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志宇
河南省南樂縣城關鎮(zhèn)初級中學
在初中語文閱讀課教學實踐中,只要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一定能夠為學生的語文閱讀課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從而達到提高閱讀效率,發(fā)展學生素養(yǎng)的目標。
只有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會讀書,學生閱讀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做到“三個結合”,即課內外有機結合;泛讀與精讀有機結合;讀書與筆記有機結合。其次,要上好各類閱讀指導課。(1)上好讀前指導課,如文學導讀、名著導讀、同主題導讀等。(2)上好讀中交流課,在質疑解難中把學生的閱讀向縱深引進。(3)上好讀后分享課,引導學生將閱讀的成果在班內展示與同伴分享,相互借鑒、提高。
閱讀方法眾多,因人而異,因書而宜,應倡導學生進行開放式讀書、個性化讀書,不拘泥于傳統(tǒng)方法。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不提高。在閱讀課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后三個階段下功夫。閱讀課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生什么問題,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么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課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愿望。當學生懷著某種愿望或為達到某種愿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閱讀課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1.要讓學生會選擇。一方面要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教師不僅要向學生提供或推薦優(yōu)秀的讀物,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家長的指導,使其配合教師,教會學生選擇積極的、思想健康的讀物。另一方面,還要教學生在有益的讀物中學會選擇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2.給學生以適當的“強制”。通過來自教師或家長的適度外部強制,逐步使學生過渡到自我“強制”,即強制自己按照良好的閱讀態(tài)度、方法去閱讀。這樣,就會使習慣成自然。
3.要重視抓好開端,由易到難,逐步養(yǎng)成。首先,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向他們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做到循序漸進。其次,教師一旦提出某種要求,就必須堅定不移,尤其是在個別學生身上表現出不良傾向的時候,更要嚴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師要堅持以正面引導為主,留心發(fā)現學生因閱讀而取得好效果的典型,給予積極正確的評價,使其樹立榜樣,影響其他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為了達到“以讀促思、以思促說、以說促寫”的目的,收到“閱讀”、“思考”、“表達”交叉應用的效果,可嘗試如下活動。
1.美文推介活動。讓學生從自己的課外讀物中選取一篇認為最好的文章,推薦給全班同學。這樣,推介者為了向其他學生介紹該文,必須深入透徹地閱讀,而其他學生聽了介紹后,如果產生興趣,也會找來細細一讀;即使不去讀的學生,聽了介紹,也對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從而達到以活動促進閱讀的目的。
2.文摘和讀書筆記的交流活動。定期組織閱讀摘記和讀書筆記的交流,這既是閱讀方法的交流,也是對閱讀效果的檢驗,有利于促進閱讀的進一步開展。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給予學生展示、交流閱讀收獲的舞臺,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從中感受掌握知識和收獲的喜悅,又能進一步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從而有效地提高閱讀效率。
1.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閱讀交流活動。定時組織開展“成語接龍”、讀后感展覽等活動,并開展閱讀星級評定,將閱讀的質和量作相應的規(guī)定,分別設為一星到十星的等級,只要達到相應的目標,及時定級或升級。
2.組織編輯手抄報。手抄報集學生的讀書、編輯、繪畫、書寫能力于一體,還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讀書所得。每次安排手抄報內容時,教師要根據主題,提出相關的編輯要求,有意識地指導有關讀物中的內容。學生按照要求,發(fā)揮自主作用,尋找相關的讀物,完成手抄報的編輯。定期評比,逐步提高要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多讀書、多積累、善于收集的好習慣。
3.開展師生、家長共讀活動。作為閱讀的指導者,教師要堅持將讀到的好文章分享給學生,將積累下來的期刊借給學生,以自己的行動帶動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經常組織師生讀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書,擇時開展讀書研討,讓教師在交流中掌握學生的讀書愛好,讓學生有機會在家長面前充分展示讀書的才能。
4.開辟宣傳園地。充分利用教室墻報、黑板報,以“閱讀之星”、朗誦比賽等方式,讓閱讀課教學的體驗留下痕跡,珍視、鼓勵閱讀體驗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