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聰 徐 時 王春霞/桂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三全育人”即指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該模式強調學生個人能力提升與個性發(fā)展的同時又著力于整體性地推動高校育人機制的形成和完善,即該模式與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理念高度契合。所以,高校思政教師應當以“三全育人”模式實施為契機,對其專業(yè)內的相關課程改革進行創(chuàng)新性研究。本文,以材料專業(yè)思政課程改革作為實例進行問題探析。
材料類專業(yè)旨在培養(yǎng)具有較高水平的材料裝備制造、材料加工、材料結構研究與開發(fā)等的社會應用人才,在當前技術背景下,該專業(yè)學生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所以加強對材料類專業(yè)學生的思政課程教學力度,幫助其形成和完善個人品德、職業(yè)道德、社會公德不僅有利于其個人的發(fā)展,更有助于推動社會的進步。但是反觀目前高校材料專業(yè)思政課程教學現(xiàn)狀,其中仍然存在著諸多亟需改善和加強的地方,以下以“三全育人”模式為框架淺談該專業(yè)思政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思政作為理論性較高的人文社科類課程,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僅對理論本身進行說教,該方式不僅不易于整體內容的教學,更會挫傷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材料類專業(yè)學生的思政基礎往往較為薄弱,若教師在理論內容方面不能夠正確合理地引導,無疑會讓學生覺得該課程空洞枯燥,進而產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叭恕苯虒W理念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地貼近內容、貼近學生實際,所以目前高校思政課程教學內容亟需創(chuàng)新和改善。
目前高校材料類專業(yè)思政課程教學現(xiàn)狀,其實際教學模式往往存在著如下弊端:由于受到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師只能夠照搬照抄書本上的現(xiàn)有內容,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會與學生產生過多內容方面的交流與互動;部分思政教師不能夠充分地利用先進科學技術,即不能夠利用計算機、網絡等工具豐富其教學模式。
基于目前高校育人機制,其課程教學考核方式直接決定了學生學習該課程時的態(tài)度、方式等。思政作為緊貼時代的思想引導類課程,其理應建立起全方位、立體化的能力考核機制,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進行全面地考察。但是反觀目前高校思政課程,其仍然停留在分數考核制,該模式對學生個性追求、個人思想意識形成等均極為不利。
目前高校思政課程均采用統(tǒng)一編制的教材,其在保障教學內容科學性與完整性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適應性的問題。在目前教學形式下,基于學生實際情況對思政課程內容進行適當地調整和完善是很有必要的。
在信息傳播日益多極化的今天,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面臨著諸多的挑戰(zhàn)。所以在此背景下,思政教師若仍然沿用傳統(tǒng)單一的課程教學模式難免達不到對學生綜合性地培養(yǎng)和教育。所以,“三全育人”模式下思政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就是課程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以下,以高校材料類專業(yè)作為背景闡述此類專業(yè)中課程模式改革的一般性研究,并簡要介紹目前思政課程中較為常用的新型課程模式。
思政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案例教學法。該方法即指教師通過大量詳述科學的教學案例,對課程中所出現(xiàn)的內容、理論等進行解釋和說明。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有利于提高思政課程的教學質量,更是貫徹落實“三全育人”中全方位育人的教學理念,同時為學生問題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大有益處。第二,鑒于材料類學生在思政課程之外缺乏對其內容的實踐條件和機會,所以思政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情景模擬法。該方法即指通過引導學生對部分理論內容進行模擬實踐,以達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進而實現(xiàn)對學生的綜合性培養(yǎng)。對于思政課程來講,情景模擬法可以將書本中原本枯燥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直觀,進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道德思維素質。第三,針對傳統(tǒng)思政課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交互性不足現(xiàn)象,所以思政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小組陳述法。該方法即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特定知識進行觀點陳述,進而提高相關課堂中的自主性、團隊性、交互性。由于思政課程內容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而小組陳述法恰好可以為學生表達觀點、提出疑惑提供平臺??傊?,該方法不僅有利于擺正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更有利于實現(xiàn)“三全育人”模式中的全員育人教學理念。
針對目前思政課程考核機制中存在的問題,思政教師應當給予充分地重視,因為考核機制不僅關系著學生對待課程的態(tài)度及持有的學習方法,更直接關系著整個課程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質量。材料專業(yè)思政教師應當從專業(yè)教學實際出發(fā),對其考核機制進行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新,切實提高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力度和深度。以下,簡要闡述材料類專業(yè)思政課程考核機制改革相關問題。第一,高校應當加強與社會的合作力度,其中特別是加強與學生實習單位的合作。此舉可以有利于高校建立起長效的學生能力考核機制,可以有效地突破傳統(tǒng)分數為主的考核模式。第二,思政教師應當基于學科特點,對材料類思政課程的目標、定位、觀念等進行確定和完善。因為只有對此類方面進行精準地把握,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學習質量和效果進行內容考核。第三,思政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課堂內外的交流聯(lián)系,切實了解學生實際學習、生活中所面臨的意識思想問題,進而為考核機制的完善奠定基礎。
高校思政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作為社會研究的熱點課題,每一位思政教師理應從自身所授學科實際情況出發(fā)進行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本文主要討論了“三全育人”模式下材料專業(yè)思政課程改革相關問題,文中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并就具體問題進行了一般性地措施研究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