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心理距離對漢語安慰策略偏好的影響

        2019-11-13 05:38:26張志聰葉一舵
        心理研究 2019年5期
        關(guān)鍵詞:消極情緒負性話語

        張志聰 葉一舵 鄧 玨

        (福建師范大學(xué)心理學(xué)院,福州 350100)

        1 引言

        安慰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在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人們在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多,在遭遇打擊、挫折、拒絕和失敗等負性事件之后,許多人都會陷入悲痛、抑郁、悔恨、絕望和焦慮等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情緒會變得十分煩躁和郁悶,而要排解這些負面情緒,個體除了通過自我調(diào)節(jié)之外,同樣也需要從外界獲得理解、支持和安慰。安慰即是一種從外部給予個人緩解痛苦的精神鼓勵行為,能夠促進個體恢復(fù)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提供面對痛苦的勇氣,是人際間溝通交流常常使用的言語手段。在進行心理安慰時,我們不但要考慮被安慰者特殊的心理狀態(tài),而且要考慮到采用何種安慰方式和途徑,采用合適的安慰話語策略能直擊人心,增強安慰效果,而不恰當?shù)牟呗詣t可能會弄巧成拙。

        李佳源(2011)指出,研究安慰話語選擇策略可以從兩條路徑出發(fā):一是從語言學(xué)的角度,這個視角著重把安慰作為一種言語行為進行研究,關(guān)注安慰話語的語言屬性、規(guī)則等問題,如彭慧(2008)、曾鳳英和竇秋萍(2012)從語言本身出發(fā),在語言學(xué)的言語行為、禮貌原則、語用策略等理論框架下研究了漢語安慰言語行為策略;二是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在心理學(xué)的體系中側(cè)重通過實驗統(tǒng)計的方法來探究個體在安慰過程中不同心理反應(yīng)的差異性,驗證與區(qū)分安慰話語所達到的效果。如Kunkel(2002)研究發(fā)現(xiàn)價值觀、目標取向等心理變量對安慰效果有一定影響,Burleson(2003)通過實驗證實了心理因素和情景因素對不同安慰話語策略的交互影響,而目前在國內(nèi)從心理學(xué)角度研究安慰話語策略的文獻卻相對較少。在安慰的過程中,安慰話語是引起個體心理變化的手段與媒介,而對象個體的心理反應(yīng)分析是基礎(chǔ),安慰話語是否有效必須要通過對個體的心理反應(yīng)的分析進行驗證,因此要尋找到好的安慰話語選擇策略,取得最佳的安慰效果,必須要把語言學(xué)和心理學(xué)這兩種路徑結(jié)合起來考慮(李佳源,2011)。

        王姣(2014)根據(jù) Lazarus 和 Folkman(1984)和Gross(1998)提出的針對個人自我情緒調(diào)節(jié)的理論,把它們運用到針對消除他人消極情緒的安慰話語當中,認為安慰話語的表達可以是說話人幫助聽話人對消極情緒或問題進行重新評價,以一種更為積極的方式理解和處理情緒或問題的過程 (即認知重評),也可以是抑制聽話人消極情緒表達行為的過程(即表達抑制),或是將聽話人的注意力從消極情緒或問題上轉(zhuǎn)移到其他方面的過程 (即注意分配),并沿用了Lazarus和Folkman(1984)的術(shù)語,總結(jié)出了情緒中心應(yīng)對策略和問題中心應(yīng)對策略兩種安慰策略。其中以情緒為中心的策略又可以分為肯定消極情緒和否定消極情緒兩種方式,以問題為中心的策略可以分為:(1)直接否認問題存在;(2)分析問題,闡明道理;(3)解決問題,就引起消極情緒的問題提出建議、解決辦法。

        研究者認為,安慰行為的實施需要安慰者和被安慰者兩個主體的參與,兩者之間的安慰言語交際行為離不開他們之間的社會關(guān)系因素的影響,即二者之間心理距離的影響。心理距離是指個體參照此時此刻的自己的直接經(jīng)驗,主觀上感知到的事件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fā)生在誰身上以及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它包括時間、空間、社會距離以及可能性概率等(Stephan,Trope,& Liberman,2010)。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是指個體以自身為基準,個體感知到的,與他人的自我差異的大小或人際距離的親疏。通常,個體對與自己關(guān)系疏遠的他人會知覺為遠距離的對象,而關(guān)系親密的他人會知覺為近距離的對象(Liberman,Trope,& Stephan,2007)。例如自己和他人(任玉冰,杜秀芳,2018)、熟悉的他人和陌生的他人(Stone & Allgaier,2008)、相似的人和不相似的人(Liviatan,Trope,& Liberman,2008)、好朋友和陌生人(黃靜等,2011)等。心理距離已經(jīng)被證明會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 (Trope,& Liberman 2010)、 感覺 (Van Boven et al.,2010) 以及動機(Kivetz,Urminsky,& Zheng 2006; Laran 2010;Miller,1944)。牛忠輝等(2010)探究了心理距離與評價行為之間的相關(guān)性,得出人際關(guān)系親密度(即社會距離)能夠調(diào)節(jié)人們對他人行為評估的結(jié)論,即個體對于社會距離近的人的正性行為評價會相對較高,而安慰行為同樣作為一種正性行為,是否也會受到社會距離的影響,使個體對來自不同社會距離的人的不同安慰方式的接受程度會存在差異,這是本研究需要探討的內(nèi)容。

        根據(jù)解釋水平理論 (construal level theory,CLT),個體對于不同心理距離的對象的知覺表征不一樣。解釋水平理論認為,解釋水平既是一種人格特質(zhì),也可以隨著心理距離的變化而變化(Fujita,2008)。人們對于不同心理距離的事件和對象具有不同水平的解釋,對心理上遠距離的客體或事件的表征傾向于采用高水平建構(gòu),即抽象而圖式化的以及從有效信息中抽取其要點的去背景化表征,而對于心理上近距離的客體或事件的表征傾向于采用低水平建構(gòu),即具體而相對未經(jīng)組織的及對事件次要特征的背景化表征(Trope& Liberman,2010)。因此基于以上論述,可以假設(shè):來自不同社會距離對象的安慰行為在個體心理的解釋水平上可能存在著差異,進而會影響被安慰者對于不同安慰方式的接受偏好程度。具體假設(shè)如下。

        Hl:以情緒為中心的安慰策略選擇偏好上的主效應(yīng)顯著,被試更傾向于接受肯定消極情緒的策略。

        H2:以問題為中心的安慰策略選擇偏好上的主效應(yīng)顯著,被試更傾向接受提出解決問題建議的安慰策略。

        H3:在安慰方式的接受程度上,心理距離的主效應(yīng)顯著,即被試更傾向接受近距離安慰者的安慰。

        H4:心理距離與以情緒為中心的安慰策略對于被試選擇偏好上存在交互作用。

        H5:心理距離與以問題為中心的安慰策略對于被試選擇偏好上存在交互作用。

        2 實驗一:心理距離與以情緒為中心的安慰策略對接受偏好的影響

        2.1 實驗?zāi)康?/h3>

        探討在負性情緒中,被試對于不同心理距離的安慰者采用以情緒為中心的安慰策略時的接受偏好的差異。

        2.2 實驗方法

        2.2.1 被試

        選取被試160名,通過閱讀情景帶入材料篩選被試,讓被試閱讀情景材料后直接詢問其如果是材料中的主人公是否會產(chǎn)生負性情緒,如果能就繼續(xù)實驗,如果回答否則實驗終止。其中有8名被試情緒誘發(fā)不成功,即材料內(nèi)容不能引起其負性情緒。誘發(fā)成功率為95%,剩下152名被試都能從材料情景中體會到負性情緒,然后把這152名被試隨機分配到近距離組和遠距離組,每組各76名,其中近距離組男性 24 名,女性 52 名,平均年齡為 25.14±6.13 歲,遠距離組男性25名,女性51名,平均年齡24.89±7.88 歲。

        2.2.2 實驗設(shè)計

        采用2(心理距離:近距離(父母、好朋友)、遠距離(普通同學(xué)、陌生人))×2(安慰方式:肯定消極情緒、否定消極情緒)的混合設(shè)計,其中被試間變量為心理距離,被試內(nèi)變量為安慰方式,因變量為被試接受程度的得分。

        2.2.3 實驗材料

        2.2.3.1 情景材料

        情景材料通過預(yù)實驗的方法收集而來,首先通過開放式問卷收集了來自20個人描述的生活中的一些負性事件,通過整理后得到6個比較共同和常見的事件,例如失戀、面試失敗、考試未通過、被領(lǐng)導(dǎo)/老師批評等,而后通過讓30名被試分別對此6個事件的負性程度進行五級評分,根據(jù)評分結(jié)果最終選擇了“面試失敗”(M±SD=4.21±0.23)這一個事件作為實驗的情景材料。

        2.2.3.2 安慰方式材料

        安慰方式材料是根據(jù)王姣(2014)所總結(jié)出的方式進行設(shè)計的,由三名心理學(xué)和語言學(xué)的碩士研究生根據(jù)情景材料編輯安慰方式話語,然后進行綜合得到肯定消極情緒和否定消極情緒的正式安慰話語,再把這些安慰話語通過問卷方式發(fā)給15個人進行安慰方式有效性評分,即這種話語具有安慰效果的程度??隙ê头穸ㄏ麡O情緒這兩種安慰方式的有效性均分分別為 4.25±0.24 和 4.03±0.78,說明兩種形式的話語材料都有安慰效果。

        2.2.3.3 自評材料

        情緒和心理距離自評材料都借鑒前人研究中的方法,采用Likert分級評分的方式自評,負性情緒程度采用七級評分,1分為程度最低,7分為程度最高。心理距離自評材料通過五級評分詢問被試自己認為跟父母、好朋友、普通同學(xué)和陌生人之間的心理距離遠近,1分為最遠,5分為最近。因變量自評材料是5級評分,1分為最不能接受,2分為比較不能接受,3分為不確定能不能接受,4分為比較能接受,5分為最能接受。

        2.2.3.4 IOS量表

        采用牛忠輝等人(2010)改編的IOS量表(Aron,Aron,& Smollan,1992)控制心理距離。量表中兩個圓圈的重疊程度反映了自我與他人心理距離的遠近,圖片1表示兩人親密度為零,即心理距離很遠,圖片7表示兩人關(guān)系極其親密,即心理距離很近(見圖 1)。

        2.2.3.5 實驗程序

        先讓被試仔細閱讀指導(dǎo)語,然后閱讀實驗情景材料。之后,先讓被試假設(shè)自己是情景中的人物進入情景,讓其回答是否能體會到生氣、懊悔、委屈、遺憾等負性情緒,如果選擇否,則實驗終止,如果回答是,則讓被試自己評定在情景中體會到的負性情緒程度。完成情緒誘發(fā)后,讓被試分別閱讀兩種類型的安慰方式。主試將肯定和否定的安慰方式的閱讀順序進行了平衡。閱讀完其中一種安慰方式后,通過四種方式詢問被試,分別為當這個人是父母、好朋友、普通同學(xué)和陌生人時,你對這種安慰方式的接受程度有多高。在詢問之前先向他們展示IOS量表,讓他們理解與這四者之間的親密度。兩組被試分別接受父母和朋友的安慰方式問題與普通同學(xué)和陌生人的安慰方式問題,每個被試都需要回答四個問題。

        2.3 結(jié)果與分析

        2.3.1 對負性情緒激活與心理距離操縱有效性分析

        對兩組被試負性情緒和心理距離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樣本t檢驗,在負性情緒上近距離組被試的負性情緒分別為 3.71±1.13 和 3.51±0.99 (t=1.15,p>0.05),兩組被試引起的負性情緒并不存在顯著差異;兩組被試在心理距離操縱上,近距離(父母+朋友)與遠距離(普通同學(xué)+陌生人)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 (7.29±1.21,4.89±0.86,t=14.08,p<0.001),表明心理距離的操縱是成功的。

        2.3.2 心理距離對以情緒為中心的安慰策略接受偏好的影響

        不同安慰方式和心理距離組的接受偏好得分如表1所示,以安慰方式和心理距離為自變量,接受程度得分為因變量進行重復(fù)測量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心理距離主效應(yīng)顯著,F(xiàn)(1,150)=41.43,p<0.001,近距離(6.71±0.13)比遠距離(5.57±0.13)的被試更容易接受以情緒為中心的安慰策略;安慰方式的主效應(yīng)顯著,F(xiàn)(1,150)=29.60,p<0.001,肯定消極情緒的安慰方式的接受程度為 6.53±0.12,否定消極情緒的安慰方式的接受程度為 5.75±0.11,被試接受肯定消極情緒的程度顯著高于否定消極情緒的程度;以情緒為中心的安慰方式與心理距離交互作用顯著,F(xiàn)(1,150)=10.42,p<0.01,η2p=0.07。

        在交互效應(yīng)顯著后進一步進行簡單效應(yīng)檢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心理距離的近距離實驗組的安慰方式偏好存在顯著差異,F(xiàn)(1,150)=35.57,p<0.001,;而在心理距離的遠距離實驗組中,安慰方式接受程度的差異不顯著,F(xiàn)(1,150)=2.45,p>0.05,,交互作用見圖2。

        3 實驗二 心理距離與以問題為中心的安慰策略對接受偏好的影響

        3.1 實驗?zāi)康?/h3>

        探討在負性情緒中,被試對于不同心理距離的安慰者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安慰策略時的接受偏好的差異。

        表1 各實驗組安慰方式接受偏好得分

        3.2 實驗方法

        3.2.1 被試

        選取被試 190 名,平均年齡為 25.07±7.55 歲,通過閱讀情景帶入材料篩選被試,其中有8名被試情緒誘發(fā)不成功,誘發(fā)成功率為95.79%,剩下182名被試都能從材料情景中體會到負性情緒。然后把這182名被試隨機分配到近距離組和遠距離組,每組各91名,其中近距離組男生31人,女生60人,遠距離組男生29人,女生62人。

        3.2.2 實驗設(shè)計

        采用2(心理距離:近距離(父母、好朋友)、遠距離(普通同學(xué)、陌生人))×3(安慰方式:否認問題存在、分析問題、提出建議)的混合設(shè)計,其中被試間變量為心理距離,被試內(nèi)變量為安慰方式,因變量為被試接受程度的得分。

        3.2.3 實驗材料

        3.2.3.1 情景材料

        同實驗一。

        3.2.3.2 安慰方式材料

        安慰方式材料是根據(jù)王姣(2014)所總結(jié)出的方式進行設(shè)計,由三名碩士研究生根據(jù)情景材料編輯安慰方式話語,然后進行綜合得到否認問題、分析問題和提出建議三種正式安慰話語,再把這些安慰話語通過問卷方式發(fā)給15個人進行安慰方式有效性評分,即這種話語具有安慰效果的程度,這三種安慰方式的有效性均分分別為 4.01±0.31,4.15±0.60 和4.33±0.21,說明三種形式的話語材料都有安慰效果。

        3.2.3.3 自評材料

        同實驗一

        3.2.3.4 IOS量表

        同實驗一

        3.2.3.5 實驗程序

        實驗流程同實驗一

        3.3 結(jié)果與分析

        3.3.1 對負性情緒激活與心理距離操縱有效性分析

        對兩組被試負性情緒和心理距離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樣本t檢驗,在負性情緒上近距離組被試的負性情緒分別為 4.68±1.23 和 4.58±1.11 (t=0.57,p>0.05),兩組被試在負性情緒下并不存在顯著差異;兩組被試在心理距離操縱上,近距離 (父母+朋友)與遠距離(普通同學(xué)+陌生人)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 (7.21±1.26,5.13±1.03,t=12.19,p<0.001),表明心理距離的操縱是成功的。

        3.3.2 心理距離對以問題為中心的安慰策略接受偏好的影響

        不同安慰方式和心理距離組的接受偏好得分如表2所示,以安慰方式和心理距離為自變量,接受程度得分為因變量進行重復(fù)測量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心理距離主效應(yīng)顯著,F(xiàn)(1,180)=11.50,p<0.01,η2p=0.06,近距離(7.11±0.14)比遠距離(6.44±0.14)的被試更容易接受以問題為中心的安慰策略;安慰方式的主效應(yīng)也顯著,F(xiàn)(2,180)=3.23,p<0.05,否定問題存在的安慰方式的接受程度為6.59±0.14,分析問題的安慰方式的接受程度為7.00±0.14,提出建議的安慰方式的接受程度為6.73±0.13。事后檢驗得出分析問題與否定問題存在的安慰方式得分存在顯著差異,相對而言被試更容易接受分析問題的安慰方式,而否認問題存在和提出建議的安慰方式不存在顯著差異;以問題為中心的安慰方式與心理距離交互作用不顯著,F(xiàn)(2,180)=0.51,p>0.05,η2p=0.003。

        表2 各實驗組安慰方式接受偏好得分

        4 討論

        在此項研究中,研究者的主要目的是探討個體之間的心理距離是否會影響他們對于安慰方式的接受偏好程度??傮w而言,在兩個實驗中,被試對于安慰方式的偏好程度都具有顯著差異,且心理距離的主效應(yīng)都顯著,即驗證了研究假設(shè)1、2和3。在實驗一中,心理距離與安慰方式存在交互作用,表明對于不同心理距離的安慰者,個體接受的安慰方式的偏好存在差異,驗證了假設(shè)4。在實驗二中,二者的交互作用不顯著,在以問題為中心的安慰策略中,心理距離對被試的接受偏好沒有顯著的影響,假設(shè)5沒有得到驗證。

        在兩個實驗中心理距離的主效應(yīng)都顯著,即被試都更傾向于接受近距離安慰者的安慰。根據(jù)Williams(2014)的觀點,無論個體情緒基線效價是多少,人們對遠距離刺激的情感反應(yīng)都應(yīng)該較弱。這種心理距離降低情感強度的結(jié)果,直接源于對物理距離的生物學(xué)相關(guān)性的考慮。與積極的安慰性刺激的物理距離增加會降低其安慰性,與消極的威脅性刺激的物理距離增加也會降低其威脅(Hemenover& Schimmack,2007; McGraw & Warren,2010;McGraw et al.,2012)。因此,當與被安慰者心理距離較近的人在進行安慰行為時,個體會感受到更強的安慰效果。

        在以情緒為中心的安慰策略中,對于不管心理距離近或遠的安慰者的安慰,個體都比較樂意接受肯定消極情緒的安慰方式。親密關(guān)系提供的情感支持通常具有增益效果,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更有效地應(yīng)對問題情境,管理不安情緒,并保持積極的自我意識(Burleson,1994)。就安慰方式而言,肯定消極情緒比否定消極情緒在情感上的支持性更強,個體在處于負性情緒當中時,相對來說更期待的是得到他人的肯定和理解,而使用肯定消極情緒這種方式正好符合被安慰者的需求,被安慰者能從中獲得一定的支持和鼓勵,能夠讓自己更加順暢地表達出真實的情緒狀態(tài),更容易緩解內(nèi)心的痛苦和不滿;相比之下,否定負性情緒的安慰方式比較容易產(chǎn)生相反的效果,使被安慰者具有一定的抵觸情緒。

        在引入心理距離變量后,結(jié)果表明,對于心理距離近的安慰者,個體對于情緒中心的安慰方式的偏好具有顯著差異,而對于心理距離遠的安慰者,個體的接受偏好差異卻不顯著。這一結(jié)果也驗證了牛忠輝等(2010)關(guān)于社會距離影響個體對他人正向行為評價的影響作用。當與安慰者的社會距離越近時,被安慰者越能夠以行為性的評價(低水平建構(gòu))去表征安慰者的安慰行為,對于安慰者所使用的安慰方式有更多的關(guān)注,會更多關(guān)注安慰者的語言表達、安慰話語的內(nèi)容,所獲取的信息更多,安慰效果也越好,對其安慰行為的評價也會越高,即增強了肯定消極情緒這種安慰方式的安慰效果;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安慰作為一種社會支持的形式,它擁有社會支持的許多特性,包括在促進人們的福祉和應(yīng)對壓力事件方面等方面的作用 (Albrecht& Goldsmith,2003;Sarason,Sarason,& Gurung,1997)。安慰者與個體的社會關(guān)系越近,個體越能夠從其安慰話語中得到社會支持。而在遠距離情況下,個體傾向于以特質(zhì)性的評價(高水平建構(gòu))去表征安慰者的安慰行為。因此個體只會把遠距離安慰者的安慰行為看作一種利他行為,認為他人僅僅只是出于一種善意來對自己進行安慰,只要能得到一定的社會支持就足夠了,所以不會太在意安慰者使用何種安慰策略。

        在以問題為中心的安慰策略中,個體相對來說更愿意接受近距離的安慰者使用這種策略,心理距離近的安慰者對于當事人的個人情況比較了解,所以在安慰方式上會更多地使用以問題為中心的安慰策略,對于被安慰者的狀況進行就事論事的分析,幫助其闡明各種道理,并且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當被安慰者覺察到安慰者與自己心理距離較近時,會更愿意相信并且接受安慰者所給的分析與建議,從而緩解自己的情緒。而在這一策略中的三種安慰方式里,個體更傾向接受分析問題和闡明道理這種安慰方式。否認問題存在這種安慰方式有一種逃避的意味,雖然這種方式能夠緩解被安慰者一定的焦慮情緒,但是對于解決當事人的問題沒有太大幫助。而分析問題這一安慰方式考慮得更加周全。首先通過比較淡化事情的嚴重性,再提供不一樣的視角看待問題,讓其看到事情積極的部分,再通過客觀分析事件過程,明確各種責(zé)任,解釋一些人生道理,使得被安慰者在這個分析的過程中緩解消極情緒,自己重新評估問題和尋找解決的辦法。

        心理距離與問題中心應(yīng)對策略的交互作用不顯著,首先可能的原因是問題為中心的策略相對于情緒為中心的策略,在安慰方式上對于被安慰者來說更為聚焦,問題中心策略的三種形式都是直接針對被安慰者實際所產(chǎn)生的情況,在被安慰者心里引起的情感認知并不是那么顯著,所以心理距離所產(chǎn)生的知覺效果差異就不是那么明顯;第二個原因也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的局限性所帶來的,這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初步地把心理距離與漢語安慰方式二者結(jié)合起來,探討心理因素對于漢語安慰語言的使用的影響,并得出了一些統(tǒng)計學(xué)上有意義的結(jié)果和結(jié)論。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實驗材料的負性事件只選取了一個,代表性可能不夠;在實驗設(shè)計上采用的是紙筆行為實驗,額外變量的控制并不能像實驗程序那樣嚴格。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進一步對漢語安慰語的心理機制進行探究,用更豐富的實驗材料和更高級的實驗技術(shù)對漢語安慰語的選擇和使用做出更深入的研究??偠灾?,這項關(guān)于安慰言語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理論及現(xiàn)實意義的,從心理角度彌補了安慰言語研究的不足,提供了相關(guān)的實驗數(shù)據(jù),在學(xué)術(shù)上有助于言語行為研究。

        5 結(jié)論

        個體更傾向接受肯定消極情緒的安慰方式;心理距離與以情緒為中心的安慰方式存在交互作用,對于近距離的安慰者,個體接受肯定和否定消極情緒的安慰方式的程度具有顯著差異。心理距離與以問題為中心的安慰策略的交互作用不顯著,相對而言個體傾向接受分析問題的安慰方式。

        猜你喜歡
        消極情緒負性話語
        我們需要消極情緒?
        青年文摘(2022年12期)2022-12-07 07:17:30
        靜心
        測試
        現(xiàn)代美術(shù)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非負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個性化護理干預(yù)對子宮全切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
        幫孩子化解消極情緒的繪本
        啟蒙(3-7歲)(2016年7期)2016-11-07 10:00:33
        大學(xué)生孤獨感、負性情緒與手機成癮的關(guān)系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亚洲av中文字字幕乱码软件|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国产一区二区牛影视| 在线看不卡的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少妇伦伦| 中国少妇内射xxxx狠干| 免费的毛片视频| 色偷偷亚洲av男人的天堂| 风骚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久久免费网国产AⅤ| 少妇爽到爆视频网站免费|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解| 中国丰满人妻videoshd| 精品国产自产久久久| 亚洲一区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妇| 久久噜噜噜| av男人的天堂手机免费网站| 国产欧美高清在线观看| av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丰满| 久久久中文久久久无码| 国产日产高清欧美一区| 日本草逼视频免费观看| 夜晚黄色福利国产精品| 亚洲 另类 日韩 制服 无码 | 色www亚洲| 日韩有码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俺来也俺去啦久久综合网| 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不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人妻| 亚洲精品国产老熟女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 91日本精品国产免| 精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