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征
如今正值開學季,生活費又成為不可回避的話題。大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究竟多少才合適,見仁見智,不便下結論,不過,其底線應該是不難為父母,且生活費中不能包含因虛榮攀比而產(chǎn)生的各種高檔消費。
從新聞中的求助帖來看,這位大一女生幾乎不到食堂吃飯,并且存在與舍友在物質(zhì)條件方面進行攀比的跡象。不去食堂吃飯,就會到餐館吃飯或者點外賣,花費自然就大,而在穿著、化妝品等方面與他人攀比,必然導致奢華消費。如此一來,一個月2000元確實不夠花。
生活費不夠花,理應多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感覺“委屈”,感覺父母“心太狠”。一則,在上大學之前,一些準大學生就參與旅游、學車、聚餐等活動,已經(jīng)花費了父母很多錢,上大學的時候,父母又給交學費、住宿費、生活費,新聞中的大一女生一年的學費是3萬元,可想而知,父母在經(jīng)濟方面已經(jīng)竭盡全力,大學生理應體諒父母的難處,不能一張口就是4500元。
二則,大學生是消費者而不是物質(zhì)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在吃穿用度上理應盡量節(jié)省。再說,大學是學習的地方,不是吃喝玩樂、打游戲的地方,也不是攀比消費、展示高檔服裝以及高檔化妝品的地方,倘若一心想著享受,請不要進入大學校門,應該到別處去。
三則,倘若感覺生活費不夠花,應該考慮其他賺錢的思路,比如做小時工、做兼職等等,而不是僅僅盯著父母的腰包。畢竟,父母的錢是父母辛苦賺來的,并非理所應當為大學生的奢華生活買單。
毋庸諱言,近些年,一些大學生花錢如流水,虛榮攀比,奢靡消費,生活費連年增長。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個別大學生不惜去嘗試“校園貸”“套路貸”甚至“裸貸”來超前消費、危險消費。其原因,一方面是家長縱容的結果,另一方面,則是大學理性消費教育的缺失。一些家長,對于孩子的要求來者不拒,只要孩子張口,不管多少資金立即到賬。而一些大學,不光對學生學業(yè)不做嚴格要求,對學生之間的攀比消費、奢靡生活也疏于教育與管理,于是,校園奢靡之風愈演愈烈,影響極壞。
如今,大學剛剛開學,正是對新生進行理性消費教育的良好時機,這樣的時機一定不能放過。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培養(yǎng)大學生節(jié)儉樸素、理性消費的好品質(zhì),開學教育必不可少。一是家長要有所克制,在保證孩子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對于孩子涉嫌奢靡消費的要求堅決說“不”。二是學校要加強勤奮簡樸、理性消費、杜絕攀比的思想教育,并作為一項基本條件置于評優(yōu)選先的要求之中。要讓大學生們知道,大學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不是培養(yǎng)“啃老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