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勇
山東省肥城市湖屯鎮(zhèn)初級中學
信息技術是近年新開設的一門課程,該課程日漸重要。信息技術課的主旨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良好的課堂紀律能使老師有效地教,學生有效地學,是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保證。而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一部分學生卻只喜歡玩游戲、玩QQ,而不熱衷于學習。這種現(xiàn)象的產生多是因為這部分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或沒有了興趣,或者是學生的思想認識不夠。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試著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有時會有良好的效果:(1)學生機安裝還原卡并采用自動還原的方式;(2)通過反面典型教育學生,讓他們深刻認識到沉迷于游戲會造成的嚴重后果;通過談心疏導學生,淡化他們的游戲情結;(3)通過屏蔽、監(jiān)控等技術手段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減少學生下載、安裝、運行游戲的機會;(4)分配給學生一定時間玩游戲,但前提是先完成學習任務,等等。
眾所周知,漢字輸入訓練是一項機械、枯燥的教學內容。有的學生往往在學會了輸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時間反復練習,這樣就不容易再提高輸入速度。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建議創(chuàng)設一種愉快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練中學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首先進行指法訓練。對照實物讓學生認識鍵盤,并講解鍵位及指法要求,接下來我為每一臺學生用機安裝打字游戲軟件。各式各樣的打字游戲馬上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學生們尤其喜歡“警察抓小偷”練習指法,通過幾次游戲比賽,學生很快就能記住指法與鍵位。然后就可以教會學生漢字的輸入方法,進入實際訓練。以后可以再安裝上漢字輸入的測速軟件,搞幾次分組或全班學生的輸入競賽,調動起學習的熱情。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該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xié)作的學習活動。我在教學過程中將每一階段的學習任務明確化、通俗化、具體化,讓學生每次上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任務,上機時確有事做、確有收獲。例如,在學習Word表格制作時,我要求學生制作一張精美的課程表;在學習網頁制作時,我要求學生制作班級網頁,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任務”驅動下進行學習,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任務,從而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而相應的信息應是與初中學生各科的學習內容相關的知識,這就產生了信息技術課程如何與其他學科課程整合的問題。現(xiàn)代教育引入了以計算機為主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提出了以超媒體方式組織教學信息的思想,這就為信息技術課程與其它學科課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手段。將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作為載體,把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去,從而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又能培養(yǎng)學生解決其他學科問題的綜合能力。結合初一語文教學,我校采用的“計算機與語文識字教學整合”就是一個比較成功的例子。它主要是利用多媒體識字教學軟件,讓學生觀看生字的筆畫、筆順、部首、間架結構、正確讀音和漢字編碼,同時跟隨教學軟件進行聽、說、讀、寫、打(打字)的訓練,通過人機交互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檢查和自我提高。
信息技術課更主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應當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充分利用現(xiàn)有工具軟件,進行拓寬知識面教學,信息技術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而實際應用卻是無限發(fā)展的,軟件的開發(fā)應用日新月異,能否利用工具軟件進行加工處理所需信息,是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重要體現(xiàn),如圖形圖象的制作、聲音文件的處理、簡單動畫制作、網頁制作、防毒殺毒等,拓寬這些知識面對學生的發(fā)展能起促進作用,因此,教學中要有意穿插工具軟件教學,教學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讓學生對各種對象處理有一個了解也就足夠了,這些工具軟件的學習不僅不會給教學效果帶來不利,而且能鞏固所學知識,促進各種基本操作及應用能力的發(fā)展。
以上是我在認真學習新課改理念后,結合幾年來在初中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輔導工作中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取得的成績的經驗性的總結,對信息技術教學提出的一點看法和見解,旨在為教學領域中存在此類困惑的老師們以借鑒和交流。如何將新課程理念滲透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尚需要對新課程理念進行深入細致的學習、理解實踐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