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昆
安寧市安寧實驗學校
在基礎教育持續(xù)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成為教育改革中探索的重點。因此,初中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也應深化自身的認知,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改善以往教學現狀,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將核心素養(yǎng)的導向性呈現出來。
在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中,主要包含六個方面,分別是:數據分析、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學建模、邏輯推理、數學抽象等,這些素質的培養(yǎng)都需要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和學科教學的實施來達到預期的培養(yǎng)效果。
針對于數學學科而言,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含三個特點,第一、綜合性,綜合性就是使學生能對數學知識融會貫通,由多個網絡組成完善的知識體系,能實現對知識的綜合性運用;第二、階段性,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在數學學習中,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是非常大的,導致學生在理解知識過程中有著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教師一定要秉持著由淺至深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依據不同的年級段,對培養(yǎng)方式進行調整,使得學生循序漸進的得到強化,這是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精髓所在。第三、持久性,就是指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經歷長期不斷的實踐探究才能真正的提高核心素養(yǎng),使得學生得到綜合全面的發(fā)展。
數學教學是一個非常完善的體系,教師只有找尋到這一體系的內容和核心,才能真正的把控教學目標,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1]。因此,初中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也應對教材進行深入性的研究,對學生現階段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程度進行解析,在此基礎上為學生建立起科學框架,使得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將核心素養(yǎng)的導向性展現出來。例如,在講解“二次函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對一元一次和二元一次方程的相關知識進行回顧,然后再將方程和函數間的關系作為切入點,使得學生加深對二次函數的理解和認知程度,使得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抽象思維、直觀想象的能力都會得到顯著性的提升,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活躍思維,達到理想中的教學成效。
在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中,思維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保障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也是推動活動持續(xù)開展的路徑之一[2]。因此,在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推動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也應對此方面加以注重,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使得學生真正的體會到了學習的價值和意義。例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致力于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在數學解題中加以運用,使得學生在解題中運轉思維,使得思維始終處在活躍狀態(tài)。比如,分類討論思想、化歸思想等,這些都是學生在學習中可以運用的方法,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明確學生的解題思路,是教師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切入點。此外,教師在教學中應大力的倡導一題多解,使得學生能跳出原本的思維禁錮,實現思維的拓展,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真正的強化。
新課改也對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學科知識,實現數學文化的滲透,使得學生的文化能力得到增強,促使學生的文化意識不斷強化。因此,在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為了推動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教師也將一些數學文化融合起來,實現數學文化與學科知識的整合,使得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達到理想中的教學成效。
例如,在講解“三角函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將西帕恰斯發(fā)明三角函數公式表的過程展現出來,這樣學生可以了解到,數學知識的起源文化等,了解三角函數知識的發(fā)展,使得學生對知識本身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并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趣味,使得教學成效大大強化。
核心素養(yǎng)在教育教學中的滲透,目的就是為了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3]。因此,初中教師在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也應明晰這一點,對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完善等,但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上,將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價值真正的展現出來。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應將更多的關注點放置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態(tài)度,思維方式,對數據的分析、理解、運用能力等,真正的實現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方向,將學科價值展現出來,促使高效課堂得到切實的構建。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身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加以注重,全方位地推動學生數學能力、思維能力、綜合素質的發(fā)展等,真正的實現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推動素質教育,促使有效課堂得到真正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