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維斌
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qū)栗溪鎮(zhèn)姚河小學
我國傳統(tǒng)的小學教育是以教師主動教育為主,學生被動受教為輔的教育方式。由于小學生對道德法治相關知識了解不深,對社會理解相對稚嫩,導致其對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的興趣有限。傳統(tǒng)教育方式對其效果不佳。難以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學質量降低。長此以往,學生的積極性降低,課堂氣氛沉悶,效果不佳。是否能應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是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積極性,提升課堂效果的關鍵所在。
雖然我國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教育改革,但是廣大基層小學的道德法治課堂教學依然為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為主。雖然能夠更全面,更體系的為小學生介紹相關道德與法治知識,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認識雖然更加客觀,但是卻缺乏形象具體的分析,缺乏自身對知識感性的理解。在應試背景下,教師也只以自身教學成績?yōu)橹行模灰詫W生理解為標準,必會使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此外由于此類課程以理論解釋為主,缺乏生活相關實例,無法舉一反三,貼近生活,使得提高學生興趣與降低理解難度等操作成為無稽之談。由于小學生對社會的看法相對稚嫩,對社會事務參與基本為零,此外再加上小學生的活潑好動、興趣目標轉移快等自身特性,使得傳統(tǒng)教育對其無法產生有效的教育效果與教育意義。一部分教師對待道德課堂的態(tài)度不認真,照本宣科的教學形式更使得教師與學生雙方厭倦。
小學生的思想態(tài)度相對稚嫩,教學如果以解釋理論為主,以小學生的理解水平則不易接受,學習興趣也會大打折扣。教師要推己及人,充分理解學生所思所想,站在小學生的角度看待課堂。因此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此類課堂轉型的關鍵所在。在此類教學中教師應當處在一個輔助地位,使小學生成為知識的主人,引導他們通過實際的案例,去理解和分析法治與道德相關問題。例如以“老人摔倒了,該不該扶?”為主題,通過激烈的辯論或者夸張的小品表演使學生充分融入到這個問題之中,幫助學生從根本上理解其中的矛盾,發(fā)表相關看法。此外應當表揚其參與課堂的態(tài)度,然后以教師的輔助引導,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種方式,勢必比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高效有趣。
教師在布置課堂的之前,首先要確定一個明確的教學計劃。如:這節(jié)課教學的方式,這節(jié)課教學的內容,如何提升學生的興趣,如何快速引導學生將注意力轉移到下個目標等。教師通過一系列生動活潑的方式去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由教師引導,由學生去學習,最后讓學生主動完成并深入理解知識要點,才能完成一節(jié)完美的課堂。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也是此理。如何通過生動幽默的話語去引導學生注意力,如何通過平易近人的方式使學生們不由自主地進入狀態(tài),如何使學生們在一次次的課堂活動中加深理解,將課本中無聊枯燥的知識,充分而形象生動的掌握。這些問題與教學計劃息息相關。因此如何制定一個完善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不僅是對老師的硬性要求,更是處理此類課程難點的關鍵所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個周密的計劃是保障課堂進度的前提與提升課堂質量的基礎。
客觀上,短短的一節(jié)道德與法治教學課中無法將課上全部的知識完全地傳輸給所有學生,因此一個善于完成且有教育意義的課后作業(yè),便是極其重要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像其他課程一樣,它具極其獨特的理論性,因此不可像其他學科一樣用書面作業(yè)或者抄寫作業(yè)完成,否則無法達到其教育意義。另一方面要尊重小學生的活潑天性,因此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中應當注重實踐,以實際生活去落實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觀念,深化課上所學知識。例如學生可與家長討論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所提到的問題,與家長交流看法,然后由家長寫出總結?;蛘哒n后學生自由結成小組去討論對社會焦點問題,互相討論交流看法,下次課程供大家分享。這樣的作業(yè)不僅能夠鞏固學生的課上所學知識還能加深課下的理解,通過充分的社會實踐調動了家長與學生的積極性,娛樂并完善了學生的學習成長環(huán)境,奠定了學生的三觀基礎,寓教于樂,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充滿期待與興趣。
教師在應對道德與法治課堂此類理論型課程中應當充分做到思想客觀、思維活躍。要尊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獨特性,尊重小學生與其他年齡段學生的不同,因材施教,寓教于樂。此外還要端正態(tài)度,要充分認識到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小學生的教育意義。通過生動形象、具體活潑、貼近生活等一系列措施,使道德與法治課脫離枯燥無味,易于小學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