個教育制度都蒙受其害。人們還把夸張的競爭姿態(tài)教給學生,訓練他們對好勝喜功的崇拜,以作為他們未來生涯的一種準備。我深信,要消滅這些嚴重禍害,只有一條道路,那就是建立社會主義經(jīng)濟,同時配上一套以社會目標為方向的教育制度。對個人的教育,除了要發(fā)揮他本人天賦的才能,還應該努力發(fā)展它對整個人類的責任感,以代替我們目前這個社會對權力和名利的‘頌揚。”[18]273

        社會的發(fā)展對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未來的教育面臨的困惑與挑戰(zhàn)——面向21世紀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中指出:“‘學會關心的教育新理念要求學生從只關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來,關心社會和國家經(jīng)濟、生態(tài)利益,關心全球的生活條件,關心他人,關心家庭、朋友和同行,關心其他物種,關心真理知識和學習,關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边@些都要成為終生不忘的“習慣”。

        當然,我們應當注意的重要素質是道德。正如愛因斯坦的主張:“教育的首要任務可能就是把道德變成一種動力,并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盵19]45

        愛因斯坦曾多次談到對下一代要進行的倫理教育。比如:“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只是一個短暫的逗留;目的何在,卻無所知,盡管有時自以為對此若有所感。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著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力地以同樣的分量來相信我所領受了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地向往著儉樸的生活,并且時常為發(fā)覺自己占用了同胞的過多勞動而難以忍受?!盵3]42

        愛因斯坦把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甚至提到信仰的高度。他說:“在宗教清洗掉迷信成分之后,它所留下來的就是培養(yǎng)道德行為的這種最重要的源泉?!薄拔覀冋J識到有某種為我們所不能洞察的東西存在,感覺到那種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為我們感受到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正是這種認識和這種情感構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這個意義上,而且也只是在這個意義上,我才是一個具有誠摯的宗教感情的人?!盵20]47“要是沒有倫理教育,人類就不會得救?!盵5]145

        愛因斯坦多次強調,對待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道德的重要內(nèi)容?!皩τ趥€人來說,‘社會這個抽象概念意味著他對同時代人以及以前所有各代人的直接關系和間接關系的總和。個人是能夠自己進行思考、感覺、奮斗和工作的;但在他的肉體、理智和感情的生活中,他是那樣依靠著社會,以至于在社會組織之外,就不可能想起他,也不可能理解他。是‘社會供給人的糧食、衣服、住宅、勞動工具、語言、思想形式和大部分的思想內(nèi)容:通過過去和現(xiàn)在億萬人的勞動和成就,他的生活才有可能,而這億萬人全都隱藏在‘社會這兩個小小的字眼的背后?!?“因此,個人對社會的依賴,顯然是自然界的一個不能抹殺的事實?!?“人在一生中會得到一種文化上的素質,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個人同社會之間的關系?!薄叭酥挥蝎I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意義?!盵17]293

        愛因斯坦堅定地認為:“對自然界施行究根究底的盤詰,對探索世界客觀規(guī)律的強烈追求、認識過程——這就是干預自然界的過程。它同人們生活的理解和科學方法進行的改造是不可分的。追求合乎理性的社會制度是探索世界的客觀的理性、秩序性、規(guī)律性、因果制約性的結果。從對宇宙和諧的強烈追求中生長出一種‘對社會正義的強烈興趣和責任感?!盵3]45

        愛因斯坦反對在教育中培養(yǎng)仇恨、鼓吹暴力。他主張:“我們的教科書頌揚戰(zhàn)爭,而又掩飾戰(zhàn)爭的恐怖。他們把仇恨灌輸給孩子們,我卻要教他們和平而不教他們戰(zhàn)爭,向他們灌輸愛而不灌輸恨。教科書應當重寫,我們的整個教育制度應當灌入一種新的精神,而不該讓古代人那種怨恨和成見永存下去。教育應當從搖籃里開始,全世界的母親們都有責任在她的孩子的心靈里播下和平的種子。”[1]187

        愛因斯坦從切身體會沉痛地向世人指出:“暴力所招引來的總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總是由無賴來繼承,這是一條千古不變的規(guī)律。”“由命令而產(chǎn)生的勇敢行為,毫無意義的暴行,以及在愛國主義名義下的一切可惡的胡鬧,所有這些都使我深惡痛絕?!盵18]269-271

        事實是這樣。有人說:“許多西方人都認為德意志是一個很有教養(yǎng)的民族,但對納粹時期這個民族野獸般的表現(xiàn)迷惑不解?!睂Υ?,愛因斯坦是這樣看待的:“幾個世紀以來,德國人民都受著學校教師和練兵軍士的一脈相承的灌輸訓練。德國人在艱苦的工作中得到了鍛煉,學會了不少東西,是他們也受到奴性服從、軍事習性和野蠻殘忍的訓練。”[21]232道德的淪喪導致了文明的毀滅。重視道德教育應該成為教育中絕對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務。正如有學者所說:“對所有的人來說,道德的約束是無形的,因而似乎是最弱的,但實際上是最強的。任何人都不會去做他認為是羞恥的事情,卻有可能去做法律禁止的事情。道德是人的自我約束,法律是人的外在約束。從這個意義上講,道德強于法律?!盵22]69

        道德教育要讓我們的下一代“知榮辱”。我們倡導的“八榮八恥”不就是用中華民族的榮辱觀教育人民嗎?但愿把恥辱當作光榮的荒誕時代永遠成為歷史!把羞恥當羞恥,把罪惡當罪惡,這應當是對我們而不僅僅是對下一代的道德觀教育。袁偉時教授呼吁:“不能以野蠻和無知去踐踏文明和知識?!薄鞍阎腥A民族的成員培養(yǎng)成尊重自己、尊重別人、遵紀守法、自強不息的現(xiàn)代公民,而不是暴徒和木材的奇異結合?!焙苡幸姷?。

        最后,還是用愛因斯坦的一段話來結束這冗長的敘述:“用專業(yè)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yè)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要使學生對社會倫理準則和價值有所理解并產(chǎn)生強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鮮明的辨別能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yè)知識——就更像一只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盵3]44-45多么深刻卻又發(fā)人深??!

        【參考文獻】

        [1]趙中立,許良英.紀念愛因斯坦譯文集[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9.

        [2]愛因斯坦.自述[M]//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

        [3]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M]//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4](德)A·弗爾辛.愛因斯坦傳[M].薛春志,遙遙,譯.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

        [5]愛因斯坦.論教育[M]//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6]愛因斯坦.自述片段[M]//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

        [7]愛因斯坦.論科學[M]//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

        [8](美)理查德·羅茲.原子彈出世記[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0.

        [9]劉佛年.回顧與探索:論若干教育理論問題[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10]愛因斯坦.社會和個人[M]//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39

        [1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56.

        [12]愛因斯坦.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教育[M]//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310.

        [13]愛因斯坦.自由和科學[M]//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80.

        [14]愛因斯坦.目標[M]//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75.

        [15]愛因斯坦.法西斯和科學[M]//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48.

        [16]愛因斯坦.人權[M]//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321.

        [17]愛因斯坦.倫理教育的需要[M]//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18]愛因斯坦.為什么要社會主義[M]//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19]龔建星,劉毅強.體驗宇宙——愛因斯坦如是說[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4:45.

        [20]愛因斯坦.教師和學生[M]//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47

        [21](蘇聯(lián))庫茲涅佐夫.愛因斯坦傳——生·死·不朽[M].劉盛際,馬惠群,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232.

        [22]愛因斯坦.為和平而犧牲[M]//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69.

        猜你喜歡
        教育思想想象力興趣
        看見你的想象力
        打開新的想象力
        傳媒評論(2019年5期)2019-08-30 03:50:04
        淺論羅家倫的民族主義教育思想
        資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2:03:34
        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辦有氣質的鄉(xiāng)村小學
        踐行知創(chuàng)造教育思想,開幼兒美術之路
        智力因素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5:21
        貫徹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強師德建設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9:46
        試論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8:04
        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游戲的設計與研究
        巧用多媒體技術, 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在线观看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9| 亚洲 美腿 欧美 偷拍| 国产av天堂一区二区二区|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天天摸日日摸狠狠添| 国产精品白浆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6| 亚洲最新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婷婷综合色拍亚洲| 极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丰满人妻妇伦又伦精品国产| 乱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看| 97成人精品在线视频| 成在线人av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人妻激情偷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日本|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19| 放荡的少妇2欧美版| 欧美老妇与禽交|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 亚洲av高清天堂网站在线观看| 无码成人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九九|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a级片| 老熟妇乱子伦牲交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52avav| 一本大道在线一久道一区二区| 国产无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 福利视频黄| 日韩人妻有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华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www| 亚洲不卡电影| 日韩女优视频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沢|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一二三| 国产高清成人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