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容喜
摘 要:通過自己在教師崗位上工作多年得出的在德育方面的經驗和見解,以及作為教導主任的我在對學生、家長、教師、領導的行為舉止以及在對待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行為,進行有效地思考和自我深刻的剖析。
關鍵詞:思想道德;學生;德育熱愛;教育
一、德育長跑,言傳身教
恩格斯說過: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要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將教育學生的德育工作擺在首位,用自己的熱忱和行動做同學們的指路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師德修養(yǎng)。而我認為:教書育人,最重要的還是思想上的向善向尚,求真求善求德。小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在形成又尚未形成的時期,教育的關鍵是在這個時期讓他們擁有正確的三觀;小學階段的青少年兒童是我們國家的希望,同時也是少年兒童養(yǎng)成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為了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在他們走向社會,獨立生活之前,不僅要教會他們各種科學知識,更要重視他們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培養(yǎng),使得少年兒童能夠健康的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而老師,接觸學生的時間很多,是學生們最直接的榜樣,因此,要經常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夯實的求知態(tài)度去影響學生們,培養(yǎng)學生的是非感、正義感、責任感等優(yōu)秀的品質,同時從教育實踐經驗中深刻認識到孩子的成長是離不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教育的,三者的關系是互補的。首先學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戰(zhàn)場,它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還有思想道德的建設,都有著顯而易見的主導地位;其次家庭教育在尚未有明確善惡觀的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家庭的健康與否對子女的正確思想、道德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指導作用;最后社會是德育實踐的廣闊場所,是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傊挥邪褜W校、家庭、社會三者緊密聯系在一起,實現以學校德育為主、家庭德育為基礎、社會德育為導向的“三位一體”的大德育網絡,一起承擔對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的工作。老師們有了這些認知之后,不僅要用恰當的方法處理三者的關系,更多的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對于學生的問題要一絲不茍的解決,不偏袒不歧視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一言一行為學生們做好榜樣。
二、熱愛堅持,求異創(chuàng)新
教師,不忘初心,熱愛堅持,是做好育人工作的根本;與時俱進,求異創(chuàng)新是致勝學生的法寶。德育的教育,形成和培養(yǎng)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為了做好德育工作,我們的目標得朝著一個方向不斷實踐,意志得朝向一個方向不斷進取;同時時刻明確堅持與時俱進的重要性。教育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善于對陳舊不實用的做法進行批判與否定,從而接受先進的理念,把握時代性,規(guī)律性,在不斷摸索中,提出更多的教學規(guī)律和學術成果。除此之外,富有創(chuàng)造力,不斷創(chuàng)新,以發(fā)展的理念思考德育內容,在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具體的做法就是密切聯系學校的德育工作,著眼于培養(yǎng)目標、辦學方向、教育行為等方面。有了這種覺悟,老師們會更加愛這份陽光下最耀眼的職業(yè)——教師。正如冰心所說:“愛在左,責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莘莘學子,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流,卻覺得幸福;哪怕是不能作為隨時播種的人卻也能成為一顆閃亮的流星,在孩子們躊躇不定,遇到挫折時,能想起曾經在他們生命中出現的那一顆閃亮的流星?!边@顆流星,就是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
三、德智互補,相得益彰
德育的教育、形成和培養(yǎng)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等習慣的培養(yǎng)息息相關。教師要以自身的一言一行來影響、塑造學生,還要有為學生服務的意識,要經常與學生交流,了解和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愛好等,根據他們的需求為他們創(chuàng)造健康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同時,德高為世范,學深為人師,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行動,只有擁有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教學理論、高超的教學技能和獨特的教學風格才能讓學生折服。在學科教學中,深入備課,要找準知識的學習與思想教育的結合點,尋找最易于讓學生理解的方法,善于把德育寓于學科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這便是我們常說的“德智互補,相得益彰”。
四、上通下達,與人為善
一線教師,要做好上通下達的橋梁作用。在為領導服務方面,要當好領導的協助者、執(zhí)行者。學校布置的工作,要一絲不茍地完成;另外,領導要思考的問題很多,為了減輕領導的負擔,得力的教師會經常主動去幫助領導完成教育教學方面的事情,對于一些瑣碎之事、急難之事、棘手之事要勇敢去承擔和解決。在為教師服務方面,盡可能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做到與人為善,真誠待人,寬宏大量,積極地為他們做出幫助和指導,尤其是對“三新”教師,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指導他們備課、上課,努力為他們提供學習和教研的平臺,使“三新”教師盡快成長起來。對于學生家長,做到熱心接待,坦誠相見,積極溝通,消融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芥蒂,為辦社會滿意、家長滿意的學校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丁桂英. 小學教師以愛進行德育教育策略[J]. 赤子(上旬),2016,(22).
[2]王玉芬. 對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探討[J/OL]. 中國培訓,2015,(18).
[3]覃錦玉. 淺談農村小學教師應如何做好德育教學工作[J]. 學周刊,2015,(04).
[4]王香靜. 德育教育是小學教師的必修課[J]. 新課程學習(上),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