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民
摘 要:本文首先介紹古詩詞的特點,爾后提出改進問題的方法,接著解讀了聯(lián)想的價值,隨即對學習和生活的聯(lián)系進行詮釋并且以學生在學習詩詞中受到教育進行分析,最后以論說萬物皆有不足終篇。教海無涯,點滴淺見,臨紙倉促,不足一哂,敬請指正。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詞;聯(lián)想;生活;教育
一、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特色
古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我們只重視成績,高度關注學生背誦的是否流利,答題是否正確,忽略了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如不能真正的體會詩詞的內(nèi)涵,不能領會到作者的用心,等于就是舍本逐末,孩子們也不能夠快樂的學習,有些同學對于古詩詞的學習還產(chǎn)生了厭煩心理,甚至出現(xiàn)恐懼,從而不能主動積極。教師一味的注重讓大家背誦和生字教學,學生忽略了對詩詞的理解,不能夠體會詩詞的優(yōu)美,師生忙忙碌碌,事倍功半,徒有勞苦。
二、發(fā)現(xiàn)問題,努力改進
小學生年紀小,他們記憶力強,活潑好動,思維處于高度發(fā)展的階段,大量的背誦有助于對古詩詞的掌握。在朗讀的過程當中,一定要聲情并茂,有了感情的注入,就能夠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就能更深入的體會作者的情感,也能了解古詩詞文化的內(nèi)涵。學習古詩詞重在背誦,而背誦積累積少成多,達到熟能生巧,一邊欣賞一邊理解一邊背誦,對于一些名篇朗朗上口以后,自然巧能生靈。可以讓學生理解一些古詩詞的知識,什么是絕句?什么是律詩?哪個是首聯(lián)?哪個是尾聯(lián)?哪個是頸聯(lián)?哪個是頜聯(lián)?耐心的給學生指導,讓他們掌握住規(guī)律,了解詩詞特征。詩詞的韻律很嚴格的,掌握住詩詞的格律,也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習,這樣容易讓學生有成就感。鼓勵他們,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他們讀起來慢慢的就會朗朗上口,津津有味。
三、善于聯(lián)想
古代的詩詞是十分美妙的,很多外國有人以學習唐詩為驕傲。莎士比亞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我們的古詩詞,達到了簡潔的極致,精美凝煉的語言營造出一種特殊的氛圍,表達了生動的意象,讓無數(shù)讀者為之癡迷;而進入了遐想之中,加深了對古詩詞的理解以后,自然而然的就易對古詩詞提高重視,從而達到對古詩詞的喜愛。教學當中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習《游園不值》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設想為什么敲不開門呢?可以讓學生試一試敲一敲,然后分別說出每一個人的感覺,讓學生打開想象的空間,讓思維自由馳騁。到底是主人外出了呢?還是由于其他的原因沒有聽到敲門的聲音?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一只紅杏出墻來”,為什么只有單獨的一只?院子里有沒有別的景色?有沒有別的鮮花?作者為什么這樣描述呢?里面有沒有蔬菜?有沒有采蜜的蜜蜂,有沒有蝴蝶?是單獨的一棵杏樹,還是滿園春色?這些由點到面的思考,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其后交流的過程中表達意見的時候,還能夠提高表述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把學習和生活緊密的聯(lián)系到一起
藝術來源于生活,詩詞的寫作也源于詩人的真實生活,表達了詩人的真實情感,是詩人對生活的表述。我們在教學當中,也要把學習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學有所用,從而對學習充滿了熱愛。在教學《回鄉(xiāng)偶書》當中,我們就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從而理解詩詞的寫作?!渡傩‰x家老大回》?多大的年紀屬于少小呢?我們小學階段是不是屬于這個年齡呢?在上小學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鄉(xiāng),什么是老大?是不是到了我們的爺爺那個年紀?如果是你在小學的時候離開了學校這個地方,當滿頭白發(fā)的時候又回來了,你會有什么感想呢?我們的學校又會有什么變化?你見到了以前的同學,你會說些什么?你能否寫下一組令人動情的詩句,到了那個時候,你的鄉(xiāng)音改變了嗎?這樣的學習,這樣的假想,能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經(jīng)歷的回顧,讓學生能感悟詩詞意境,提高學習詩詞的積極性。
五、學生在學習詩詞中受到教育
現(xiàn)在的物質發(fā)達,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衣食無憂,很多學生體會不到在農(nóng)田耕作的生活體驗,加之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道生活的艱難,平時吃飯浪費現(xiàn)象十分嚴重。我們在學習《鋤禾》時,讓學生仔細的閱讀,熟練地背誦,讓他們體驗農(nóng)民工作于田地的辛苦,教導他們珍惜勞動果實?!颁z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我引導學生們進行想象,在烈日炎炎的情況下,我們不要說去干活,我們就是去做游戲,去旅游,恐怕我們都受不了,更不要在田間勞作了。我們現(xiàn)在享受著空調(diào)帶來的涼爽,要深深體會到飯菜的來之不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給學生播放幾個生活小鏡頭,有些學生將米飯成碗的倒掉,有的學生隨手把饅頭扔掉了垃圾桶,學生看到這些視頻,有的聯(lián)想到自己,面露慚愧之色,從而通過古詩詞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六、認識到萬物皆有不足
物無完美,古詩亦復如是。我的朋友在《人生百誡》詩集中有細致入微的描述:
《學詩誡·七律》
學詩未必漢唐篇,歷史車輪奔向前;
盜妄貪嗔捐恐后,囚魔奴鬼愧爭先;
青蓮嗜酒多狂放,薄福少陵無米棉;
思想利人方下筆,文章載道萬年傳。
大意是詩囚孟郊性倔,死后無錢殮葬;詩奴賈島出家復還俗,性僻,牢騷滿腹;詩鬼李賀家境貧寒,性格抑郁,27歲早亡,李白號青蓮居士,書生意氣恃才傲物多次險些喪命;一個詩人,一個性格。他們把自己的性格在自己的詩里展露無遺。我們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要揚長避短,吸取精華去其糟粕,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和艱巨的任務。
綜上所述,學習古詩,深入其中,朗朗成誦,展開想象,領悟內(nèi)容,品味情感,適時模仿,帶領學生一起去感受詩歌的魅力,探求詩文意蘊,感受作者的人生哲學,學習詩人正確的人生觀念,叩響詩歌的大門,不斷增加智慧、提升文字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