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凌飛/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馬克思主義內生的時代性定義,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后繼者們所繼承和發(fā)展的,同時是不斷吸收人類發(fā)展歷史上一切優(yōu)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身的過程。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形式與內容。
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性的根源,在于實踐的永恒性。在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他們依據時代發(fā)展,自身認識深化、實踐內容對馬克思主義體系不斷進行完善,修正甚至于批判。
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歷經三個世紀的發(fā)展,跨越中西文明,它的火種一經種下,就燃燒在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道路上,始終在黑暗中指引著革命者的方向。這樣根植時代的理論,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因時而變,因世而改的不斷自我革新,自我發(fā)展的,自我批評的唯物主義理論。
馬克思主義所蘊含的基本原理普適的運用于我們認識世界的世界觀,改造世界的方法論之中。但馬克思主義不是萬能公式,每一道歷史題,都具有多可能解,如何找準最優(yōu)方案,它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結合具體時間、地點、條件來作答。解答的內在要求的第一要素,就是馬克思主義時代精神的理論發(fā)展。離開具體的歷史條件,我們就會不可避免的陷入歷史唯心主義。經過長期的、艱苦的、卓絕的斗爭,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的革命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它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國領導集體,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精神——毛澤東思想,同時也被吸納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時代精神,完善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的具體實際,歷史發(fā)展相結合。中國走到現今的歷史關口,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全球化日益緊密的今天,和平發(fā)展是時代主題,但美國出現逆全球化,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加緊對我科技封鎖,軍事威脅,經濟打擊,全方位多領域施壓,試圖遏制我國發(fā)展。
通往成功的路上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出,事物發(fā)展的曲折性作為發(fā)展中的內在矛盾難以避免。
作為世界上一枝獨秀的馬克思主義大國,我們必須要回答的一個首要的、根本性的命題就是:社會主義大國中國的發(fā)展路徑到底在哪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何實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路徑,就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警惕四個危險,改進四個不足,才能在實現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航路上絕不偏離航道,絕不觸險碰礁。
所謂時代,是一個名詞,本質上,它是一個動詞。時代是永續(xù)變化發(fā)展的。計劃經濟在建國初期極大推動了我國的工業(yè)建設,然而僅僅不到三十年,計劃經濟的種種弊端逼迫我們堅定了改革開放的決心。他國模式未必適合我國模式,過去的經驗不代表現在也能成功。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性在變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方法也在變化。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碩果僅存的社會主義大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他人可以借鑒。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發(fā)展的道路,必須毫不動搖的堅持馬克主義思想指導下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條件就要求我們以矛盾的觀點觀察時代,從國內外形勢,地緣格局上抽絲剝繭,理清千頭萬緒,掌握事物背后的普遍性聯系。通過唯物主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觀分析國家、文明、民族、政治間的普遍聯系和背后的歷史根源。觀察在推動時代發(fā)展的利益流動,抓住利益與文化間聯系的紐帶。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絕非坦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我們會遇到一個又一個攔路虎,障礙石。找準病灶,方能精準下刀,克服艱險,橫渡難關就需要我們認識時代特點、分析時代條件。系統的觀察時代環(huán)境,把握系統分析的原則,正確看待我國經濟改革轉型中帶來的一系列不可避免問題,明白伴隨而來的轉型陣痛的根源機理。從而根據時代條件,從容應對,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蹄疾步穩(wěn),行穩(wěn)致遠。
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認識世界,把握時代脈搏,厘清時代變化方向與思路。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閣中的白首太玄經,它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解讀時代的工具書,更是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上前進的指南車。人的生存發(fā)展,立足于具體環(huán)境條件。中國向哪里前進,必須要根據具體時代背景,明晰我國身處的國際環(huán)境,吃透國內形勢,因時而變,因勢而為。伴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生產關系發(fā)生了變化,我們必須透過現象,挖掘出現象背后的社會本質。在實現全面小康的歷史節(jié)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充分說明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有了一個大的提高,人民物質財富逐漸豐富。同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指出,更加突出的問題是我國發(fā)展的不平衡。
在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堅決抵御變色變質的風險。這要求我們以堅定徹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來指導我們的工作,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發(fā)展的眼光,將系統統籌的方法運用到我們的實踐中去。
縱觀中外古今,茫茫歷史長河中,出現過無數具有輝煌歷史的強大王朝帝國,然而都消失在了歷史的迷霧中,漸行漸遠,只留下歷史的殘垣斷壁讓人不勝唏噓。毛主席曾回答過歷史周期律的問題。跳出歷史周期,所必須回答的問題首先是代表誰的利益,為了誰的利益。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誰就始終擁有最廣博的執(zhí)政基礎。誰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奮斗,誰就始終能得到人民的擁戴。人的發(fā)展決定社會的發(fā)展,人的建設決定黨的建設。
70多年來,我們黨在執(zhí)政過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功,關鍵在于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100多年來,隨著馬克思主義時代性與時俱進的發(fā)展我們誕生了毛澤東思想,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給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注入時代精神,賦予了勃勃生機。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人類發(fā)展大勢,適應時代要求,體現了鮮明的馬克思主義時代性,堅持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達到了繼承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統一,在新時代書寫出理論創(chuàng)新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我國社會發(fā)展呈現出的階段性特征和中國發(fā)展起來后出現的新情況,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歷史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理論和實踐結合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怎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回答這一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總書記在馬克思誕辰紀念大會指出:“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使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奇跡。”
在實踐中堅持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不斷發(fā)展的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思想,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堅持和把握馬克思主義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始終以人民的利益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不斷根據新的實踐發(fā)展,解讀時代變化,不斷深化認識,總結經驗,把科學理論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物質力量。從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