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曼若
摘 要:隨著社會變遷,教育改革的深入,語文教育發(fā)生了變化。新課程改革后,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學科,語文課堂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文字運用能力培養(yǎng),更是與自身的邏輯思維與成長息息相關。所以,本文將通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價值、當前語文課堂存在的不足以及策略探究分析。
關鍵詞:語文課堂;有效性;策略
新課程背景下,教育觀念、教學目標、語文教學課堂都反應科學性、時代性、創(chuàng)新性與有效性。我國普通高中語文教育的目標是著力發(fā)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即在一系列的語言實踐中,運用并掌握語言特點及規(guī)律,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主要從課堂、學生、教師入手。
1 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價值
學生通過小學與初中的學習,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語文基礎知識與能力,另外,高中語文與高考掛鉤,又與考研,甚至是國外留學相關,所以,高中語文學習對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的功能。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前人經(jīng)驗,提高文化修養(yǎng),并建立起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語文學習就在于“積硅步,至千里;積小流,成江?!?。
2 當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現(xiàn)狀
近幾年,新課標提出以核心素養(yǎng)為本,實現(xiàn)學生的啟示性、陶冶性語文學習活動,小學至高中的語文教學更上了一個階梯。但是,當前的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第一,課堂缺乏啟示性,教師在教課時左啟發(fā),右提示學生回答標準答案,忽略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不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第二,教師在針對課文的重難點提出的問題無意義,或者問題中已包含答案。第三,教師備課不充分,課堂目標不清晰,教師講得盲目,學生也聽得一頭霧水。第四,教師上課方法單一,文章有不同的文體,不僅僅以講授法教學,有些教師又過分依賴教學媒體,這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造成阻礙。
3 探析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3.1 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直接影響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語文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可能覺得枯燥無味,也會遇到來自家長、考試的壓力,然而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提起興趣,激發(fā)自主學習。教師在導入課文時,可利用多種教學方法,且語文課堂不僅僅局限在教室中。如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一文,教師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親自感受秋天的蕭瑟與凄涼,這樣學生會從另一個角度感受作者的情感,從而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在舒適活潑的語文課堂學習氛圍中,學生也能了解到教師的豐富知識儲備經(jīng)驗,久而久之會對語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將轉(zhuǎn)變,課堂上也積極主動思考回答教師的問題,因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3.2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3.2.1 引導學生明確語文學習的目的
新課程下,高中語文學習不只是為了升學,學習也是一種終身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應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不是單單教師在課堂講課,例如,學習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研習任務群時,可設計多種促進學生個性化、主體化體驗的閱讀活動,如開展“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研習讀書報告會”,或者自主設計一份“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研讀情況”調(diào)查問卷,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與能力,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在創(chuàng)設交流研討活動時,切記主題與內(nèi)容貼合學生,不能脫離學生,學生確立了學習目的,學習動力更足。
3.2.2 幫助學生把握課堂主動地位
課堂上的主體是學生,實踐的主體是學生,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是教師臺上講,學生在底下聽,課堂的節(jié)奏由教師把握。但是,有效性的語文教學課堂是教師與學生相互合作的,單純教師的互動是達不到完整的教學目標。因此,幫助學生了解到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對提高語文教學課堂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學習習作時,教師可讓學生自主完成習作后,將一篇習作公開讓學生批改,提出不同的意見或看法,最后教師總結習作寫作要點。在課堂評價時候,評價的標準可從不同方案設置,并需與學生實際相結合,教師抓住了課堂的中心——學生,學生也因此受到鼓勵,充分發(fā)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所以課堂教育目標完美達成。
3.3 確立教師的協(xié)同作用
3.3.1 認真?zhèn)湔n,利用資源整合
備教案是教師必備的能力,而備好教案又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條件。在備課的時候,加強學科信息意識,提高資源整合能力,將高效地輔助課堂順利進行。設計高效的教學設計,從創(chuàng)新性的導入開始吸引學生眼球,產(chǎn)生學習興趣,再到教學過程的各環(huán)節(jié)緊湊銜接,最后整體總結,一節(jié)完美達成教學目標的語文課堂顯示出教學質(zhì)量,從而確保了課堂的有效性。
3.3.2 創(chuàng)設情景,促進語文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
語文的學習注重實踐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也要注重實踐性的培養(yǎng),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例如,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在生活中能接觸到各種學習的機會,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時,可布置學生留意身邊出現(xiàn)語言文字情景,并記錄下來,或利用信息技術資源,最后課堂上分享語言文字語法與見解。學生通過親自探究生活實際事例,保護好奇心與求知欲,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自覺意識,在此過程中,學生培養(yǎng)了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感度,學會了運用語文的方法,更是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能力。
4 結語
語文學習最終目的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人文修養(yǎng),成就終身學習的能力。當代背景下,實現(xiàn)語文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是重中之重,在此過程中,應注重教師、學生、課堂三者的協(xié)調(diào),真正實現(xiàn)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達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安娜.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漢字文化,2019,(16):131.
[2]宋吉威.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140.
[3]欒曉利.淺談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114.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2017《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