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本忠,張曙朋
南京鼓樓醫(yī)院集團儀征醫(yī)院麻醉科,江蘇儀征 211900
伴隨著當前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胸腔鏡技術得以發(fā)展與完善,被廣泛用于臨床疾病治療工作中,效果良好,其具有術野清晰、對患者創(chuàng)傷低等優(yōu)勢,備受患者的認可與好評[1]。 對于老年患者來講,其身體各項機能均出現(xiàn)下降, 在接受胸腔鏡手術麻醉期間極容易發(fā)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不僅影響手術質量,同時可能危急患者預后恢復[2]。 因而,找尋一種安全、高效的保護措施成為了醫(yī)療界重點探究的問題。 該文以2018 年1 月—2019 年5 月該院收治60 例接受胸腔鏡手術的老年患者為例,探究小潮氣量肺保護通氣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此次選擇于該院接受胸腔鏡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 根據(jù)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總計患者30 例,包括男性18 例,女性12 例,最小年齡65 歲,最大年齡82 歲,平均年齡(72.8±1.1)歲,其中患肺癌疾病患者15 例,患食管癌疾病患者15 例。 觀察組總計患者30 例,包括男性16 例,女性14 例,最小年齡66 歲,最大年齡81 歲,平均年齡(72.9±1.2)歲,其中患肺癌疾病患者16 例,患食管癌疾病患者14 例。 通過專業(yè)統(tǒng)計軟件對兩組患者基本資料進行分析, 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研究。 該實驗經(jīng)倫理委員會許可,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納入標準: ①全體患者經(jīng)診斷均需接受胸腔鏡手術治療;②全體患者年齡范圍在65~82 歲之間。
排除標準:①排除手術禁忌患者;②排除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③排除患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
兩組患者均接受雙腔支氣管插管, 麻醉藥物選擇0.01 mg/kg 阿托品 (國藥準字H33020793)、0.05 mg/kg 咪唑安定(國藥準字H20031037),1 μg/kg 瑞芬太尼(國藥準字H20030197)及2 mg/kg 丙泊酚(國藥準字H20010368),靜脈注射,維持麻醉藥物選擇瑞芬太尼0.5 μg/kg,靜脈泵注,同時以七氟烷吸入麻醉。 完成插管后,對照組患者輔以常規(guī)通氣, 新鮮氣體流量參數(shù)設定為2 000 mL/min,潮氣量10~12 mL/kg。 觀察組患者輔以小潮氣量肺保護通氣,新鮮氣體流量參數(shù)設定為2 000 mL/min,潮氣量6~8 mL/kg,呼吸末正壓同期參數(shù)設定為0.49 kPa。 手術期間,密切關注患者體征指標變化, 相應調整同期頻率及設備參數(shù), 盡量將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壓控制在4.67~9.33 kPa之間,維持患者血氧飽和度指標超過90%。
記錄患者不同時間相關指標變化情況。 時間選擇術前、插管麻醉后30 min、拔管后10 min。指標包括:PaO2(血氧分壓)、PaCO2(二氧化碳分壓)、CVP (中心靜脈壓)、AaDO2(肺泡-動脈氧分壓差)、MVP(平均動脈壓)、HR(心率)。
利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該次研究結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前、 插管麻醉后30 min 兩項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拔管后10 min 觀察組PaO2指標高于對照組,PaCO2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PaO2、PaCO2 指標比較[(±s),mmHg]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PaO2、PaCO2 指標比較[(±s),mmHg]
組別PaO2術前 插管麻醉后30 min 拔管后10 min PaCO2術前 插管麻醉后30 min 拔管后10 min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82.15±1.04 82.16±1.03 0.210>0.05 81.35±2.02 81.19±2.05 0.190>0.05 84.22±1.19 70.49±1.18 26.410<0.05 36.67±3.02 36.68±3.01 0.230>0.05 40.72±2.11 41.52±2.12 0.440>0.05 35.01±1.25 39.49±1.24 7.690<0.05
觀察組患者CVP 指標在各時間點與對照組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aDO2指標在拔管后10 min 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CVP、A-aDO2 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CVP、A-aDO2 指標比較(±s)
組別CVP(cmH2O)術前 插管麻醉后30 min 拔管后10 min A-aDO2(mmHg)術前 插管麻醉后30 min 拔管后10 min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6.35±0.35 6.36±0.34 0.25>0.05 8.23±0.46 8.25±0.47 0.51>0.05 7.51±0.22 7.56±0.21 0.82<0.05 24.58±1.23 24.59±1.22 0.31>0.05 137.58±3.22 137.60±3.21 0.42>0.05 21.66±0.22 32.26±0.23 21.05<0.05
表3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MVP、HR 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MVP、HR 指標比較(±s)
組別MVP(mmHg)術前 插管麻醉后30 min 拔管后10 min HR(次/min)術前 插管麻醉后30 min 拔管后10 min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95.17±0.80 95.14±0.81 0.170>0.05 95.27±0.79 84.28±0.76 6.890<0.05 97.12±1.82 95.45±1.81 1.490>0.05 75.36±1.42 75.32±1.41 0.440>0.05 76.32±1.44 68.34±1.35 8.870<0.05 80.14±1.50 79.17±1.51 0.630>0.05
兩組患者術前、 術后10 min MVP、HR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插管后30 min 兩項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老年患者由于身體素質較差, 通常在選擇手術方法時需盡量避免開放式手術, 尤其是如開胸手術這類損傷較大的。 因此胸腔鏡下手術治療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其不僅創(chuàng)口較小,而且能夠保證足夠的手術視野[3-4]。 通常在胸腔鏡手術前需要為患者建立CO2氣胸, 這本是為保障手術順利開展的支撐手段, 但同時對循環(huán)和呼吸系統(tǒng)也會造成影響,可誘發(fā)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等并發(fā)癥[5]。 老年人肌肉彈力會隨著年齡逐漸下降, 這就導致肺組織平滑肌的收縮能力下降, 加之肺部表面的活性物質相對減少,使得其對于氣道的支撐力也逐漸降低。 根據(jù)臨床研究顯示,老年患者開展胸腔鏡手術過程中由于麻醉、手術壓迫等原因的影響,很容易產(chǎn)生呼吸困難的情況,為保障手術的開展,需通過人工通氣的方式進行干預。 傳統(tǒng)的大潮氣量通氣能夠有效保障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氧氣的含量, 但同時會影響心臟的排血量,也會進一步損傷肺部組織[6-7]。 利用小潮氣量、 高頻通氣保護不僅可以改善呼吸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癥狀,還可避免過大的正壓通氣對肺組織造成的損傷。
該文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拔管后10 min PaO2(84.22±1.19)mmHg、PaCO2(35.01±1.25)mmHg 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該結論與彭曉慧等人發(fā)表文章[8]結論C 組患者術后PaO2(74.03±9.65)mmHg、PaCO2(36.77±2.13)優(yōu)于P 組患者術后PaO2(76.15±13.39)mmHg、PaCO2(34.21±2.38)mmHg 一致。
綜上所述, 老年患者接受胸腔鏡手術治療期間輔以小潮氣量肺保護通氣能夠改善患者肺功能, 降低對患者心率、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值得臨床應用并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