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月琴
江蘇省泰州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江蘇泰州 225300
目前臨床上選擇微生物檢驗方法觀察臨床標本的病原體類型、感染類型及感染發(fā)生原因,繼而為診治疾病提供客觀依據(jù), 為此微生物檢驗方法成為醫(yī)院必不可少的檢測項目之一[1];但是經調查發(fā)現(xiàn)近年來標本檢驗的假陰性率呈日益上升趨勢,與標本采集、運輸、保存及檢驗不規(guī)范操作具有密切相關聯(lián)系, 可對診斷確診率造成不利影響, 因此在臨床上加強微生物檢測手段的監(jiān)督工作及完善操作流程制度十分重要,是確保標本陽性率的前提,對降低假陰性率及假陽性率具有重要意義[2];除此之外,還需定期對檢驗科工作人員進行培訓, 通過提高自身知識儲備能力及不斷總結檢驗, 達到提高標本檢測準確性的作用,從而為臨床診治提供客觀依據(jù)。 該院為了探討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分布研究, 選取2017 年1—12 月收治的微生物標本520 例與2018 年1—12 月收治的微生物標本544 例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該次選取2017 年1—12 月收治的微生物標本520例與2018 年1—12 月收治的微生物標本544 例行回顧性分析。
納入標準:①所采集微生物標本患者無心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疾??; ②所采集微生物標本患者無認知功能障礙;③所采集微生物標本患者無凝血功能障礙;④所采集微生物標本患者無免疫機制障礙; ⑤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 ①所采集微生物標本患者合并惡性腫瘤疾??;②合并嚴重營養(yǎng)不良等疾?。虎酆喜乐卣J知功能障礙;④處于妊娠或者哺乳階段。
研究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7—2018 年收治的微生物標本陽性率,通過分析現(xiàn)狀,綜合評估臨床工作情況。
檢驗方法:該次微生物標本均選擇walkaw ay40 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分析儀, 操作時均按照說明書執(zhí)行步驟,且在操作過程中嚴格進行質量控制。
觀察2017—2018 年的不同標本(血液標本、呼吸道標本、非呼吸道標本)陽性率分布,且評估不同科室的標本陽性率。
文中數(shù)據(jù)選擇SPSS21.0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18 年的血液標本、呼吸道標本、非呼吸道標本的陽性率均高于2017 年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017 年-2018 年的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流行病學分布[n(%)]
2018 年骨科標本、外科標本、內科標本、產科標本的陽性率均高于2017 年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017-2018 年的不同科室的標本陽性率分布[n(%)]
隨著醫(yī)療技術地不斷發(fā)展與進步, 我國微生物檢驗技術逐漸向自動化、微量化及微機化靠攏,可為臨床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客觀依據(jù), 尤其是臨床各種微生物標本的檢驗,其目的在于明確微生物病原體類型、感染類型及感染發(fā)生的原因, 以便于臨床開展規(guī)范性合理治療, 因此應用合理的臨床標本檢驗細菌學程序十分重要[3];與此同時,還能通過加強對傳染性疾病的密切監(jiān)測給予客觀指導[4];但是在實際情況下我國微生物標本檢驗缺乏一定規(guī)范性, 導致各種微生物檢驗標本假陰性率呈持續(xù)上升趨勢,即在該次研究結果中可看出2017 年血液標本陽性率僅為8.45%、呼吸道標本陽性率僅為21.54%、非呼吸道標本陽性率僅為23.08%; 而導致該陽性率不高的原因在于以下幾點:①缺乏規(guī)范性檢驗操作步驟,尚未嚴格按照采集標本流程進行,導致標本出現(xiàn)不合格情況,可對檢驗準確率造成不利影響[5];②標本在運輸及保存過程中操作不規(guī)范, 如厭氧菌需在運輸過程中需避免與空氣接觸,否則會導致該病原菌過度生長,從而降低陽性檢出率[6];于表2 中可看出2017 骨科標本陽性率僅為10.00%、外科標本陽性率僅為14.42%、 內科標本陽性率僅為16.92%、產科標本陽性率僅為12.12%,導致標本陽性率下降原因在于標本采集、標本運輸、標本保存及標本檢驗操作不規(guī)范等方面;而2018 年經加強管理后陽性率得到持續(xù)上升; 由此證明責任制監(jiān)管的開展有利于確保臨床樣本質量; 通過對檢測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達到確保檢測準確率的作用, 且在臨床工作中以生態(tài)學及生理學的生化反應作為依據(jù);除此之外,加強工作人員每個操作步驟的規(guī)范管理,以便于對實驗結果做出準確判斷。
該院為了提高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 從以下幾點入手: ①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學習微生物標本相關知識,繼而確保其熟練掌握標本運輸及保存知識[7];②制定操作流程步驟,加強規(guī)范訓練,對提高操作準確判斷及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8];③標本采集完畢后需在60 分鐘內送檢,以免導致標本發(fā)生變性等現(xiàn)象[9];于該次研究結果中可看出2018 年的血液標本陽性率13.97%高于2017 年的血液標本陽性率8.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018 年的呼吸道標本陽性率29.04%高于2017 年的血液標本陽性率21.5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018 年的非呼吸道標本陽性率29.04%高于2017 年的非呼吸道標本陽性率23.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2018 年開展責任制監(jiān)管有利于確保臨床樣本的質量, 對提高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具有積極作用[10];而2017 年標本陽性率下降的原因在于標本采集、標本運輸、 標本保存及標本檢驗操作不規(guī)范具有直接關系,從而導致假陰性率持續(xù)上升[11-12]。 與相關學者研究結果一致,即2016 年7 月—2017 年3 月的血培養(yǎng)標本陽性率15.13%、呼吸道樣本陽性率34.99%顯著高于2015 年7月—2016 年3 月的血培養(yǎng)標本陽性率9.66%、 呼吸道樣本陽性率29.98%; 由此說明提高檢測人員綜合素質十分重要, 即在臨床工作中以生態(tài)學及生理學的生化反應作為依據(jù),隨后再加強工作人員每個操作步驟的規(guī)范管理,以便于對實驗結果做出準確判斷。
綜上所述, 通過對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分布觀察及調查,有利于不斷提高檢驗及診斷水平,且在最大限度下確保臨床診治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