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勁松 廣州市海珠區(qū)江南中街道辦事處
母親孫鳳英,現年66歲,她是安徽肥東縣新河東崗的普通農民,從河南商丘嫁到安徽肥東以來,不識字、沒文化,卻養(yǎng)育了我們兄弟姐妹五個。母親一貫的樂善好施,崇賢尚德,言傳身教,在兒孫眼里,她就是學習楷模,永遠的榜樣。
只要尚存一口氣,也不能讓孩子沒書讀。
母親出生在河南商丘黃河泛濫區(qū)一個貧窮村里,6歲開始到地里放羊,業(yè)余時間也幫助父母帶帶弟弟妹妹們,一直到18歲出嫁到安徽。
“人要是不識字,就會啥也不懂,就是個傻子。”和我的父親出過幾次遠門,這些生活體驗,讓母親覺得還是讀書最有用。為此,她下定決心要讓自己的五個孩子做有文化的人?!氨仨氁顣义佡u鐵也要讀”母親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話語經常在我耳邊響起。
二姐李春霞,讀書成績很棒,但親戚們重男輕女,很多親戚都勸母親,別浪費錢供二姐讀書。理由就是女孩子長大嫁人,培養(yǎng)也是白培養(yǎng)。當時的社會風氣,在鄉(xiāng)下很少女孩子可以有讀書的機會。母親并沒有重男輕女,還是堅持讓二姐完成了學業(yè)。這在城市沒什么,但在鄉(xiāng)下卻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作為普通農民的父親母親,只能靠種地維持生計。母親在我們小時候就積勞成疾,體弱多病。雖然身體不好,但是不管什么臟活累活母親都做過,就是為了掙更多的錢供我們讀書。
如今,我們兄弟姐妹五人除了大姐李玉梅因家里條件實在不濟沒能如愿進入大學,其余的都大學畢業(yè),走上了各自的崗位。大姐早早地就幫助父母挑起了家中的重擔,沒能上大學成為母親心里永遠的痛。不過好在雖然我們沒有大富大貴,但也各自家庭幸福,每個人都在平凡中尋找到自我,在各自的崗位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沒有媽媽的努力,就不會有我們的今天。”二姐時刻謹記母親的恩德,也時常提醒著我們。
樂善好施,一心向善,做給子孫看。
母親自己過著簡樸節(jié)約的生活,可幫助別人一點也不含糊,她經常把自己的新衣服拿出來,成包拿給河南老家那邊遠方親戚或者不沾親的人?!耙郧皠e人幫我們,現在我們幫別人?!蹦赣H不僅說給我們聽,也做給我們看。
“點滴之恩,當涌泉相報”“好人比壞人多”“好人有好報”這是不識字母親經常教育我們的話。她經常看望困難時期曾幫助過自己的人?!皠e人給的哪怕是一點點的好處,媽媽一輩子都銘記在心?!贝蠼阏f,“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品質,對我們的小家庭都影響深遠。
多年來,在母親的感染下,我們通過捐助、救濟、資助等方式長期幫助著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希望略盡綿薄之力能使他們的生活有所改善。
“身正不怕影子斜”“要對得起黨,對得起國家,對得起人民”“好人有好報”……媽媽有太多樸實無華的話,烙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
樂善好施,一心向善,母親在兒孫中培育了崇賢尚德的淳美家風,潛移默化成良好家風,世代傳承。這就是母親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好人有好報,相信母親會健康長壽,永遠祝福母親。感恩母親的偉大,我們要做好本質工作,在平凡的崗位貢獻出自己應有的力量,像母親一樣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