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巍
摘 要:當今青少年一代耳濡目染著良莠不齊的社會風氣,不乏誠信缺失現(xiàn)象發(fā)生。而培養(yǎng)青少年誠信意識工作是一門系統(tǒng)工程,需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共同密切配合與不懈努力。現(xiàn)今的市場經(jīng)濟體制,使傳統(tǒng)社會價值體系遭受到了沖擊,學校固有的培育模式面臨著考驗,以家庭為單位的倫理觀念也在扭曲,這周遭的一切均嚴重影響著青少年誠信的樹立。
關鍵詞:青少年;誠信;培養(yǎng)
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構成部分,且對青少年來說,既是不可或缺的高貴品質(zhì),又是指引為人處世、養(yǎng)成良好道德的重要羅盤。故誠信品質(zhì)不論就初中生個人還是社會主義價值觀而言,其重要地位和影響不言而喻。而在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條向初中生灌輸誠信觀念的不二途徑。若要取得積極的誠信教育的實際效果,就必須高度重視誠信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貫穿和滲透。
一、青少年誠信缺失的表現(xiàn)
當代青少年誠信缺失現(xiàn)象在校園中尤為普遍。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平常不專心聽課,到考試時就想蒙混過關,使盡渾身解數(shù)想出作弊招數(shù)來對付監(jiān)考老師,應付考試;擅自改分數(shù),用假成績欺騙家長。更有甚者,越過家長,冒充家長簽署各種匯報單,欺騙老師和班主任;捏造謊言,冠學校為由,騙家長財物,用于私人消費;虛造家庭事故,騙取批假,以致能逃學玩樂,而荒廢了學業(yè);敢違紀卻不敢面對,犯錯不敢承認,樂于找各種理由或借口搪塞、隱蓋,等等。該些列舉僅是青少年在校園中普遍發(fā)生的誠信問題,而誠信缺失已經(jīng)對我國青少年的良好人格品質(zhì)形成和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了一定影響。不單是家庭和學校,還有社會都應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二、青少年誠信缺失的緣由
1.教育自身存在的漏洞。
學生有錯不認,知錯不改,淡定地撒謊、欺騙等,這些問題雖然體現(xiàn)在了他們身上,但是這是不是也折射出教育根源存在漏洞呢?我們?nèi)粽嫘南M麑W生接受并良好繼承正確的道德價值取向,講誠信,那么教育本身就應做到知行合一,以身作則。在教育中,如果學校是“兩面派”作風,表面浩浩蕩蕩向?qū)W生宣揚誠信理論,而實際上卻為了應付各種上級檢查要求學生配合做一些弄虛作假的事,試問,學校有何種理由要求學生講究誠信?學生固然是不服的,故有學生問道:“學校教導我們要誠信,為何又要我們說假話呢?”
2.社會氛圍和家庭教育的負面影響。
消極的市場經(jīng)濟影響,使得制假風氣分外盛行,學生的誠信意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初中生對社會現(xiàn)象缺乏正確的判斷和認知,因此易評判錯誤和被誤導,產(chǎn)生對社會偏頗的態(tài)度,甚至引發(fā)對社會的信任危機。青少年心靈純潔無邪,家長的不良和不當?shù)乃刭|(zhì)也潛移默化地會對孩子造成影響。孩子的貪欲、欺瞞等陋習的形成一部分原因便是源自錯誤的家教模式。
三、培養(yǎng)青少年誠信的途徑
1.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
在信息化社會,市民們自由地在網(wǎng)絡上暢所欲言,肆意轉(zhuǎn)發(fā),各抒己見。但是總體而言,大份額的社會輿論還是來自媒體的影響。假若媒體只為博關注而喪失責任感,丟棄真、善、美,那么涌向大眾的將是一股泛濫的思潮。媒體作為社會輿論主要方,當肩負責任感和具有正確的價值觀,為廣大青少年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輿論環(huán)境和健康的、有利于培養(yǎng)其良好誠信品質(zhì)的公共氛圍。而官方則要給與媒體一個正確的引導方向,帶領眾媒體邁向正確的輿論道路。青少年一代是國家民族的希望,社會定好正確的主基調(diào),相信青少年誠信缺失的問題會得到改善。
2.校園強有力的誠信教育。
學校,是青少年誠信品質(zhì)形成的重要場所。而教師,是學生積極學習及模仿的對象,教師應當自身先誠信為人,誠信做事,而后誠信育人,積極發(fā)揮先鋒帶頭作用。對于不誠實、弄虛作假的教師當處以相應的懲罰,且應嚴格制定相關制度,避免同類現(xiàn)象發(fā)生。除此之外,學校還應經(jīng)常開展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誠信品質(zhì)的課程,應重抓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并對相應課程予以考核,這樣就能同步引起學科教師和學生的重視,使思想品德教育達到切實的育人目的。誠信要做到實踐教育,所有學校都應當主動積極地開展各類誠信教育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樹立良好的誠信意識和品質(zhì)。
3.家長為青少年樹立誠信模范。
身心尚處于成長期的青少年,其文明習慣、道德風貌及三觀的養(yǎng)成與家長的言傳身教是不可分離的。殊不知,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日常成長都可能產(chǎn)生潛在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當運用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毋庸置疑,每個家庭的文化層次是不同的,雖不能苛求每個家庭教育具備理論闡述實踐的能力,但是行動中體現(xiàn)出的道德誠信也同具影響力。家長對孩子提出要求之前,就應先做好了示范,切不可單方面地指責孩子。努力做到理論完美結合實踐,同時配合學校的誠信教育。
四、結語
不可否認,青少年誠信意識的培養(yǎng)與形成是一項浩大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齊心協(xié)力構造出一個良好的道德氛圍,教育、引導和提高青少年的誠信觀念,培養(yǎng)他們的誠信人格。
參考文獻:
[1]藍慶華.青少年誠信意識的缺失及培養(yǎng)[J].廣西社會科學,2002,(05).
[2]李朝輝.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社會原因探析[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