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琴
急性咽炎主要是因受涼、勞累、不良生活習慣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病毒和細菌入侵引起的以咽喉黏膜、黏膜下組織和淋巴組織的炎癥為主的疾病。該病呈季節(jié)性分布,常以冬春季節(jié)多見,該病起病急,初期表現(xiàn)為咽部干燥,繼之疼痛、聲音嘶啞,咳嗽、吞咽時疼痛加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1]。醫(yī)生查體見咽喉部腫脹、彌漫性充血及咽喉壁出現(xiàn)白色點狀滲出物,臨床治療主要以對癥治療,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禁煙酒等,但病情反復[2]。本研究旨在探討自擬清咽利喉湯治療急性咽炎的療效。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療急性咽炎的120例患者臨床資料,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27~64歲,平均年齡(51.32±3.21)歲;病程4~48 h,平均病程(28.56±2.56)h。觀察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26~65歲,平均年齡(50.34±3.15)歲;病程5~48 h,平均病程(29.21±2.35)h。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診斷標準1)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3]中關于急性咽炎的診斷標準:起病急、咽部干癢、腫痛,吞咽時有阻礙感;咽部有黃白點膿狀物滲出,咽部組織紅腫,淋巴結(jié)腫大并伴有壓痛;發(fā)熱、頭疼;實驗室檢查見白細胞升高。2)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耳鼻咽喉科學》[4]第5版教材及國家中醫(yī)藥管局2012年版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的風熱襲肺證診斷標準:①主癥:咽部干燥、灼熱伴隱痛、吞咽不暢,進行性加重,懸壅垂色紅、腫脹、喉底紅腫,或伴顆粒凸起;②次癥:咳嗽、膿痰、頭疼發(fā)熱。舌質(zhì)脈象:舌苔薄白、脈浮數(shù)。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西醫(yī)診斷標準者;②符合急喉痹(風熱襲肺證)的中醫(yī)診斷標準;③病程≤48 h。2)排除標準:①伴其它急性喉部疾病者;②伴急性傳染病者;③合并其它喉部疾病者。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復方硼砂溶液(上海運佳黃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772)含漱,羅紅霉素膠囊(吉林省九陽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70206,規(guī)格:0.15 g)口服,150 mg/次,2次/d。觀察組采用自擬清咽利喉湯治療,藥物組成:柴胡、蟬蛻、紫蘇葉、厚樸各12 g,大青葉、金銀花、石斛、麥冬各15 g,黃芩、僵蠶、法半夏各6 g。隨癥加減:伴發(fā)熱者加防風12 g,蒲公英15 g;咳嗽咳痰者加竹茹、川貝母各12 g,伴頭痛者加葛根、羌活各9 g。用法:加水煎服,3次/d,治療期間忌寒涼、辛辣、煙酒。2組患者均接受為期1周的治療。
1.5 觀察指標1)證候積分: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周后對比2組證候總積分;2)癥狀改善情況:比較患者咽部疼痛、咳嗽咳痰、干燥癥狀消失時間;3)不良反應:比較治療期間出現(xiàn)不良反應情況。
1.6 療效評價標準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6]中評分標準,以積分的形式評價療效,主要、次要癥狀均以4級計分,0分代表無癥狀,1分代表輕度,2分代表中度,3分代表重度,舌質(zhì)脈象不計分,總積分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根據(jù)上述標準評估療效:痊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積分減少率≥90%;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積分減少率≥60%且<90%;好轉(zhuǎn):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積分減少率≥30%且<60%;無效:臨床癥狀沒有好轉(zhuǎn),積分減少率<30%。總有效率=(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證候積分觀察組治療1周后證候積分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證候積分比較 (例,
2.2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治療1周后,觀察組癥狀消失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1周后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例,
2.3 臨床療效觀察組臨床療效98.33%(痊愈50例,顯效7例,有效2例,無效1例)較對照組高83.33%(痊愈30例,顯效10例,有效10例,無效10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107,P=0.004)。
2.4 不良反應2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
急性咽炎是五官科常見癥之一,臨床治療主要采取對癥治療,但該病易反復,容易繼發(fā)細菌感染,因此西醫(yī)在選擇抗生素用藥上,若等待細菌培養(yǎng)結(jié)果,容易錯失最佳的治療時間,導致炎性細胞浸潤,逐漸纖維變性,侵及黏膜下層甚至肌內(nèi)層,因此積極治療本病尤為關鍵[7]。臨床治療用藥方案較多,主要是因為其致病菌種類較多,故治療效果不佳,因此尋找一種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案用于治療急性咽炎極為重要。
急性咽炎根據(jù)中醫(yī)辨證法屬“急喉瘖”范疇,多因風熱或風寒犯肺致聲門開合不利,壅滯于咽喉,導致咽干、痛,聲音嘶啞咳嗽咳痰等癥狀[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1周后,觀察組證候積分比對照組低,各癥狀消失時間比對照組短,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可見在急性咽炎治療中使用自擬清咽利喉湯具有療效顯著、癥狀消失快等優(yōu)勢。分析原因為,復方硼砂溶液具有抗菌防腐、除臭、緩解局部癥狀等功效,常用于治療口腔炎癥,但由于其只能緩解表面癥狀并不能從根本上清除炎癥,根據(jù)生理解剖結(jié)構(gòu),其對咽部抗炎效果較局限,所以臨床用于治療急性咽炎,有時效果并不能達到期待值;羅紅霉素為新一代大環(huán)類脂類抗生素,臨床廣泛應用于咽炎及扁桃體炎,是細菌蛋白質(zhì)合成的抑制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支原體、衣原體具有較好的抗菌作用。觀察組采用自擬清咽利喉湯治療急性咽炎,其主要功效為清熱化痰、解毒利咽,方藥組成:柴胡、蟬蛻、紫蘇葉、厚樸、大青葉、金銀花、石斛、麥冬、黃芩、僵蠶、法半夏,方中柴胡、金銀花、黃芩、法半夏清熱化痰;大青葉、僵蠶解毒利咽;石斛、麥冬瀉熱生津;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共奏清熱利咽、宣肺祛痰功效,使咽部得養(yǎng),諸癥緩解?,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柴胡具有抗炎、抗病毒、解毒的作用;金銀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熱、調(diào)節(jié)免疫等作用;紫蘇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過敏等作用;厚樸具有抗菌抗病毒、抗過敏等作用;大青葉具有較強的抗菌、抗病毒、增強機體免疫力、解熱、抗熱、利膽等作用;石斛在增強免疫力、抗腫瘤、抗氧化、抗疲勞、降血糖、生津、鎮(zhèn)咳等方面有多種功效。清咽利喉湯在加減用藥上具有很大靈活性,針對患者癥狀不同,進行針對性的藥材加減,充分體現(xiàn)中醫(yī)辨證論治思想,使機體陰陽調(diào)和,處于平衡狀態(tài)[9]。且2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表明自擬清咽利喉湯安全性較好,患者可耐受,利于健康恢復。
綜上所述,將自擬清咽利喉湯應用于急性咽炎患者,能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且安全性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