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晨萍 杭州喬司職業(yè)高級中學 浙江杭州 310019
課堂評價機制是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標而采取的一種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課堂表現及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的教學機制。傳統課堂評價機制仍然以考察學生的考勤、作業(yè)完成情況、實驗實訓成果為基本內容。在中職課堂中,教師往往以是否完成實驗實訓任務為主要衡量標準。這樣的評價機制并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更容易造成兩級分化。因此,探尋一種更科學的課堂評價考核機制對學生進行系統評價是極其必要的。
“有效管理”,即有效管理理論,被廣泛應用于企業(yè)管理,而職業(yè)院校的學生培養(yǎng)方案以企業(yè)崗位需求作為重要參照,因此將“有效管理”應用于學生的職業(yè)能力評價過程是合理且有效的。
有效管理理論認為:對日常的時間及學習生活的管理應具有有效性;管理過程中必須著眼于貢獻,同時重視“長處”;應集中精力于少數主要的領域。
信息技術課屬于公共技能課,其宗旨在于促使學生掌握各工作崗位所通用的基礎技能,如:文檔編輯、表格制作、PPT設計等。從課程本質分析,公共基礎課程雖然沒有具體專業(yè)作為依托,但其實訓背景及情景設計卻具有豐富的應用與教學素材,因此,以有效管理理論作為指導課堂實踐的核心思想是合理的。針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職學生無法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便是管理。與職業(yè)教育的核心目標相匹配,即教師必須注重教學的成果,且應當引導并挖掘學生的潛力。
中職學生往往層次分明,分層評價有利于對學生的知識及能力水平進行有效的評估,并為下一步的教學過程提供指導意見。
SOLO分層評價理論是一種以分層描述為特征的質性評價方法。根據SOLO分層評價理論,學生對某個問題的學習成果依據其所表現的結構被由低到高劃分為五個層次,即前結構、單點結構、多點結構、關聯結構和抽象拓展結構。SOLO分層評價理論與基礎理論學科結合時,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其側重成果評價而無法較好的運用到實踐型學科的特性也對其應用產生了限制。SOLO理論僅僅分析學生所得到的答案,即學習成果,而未針對其學習過程,就其適用范圍分析,SOLO分層評價理論顯然更適用于培養(yǎng)學生理論素養(yǎng)的普通中等教育。
EOLP分層評價機制能有效的改變現有評價方式側重于結果的情況,促使評價機制向“側重過程、兼顧結果”的方向轉變,不再機械的針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改變“中職學生等于產業(yè)工人”的現狀,使得學生在職業(yè)技能越來越熟練的過程中,職業(yè)素養(yǎng)也同步提高,為職業(yè)生涯發(fā)展提供更多支撐。
使用EOLP進行分層評價,避免了傳統評價機制往往針對學習成果的弊端。職業(yè)教育的根本不是為了培養(yǎng)只會機械操作的產業(yè)工人,而是具有高技能人才,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不僅僅需要考慮成果,也同樣需要兼顧學習過程。
EOLP是對SOLO的改進,更側重于對學習過程的評價?;趯OLO理論中LO(Learning Outcome)的前溯,針對LP(Learning Process)而非LO形成一種過程評價機制,是亟待且有效的。但顯然,只有有效的學習過程,才能形成可觀測的學習成果結構,因此以Effectiveness代替Structure,同時對LP所表現的結構進行分層:
前結構層次前溯:學生消極對待學習過程,且并不嘗試理解問題或解決問題。該層次表示學生未進行任何有效的學習過程。
單點結構層次前溯:學生嘗試并試圖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并以完成基本學習任務為根本目標。該層次表示學生的學習過程部分有效,至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嘗試作出努力。
多點結構層次前溯:學生已經找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并嘗試找到其他解決問題的思路或關注到其他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該層次表示學生的學習過程基本有效,意味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成了單一任務或完成了基本目標。
關聯結構層次前溯:學生找到了多個解決問題的思路或關注到多個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并嘗試將這多個思路進行結合或者分析這多種因素間的關聯。該層次表示學生在該次學習過程中是有效的,其不僅解決了問題,并利用學習過程對探索能力進行了有效的提高。
抽象拓展層次前溯:學生嘗試總結解決同類問題的一般思路,并能逐步解決相似問題。該層次表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極其有效的,學生不僅利用本次學習過程解決了問題,并且對自身的探索能力、抽象能力等其他能力也進行了有效的提高。
據此,逐步構建并形成EOLP分層評價機制。
針對中職學生,傳統課堂評價機制在學生群體個性越來越鮮明的前提下已逐漸不再適用,且相較而言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诖?,本文以信息技術課的課堂評價作為切入點,面向中職學生群體,引入了“有效管理”相關理論,針對學生的分化現象,則引入了分層評價理論,同時為了兼顧學習學習過程與學習成果,對學習成果進行前溯,并以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取代了學習成果的可觀測性,最終形成基于“有效管理”的EOLP分層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