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央央
浙江省永嘉縣鶴盛鎮(zhèn)東皋小學
前言: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個性教育漸漸成為了現代教育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也成了各學校重點關注的方向。與其他學科相比,小學語文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關鍵載體,這主要是因為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與想象力,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極其有利,基于此,本文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個性作為重點加以研究。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中關于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具體如下:(1)教育方式過于傳統(tǒng)。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更加在意學生是否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因此,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都會采取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法,一味地對學生加以知識的灌輸,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個性培養(yǎng)自然無法進行;(2)思維定式嚴重。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較為簡單,學生只要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能即可,通常情況下,教師會使用同一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也會因此而形成思維定式,這并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3)教師過于主導。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難發(fā)現,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講臺下昏昏欲睡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師生之間缺少應有的互動,這既不利于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也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1]。
為了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發(fā)揮,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策略如下:第一,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改變慣用的“填鴨式”教學法,采用合作教學法或多媒體教學法對學生的個性加以培養(yǎng),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遇到問題時先不要急著詢問教師,而是應當學會獨立思考、獨立解決;第二,注重教師引導。由于年齡上的限制,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較弱,這時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語文教師可以先對學生提出思考性問題,鼓勵學生獨立進行思考與解答,并給予其一定的提示,幫助學生開拓思維,學會自主分析以及自主思考,以此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幾乎所有的語文問題都存在著一種較為標準的答案,而要想對學生的個性加以培養(yǎng),教師便要忘記標準答案的存在,適當地解放學生的個性[2]。眾所周知,語文教育的創(chuàng)造性比較強,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首先要做的便是維護語文教育的創(chuàng)造性,通常情況下,語文問題皆為理解性問題,當面對這些問題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忘掉標準答案,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問題進行解答,只要答案反映出來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即可,當學生的答案與標準答案相差甚遠時,教師也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否則學生的個性將會被扼殺。另外,語文教師應當尊重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允許學生自由發(fā)展,并給予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表達個性的機會,比如作文寫的好的同學,教師可以多邀請其在班級里朗讀自己的作文。
為了提升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學生個性培養(yǎng)水平,教師應當做到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與初高中生相比,小學生的表現欲望要更加強烈一些,語文教師應當針對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語文課堂中對其進行個性的培養(yǎng)。例如,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課叫作《群鳥學藝》,在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鳥類,并邀請學生到講臺上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可以扮演課文中動物們的老師——鳳凰,然后根據課文中的內容開始進行情景表演,通過情景表演,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還能夠使每位學生的個性都在課堂中得以展現,這既能夠推動小學語文教育的改革,也能夠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本文將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個性作為主要研究內容,在闡述問題的基礎上,對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適當地解放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的具體策略做出系統(tǒng)探究,研究結果表明,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中學生個性培養(yǎng)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教學方式傳統(tǒng)、思維定式嚴重、教師過于主導。在未來,還需進一步加強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研究,進而確保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能夠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