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義 凌月蓮 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要加強理論武裝,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
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課工作會議當中多次強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因此,高校扎實的推進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進教材、走進課堂,最終走進大學生的頭腦,深刻的影響大學生的“三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親和力、針對性的提升直接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直接關系黨的思想傳播力度以及深度,所以全方面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以及針對性至關重要。
按照教育部相關要求,我國高校都開設了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學生數(shù)量較大,課程體系以及內容較為完善,覆蓋面十分的廣泛。盡管做到了全方位的覆蓋,多層次的教育,但是總體的教育方式十分的單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對于學生的影響效果也不是十分的明顯,嚴重的制約了高校思想工作的整體性發(fā)展。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都是利用傳統(tǒng)的教材進行課程的教授,教育教學的方式十分的單一,并且學生對于比較枯燥的政治理論極度的缺乏興趣。盡管目前大部分學校已經(jīng)開展了視頻教學,戶外實踐教學等等,但是總體來說還是缺乏新意,并不能夠滿足當前學生的需要。
當前,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設置已經(jīng)十分完善,從教材到教學體系的建設已經(jīng)能夠滿足各類學生層次的要求,并且各大高校也在不斷的探索新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但是目前面臨的問題依舊十分的明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方式十分單一,主要采用期末理論考核的方式,過于重視知識點的記憶,而忽視了過程性考核,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德育的重要性,忽視了對于學生三觀塑造的效果,這也就直接導致學生對思想教育課程的理解較為片面,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僅僅是一門課程。
前文提到,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覆蓋面較廣,學生數(shù)量眾多,但是教師的數(shù)量相對來說較為匱乏,師生配比嚴重失調,往往一名教師需要面對上百名學生,無法進行針對性教學,無法根據(jù)學生的層次進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也就是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老師講授的方式方法遭到了嚴重的制約。目前,我國的高校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授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一周一次課,課時量較少,多個層次的學生集中在大教室上課,所以教師無法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學生更無法結合自己的需求進行學習,因此兩方面都受到了嚴重的抑制。
從上述現(xiàn)狀中不難看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親和力以及針對性。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必須要從親和力以及針對性兩個角度出發(fā)。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設置需要多元化,按照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設置,而不是千篇一律,忽視學生的主體性。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認知能力、三觀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完全采用相同的方式進行并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其次,完善課程考核方式,強調過程性考核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并不是單純的對知識點進行灌輸,而是應該需要以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全面完善學生的思想品德,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為目標,過分的重視對于知識點的考核完全是舍本逐末,并不能夠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體現(xiàn)其價值。因此需要盡量的使用過程性考核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考核,并且過程性考核能夠更好的展現(xiàn)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效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親和力以及針對性需要多角度考慮,多層次的進行創(chuàng)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進一步提升我國大學生思想品德修養(yǎng),樹立正確三觀的重要方式,也是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重要舉措。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以及針對性,是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教學方式,改善教學理念,才能夠更好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確保學生學得快,教師教的好,讓馬列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的深入人心,發(fā)揮其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作用。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來說,應該積極性思考新的教學方式,為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以及針對性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