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馨 李學棟 敖晶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五家渠市第六師醫(yī)院影像科 新疆 五家渠 831300)
前列腺增生是一種十分普遍的良性前列腺疾病,而前列腺癌則為常見的惡性前列腺疾病。對于不相同的前列腺疾病而言,臨床中所進行的治療也不盡相同,所以,對其良、惡性進行鑒定十分關鍵[1]。對2015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2例患者實施分組,現情況如下。
納入我院收治的6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納入時間為2015年7月-2018年7月,年齡范圍:53歲~83歲,平均(68.99±9.30)歲。另選取同期22例前列腺正常者,年齡范圍:54歲~85歲,平均(69.79±10.90)歲。三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在進行檢測前15min,全部受檢對象都適宜地飲水,讓膀胱得到中度的充盈,借助MRI大范圍地進行掃描,以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對盆腔橫斷面中各個常規(guī)序列(即為T1WI、T2WI)矢狀位、軸位、冠狀位等進行掃描,掌握盆腔發(fā)生轉移與否。最后,借助DWI進行掃描,以2次激發(fā)平面回波成像(EPI)型序列,對其軸位、矢狀位進行掃描。各項參數:TR設定成3200ms,TE設定成84ms,矩陣共256×256,層厚共3mm,層間距共0.3mm,視野(FOV)設定成400mm×400mm,b值共50、800s/mm2。動態(tài)增強MRI(DCE MRI):TR設定成145ms,TE設定成4.76ms,回波鏈長度共1,激勵次數共一次,FOV設定成300mm×300mm,矩陣共64×256,層厚共3mm,層間距共0.6mm,掃描時間共12s。以高壓注射器十分迅速地在肘前靜脈團注入對比劑(0.1ml/kg的釓噴酸葡胺),注射流率3ml/s。在同一時間中,馬上進行首次掃描,間歇5s反復進行掃描,掃描共七次。
數據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所有病例中,明確診斷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病例分別為37例(59.68%)和25例(40.32%)。
前列腺癌組在b=50s/mm2、b=800s/mm2的信號強度值顯著低于前列腺增生組、前列腺正常組的信號強度值,具有顯著差異(P<0.05);前列腺癌組的ADC值顯著低于前列腺增生組、前列腺正常組,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見表。
表 比較三組DWI信號強度值、ADC值()
表 比較三組DWI信號強度值、ADC值()
組名 n DWI信號強度 ADC值(10-5mm2/s)b=50s/mm2 b=800s/mm2前列腺癌 37 92.98±12.03 105.09±63.83 102.38±22.84前列腺增生組 25 142.79±33.03 128.03±22.88 164.46±55.35前列腺正常組 22 156.88±20.98 118.80±26.92 173.03±55.94
MRI能夠對軟組織進行十分精準地分辨,特別是對于DCE MRI而言,其在運用到對血流動力學進行評價與檢出各類小型腫瘤等許多方面都具有更多的優(yōu)點。DWI在對前列腺癌進行診斷與鑒別中潛能十分良好[2]。在本研究中,共62例病例由于疑似為前列腺癌而進行穿刺,將前列腺病灶借助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動態(tài)增強進行掃描,最后的結果指出前列腺癌組在b=50s/mm2、b=800s/mm2的信號強度值對比前列腺增生組、前列腺正常組,具有顯著差異(P<0.05);前列腺癌組的ADC值對比前列腺增生組、前列腺正常組,具有顯著差異(P<0.05)。由此證實,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與DWI成像技術凸顯出了腫瘤與其余健康組織間所具有的信號差別,兩者在得到融合后,可以良好地反應出腫瘤總體的惡性程度,并評定其預后。分析其原因,即:前列腺癌病例的病癥中具有較多的堆積性腺體,間質較少,正常且含水的各個腺泡結構被腫瘤組織所取代,惡性腺體各個內部結構得到改建;同時,前列腺癌各個血管內皮因子與微血管總體的密度大于前列腺增生與正常前列腺組織,所以,更易對其進行鑒別[3]。
綜上,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與DWI成像技術對于前列腺癌,能夠更為精準地進行診斷與鑒別,進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