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華/渭南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教育行業(yè)也必須要做出適當的創(chuàng)新改進。而在我國教育改革過程中,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國家課程起到有效的補充作用,同時也對我國在教育行業(yè)中發(fā)展多元化教育以及特色教育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本文根據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對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要求,結合當前武術教學現狀,以陜西紅拳的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作為重點研究對象,并通過對教師與學生發(fā)放問卷調查的形式找出學校進行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關的建議。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在校本課程中包括對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工作都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tài)。對陜西民族傳統體育資源校本開發(fā)研究工作,主要是為了將體育課程資源進行充分的挖掘,從而搭建起全新的課程體系,并為現如今陜西民族傳統體育的課程開發(fā)工作提供一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論性指導,同時也能夠將傳統民族體育的價值充分發(fā)揮出來,并對當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豐富補充,從而促進我國的教育改革工作不斷發(fā)展。
對陜西民族傳統體育資源校本開發(fā)研究工作的基礎就是對陜西省民族傳統體育資源進行分析,而筆者在分析陜西民族體育文化資源基礎上,與渭南市區(qū)中學武術教學的現狀進行了結合,同時針對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紅拳校本課程開發(fā)作為案例進行研究,相關人員通過運用實驗比較以及文獻研究法等方式對紅拳課程開發(fā)與實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將有關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各種理論進行了綜合應用,從而使民族傳統體育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同時在此基礎上開發(fā)出更具有陜西民族文化特色的體育校本課程,從而對國家課程以及地方課程內容的不足形成一種補充,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陜西省民族傳統體育的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工作提供具有實踐性的參考依據。
首先組織研究人員對紅拳經典套路,以及紅拳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了學習,并對其加以創(chuàng)新,紅拳是陜西省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拳種,該拳種姿態(tài)優(yōu)美,勁力飽滿,外柔內剛,拳架工整,對關中文化的精髓能夠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研究人員在渭南市杜橋中學、瑞泉中學、渭南高級中學、渭南隴海中學,渭南希望高中五所學校,每個學校選取兩個自然班進行紅拳教學工作,然后再由學校的老師對學生發(fā)放問卷調查,研究人員最終根據問卷調查的內容進行分析探討,不斷完善相關的評價體系,開展教學實踐工作,同時也要協助學校開展紅拳比賽活動,確保課間活動以及課外活動能夠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陜西省中小學實施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完整教學體系,有效彌補在現如今陜西中小學校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沒有特色的教學問題,將陜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fā)揚光大。
相關人員在研究過程中將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個案研究法、問卷調查以及數理歸納統計法進行了有效的結合,從而確保陜西民族傳統體育資源校本開發(fā)研究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2)專家訪談。訪談渭南市教育局有關領導、渭南武術協會的有關專家及渭南市中小學部分體育教師和領導,認真聽取其對陜西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校本開發(fā)現狀的認識分析和對本次研究設計的建議。
(3)個案研究法。結合新時期青少年身心特點,對傳統的紅拳套路進行適當的改造和創(chuàng)新,編排適于當前中小學學校體育教學開展的紅拳套路并在選取的渭南市杜橋中學、瑞泉中學、渭南高級中學、渭南隴海中學,渭南希望高中五所學校進行課程實踐。
(4)問卷調查。制定學校教師與學生的調查問卷,首先經過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檢驗,由組內成員對課程開發(fā)實踐的學校教師與學生進行調查,其中教師問卷20個,學生問卷400份。
(5)數據歸納統計法。對收集到的相關數據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根據數據處理結果進行邏輯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高中生對陜西紅拳的興趣比較濃厚,也樂于接受傳統文化的學習。這給民族傳統體育的校本課程開發(fā)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也豐富了校園的文化生活。然而,在調研訪談中也了解到民族傳統體育融于學校體育教學存在突出的問題和薄弱環(huán)節(jié)。
(1)教育觀念方面。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對民族傳統體育資源校本開發(fā)的重要性認識方面認為沒有必要的占到40%,認為有必要占到50%,還有10%的教師認為可有可無。學生對紅拳融于體育教學的態(tài)度調查顯示,認為很有必要的學生占到23.2%,認為有必要的占到41.2%,認為沒有必要的學生占到35.6%,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還是樂于參加紅拳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相對較高,在對部分學校的有關領導的訪談中了解到,大部分的學校領導以及體育教師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是認同的,但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其效果并不理想。
改革系統性、協調性的強化路徑與對策 中共中央黨校“以改革的系統性和協調性推動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化”課題組 (10.5)
(2)教學工作計劃方面。根據調查數據結果可以得出,有60%的學校都沒有對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的計劃,只有40%的學校有開發(f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校本課程的計劃,但還沒有進入實施階段??傮w來說學校對于傳統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工作的態(tài)度并不明確。
(3)教材方面。在陜西省體育教學工作過程中,通常使用的教材都是以國家統編教材為主,而學校自編教材以及省編教材為輔助教材?,F行的體育教學工作中,所使用的體育教材中大多數對民族傳統體育都沒有涉及,調查中了解到有民族傳統體育教材的學校占到20%,無相關教材的學校占到80%。訪談中了解到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將民族傳統體育內容進行合理的加工然后引入到體育教學中,但沒有相關指導工具的指導。絕大多數的體育教師都認為現在所使用的體育教材中的內容缺乏一定的民族特色,太過于重視競技體育。
(4)師資隊伍方面。調查顯示,現有的武術教師師資隊伍中,年齡在24-35歲之間的教師占40%,36-46占到45%,47-57占到15%,教師職稱初級占到35%。中級占到55%,高級占到10%??梢钥闯?,教師的年齡段多集中在中青年,職稱以中級職稱為主,教師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水平有限。
(5)民族傳統體育相關培訓方面。調查顯示,將近80%以上的體育教師對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校本開發(fā)研究工作的了解認知不全面,僅僅只是停留在知道一點和一點都不了解的程度上。大約有60%左右的體育教師在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工作方面的工作能力相對較差。大約有70%左右的體育教師并未參與過任何民族傳統體育的課程培訓以及活動培訓工作,但是絕大部分的體育教師都有著強烈的參與課程培訓的意愿。
(6)學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認知方面。調查顯示學生雖然進行了紅拳學習,但對紅拳文化不了解的占到10.2%,了解一些占到41.3%,了解占到32.4%,很了解占到16.1%,可以看出,由于授課教師自身紅拳文化知識的欠缺,在紅拳技能傳授中不能將文化內涵融于課堂教學中,形成了大部分的學生都對民族傳統體育認識不深刻,并且在獲取與民族傳統體育相關的知識時也大都是消極的態(tài)度,積極主動獲取相關知識的態(tài)度淡漠。
(1)當前民族傳統體育融于學校體育發(fā)展是大勢所趨,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必然形式,陜西紅拳融于體育教學,豐富了學校體育文化生活,對當前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與發(fā)展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2)將紅拳融于體育教學,學生樂于接受和學習。學習的積極性也比較高,但教師的水平有限,不能滿足學生對紅拳文化的渴求。
(3)當前陜西體育課程教材中大多數對民族傳統體育都沒有涉及,更加缺少特色性的體育運動項目
1、及時轉變教育觀念
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及時轉變教育觀念,樹立起將民族體育與學校體育相結合的觀念,必須要將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工作融入到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提高陜西省教育部門相關人員以及學校領導層對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視,提高決策部門對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工作的支持度,在體育教學工作中積極開發(fā)符合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使陜西省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內容更加充實。
2、制定科學合理的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有助于對教學工作及時進行總結,并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從而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必須要對本校的體育教學現狀以及學生的興趣需要進行有效的結合,從而制定出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教學計劃。
3、加強教材建設
在選編教材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確保教材的選擇符合本校的師資情況、環(huán)境條件以及區(qū)域經濟情況等。要確保教材內容對學生來說是易于掌握的,同時也是便于參加的項目內容。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想要將民族傳統體育發(fā)展為陜西體育教學課程資源的一項重要前提,就是需要廣大體育教師對民族體育知識技能進行熟練的掌握。陜西省教育相關部門應當不定期的針對各大學校體育教師開展民族體育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培訓,以紅拳為例,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創(chuàng)編紅圈套路,并對陜西省不同階段體育教師組織培訓、考核。建立起強大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師隊伍。
5、吸引學生參與民族傳統體育的學習
想要做好民族傳統體育的校本課程教學工作,不僅需要教師轉變觀念,提升技能,同時也需要通過學校體育文化活動如團體操、早操、武術比賽等形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民族傳統體育的相關知識講解,讓學生提高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學習興趣。
6、加強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相關研究
體育教師應不斷學習,深入研究陜西省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工作,不僅有利于促進學校的主流文化形成,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強民族傳統體育的教育功能,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增加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度。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陜西省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資源將會以自己自身獨有的魅力,充分發(fā)揮自身在教育行業(yè)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