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
【摘 要】古詩詞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它對學生的審美、思維、人文素養(yǎng)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傳承經(jīng)典,是教師的職責之一。因此,采用適當有效的教學方法,積極開展古詩詞的教學研討活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鑒賞能力,讓古詩詞真正走進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是教師的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
【關鍵詞】中學生;古詩詞;興趣;形象化;藝術手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173-01
中國古典詩詞以其卓越的文學成就,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穿越歷史的長河,傳唱至今??梢悄阕哌M教室,隨便拉住一個學生問:“你喜歡現(xiàn)在的古詩詞課堂嗎?”你將得到普遍的回答:“不喜歡!”理由是——太無趣。那么,作為中學語文老師,該如何有效地進行古詩詞教學,引導學生學好古詩詞?
《語文課程標準》對古詩詞教學提出這樣的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钡F(xiàn)實中不少老師的古詩詞教學普遍只達到誦讀和默寫的要求。他們的做法自然也是有所依據(jù)的,因為根據(jù)這幾年的廣東省初中畢業(yè)生語文學科學業(yè)考試大綱中規(guī)定,古詩詞屬于“熟記”考點,也就是默寫得出來就行了,并不需要理解和運用。所以“讀背”與“默寫”的教學模式無非就是最行之有效的應試教學模式。當然,也不僅僅是應試教育的使然,不少老師也提出他們的教學困惑:“古詩詞該不該講通講透,講得太多,分析太透徹會不會破壞詩歌本身的美感。”因此眾老師只能采取精簡的課堂教學設計:大體了解詩詞大意,熟讀能默即可。從而便形成了學生口中“太無趣”的古詩詞教學課堂。當然,學生口中的“太無趣”不僅指古詩詞教學課堂,還指古詩詞的內(nèi)容。畢竟古詩詞距離現(xiàn)在歷史遙遠,它的語法、平仄、語義等已經(jīng)不常用了,所以學生學習的熱情不高。
針對上述古詩詞考查標準,教師講與不講,如何講,課堂形式單一、枯燥的現(xiàn)狀和教師們的困惑,應采取什么應對措施呢?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談一談我的教學建議。
一、巧用多媒體的形象化來助興
針對部分老師提出的“講與不講,如何講”的問題,我認為可以采用多媒體來助興,增強古詩詞的形象化。因為古詩詞畢竟年代久遠,詩人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經(jīng)歷、文化底蘊和現(xiàn)在有很大的差別,這就給學生理解古詩詞設置了障礙,削減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多媒體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我認為精心收集或制作與詩歌意境相對應的圖片,與內(nèi)容相切合的視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古詩詞之所以美,在于它的含蓄雋永,短短幾十字,勝過了千言萬語!在古詩詞中有很多的意象,這些意象非常唯美浪漫,承載著古人雅致絕美的情感審美。但在很多時候,“美”卻只可會意,不可言傳的,有些美要是用語言來肢解,似乎就失去了美的感受了。如學習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時,你要是直接翻譯它的意思說“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渾圓”,然后說“這句詩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開闊的畫面,雄渾的意境”,學生很難體會到其中的美,只能機械地死記硬背。但你只要找一張切合這種意境的圖片給學生一看,他們就會馬上驚嘆:“真不愧是‘千古壯觀?。 彼哉f這樣的情況下,老師是無需講太多的,反而是讓學生看了圖片后,讓他們結(jié)合詩句,發(fā)揮想象力,自己來描繪畫面或小組談論交流效果會更好。另外,幾乎每一首古詩詞都蘊含著一個小故事,都有創(chuàng)作背景,或歡喜或悲傷等。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相關的視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學習杜牧的《泊秦淮》,可以播放當時的社會背景的視頻,以故事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理解了作者和寫作背景,理解詩歌的最后兩句和主題也就水到渠成了。也有一些視頻是根據(jù)詩詞的內(nèi)容來制作的,能渲染氣氛烘托意境,讓學生仿佛看到了被激活的文字營造出來的畫面,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興趣。如我在教《蒹葭》時,課前我先播放了雷佳在經(jīng)典詠流傳的舞臺上演唱的《蒹葭》,學生通過視頻中看到的舞臺形象的布局,聽到雷佳悠揚的歌聲,就能理解詩歌凄婉纏綿的情致和重章疊唱的寫作手法。相比較而言,形象的圖片和視頻比教師單薄的語言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
二、運用各種藝術手法來添趣
因為古詩詞語言凝練的特點,初中的語文課本上選取的也是絕句和律詩居多,也因為中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教師如果按平日賞析現(xiàn)代文閱讀那樣來教古詩詞,不免有些枯燥。這時選取運用各種藝術手段解決單調(diào)與枯燥的問題就非常必要了。教師可以根據(jù)古詩詞具體內(nèi)容的特點,選擇朗誦、演講、主持、小品、戲劇、美術、書法、舞蹈等藝術手段來輔助教學。如我在教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時,我就讓同學們分小組來賞析這首詩,做一期《詩詞伴我行》節(jié)目,每個小組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選擇一個方面來講,注意要在派代表上臺展示前寫好主持詞。如第一組代表上來時,是這樣主持的: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詞伴我行》節(jié)目,我是主持人小南瓜(給自己起個藝名),又跟大家見面了,上期節(jié)目我們介紹了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那么這期節(jié)目我們給大家說一說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首先我介紹一下作者,杜甫,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稱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稱杜拾遺、杜工部,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有《杜工部集》,與李白并稱“李杜”,又因有別于杜牧,亦稱“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之時,其詩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疾苦,被稱為“詩史”。詩風“沉郁頓挫”,語言精煉傳神,對后世詩人影響極大,他被譽為“詩圣”。
有知道作者在什么情況下寫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的觀眾嗎?請上來給大家講講個中的故事。
好,非常棒,那么這首詩講的是什么呢?現(xiàn)在由我給大家解說一下(將自己所理解的詩歌大意講一遍),全詩描寫自己飽經(jīng)離亂、困苦凄涼的生活,體現(xiàn)自己要讓天下寒士得到歡樂的情懷,由己及人,感人至深,特別是最后一節(jié)集中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好了,我們的節(jié)目馬上就要結(jié)束了,現(xiàn)在觀眾朋友們跟我一來朗誦這首詩。
(同學們一起朗誦)
同學們下期節(jié)目再見!
讓學生寫主持稿,首先在形式上創(chuàng)新了古詩詞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倍感好奇,好奇就能產(chǎn)生自學和積極探討的興趣。事實證明,這節(jié)古詩詞的教學,老師樂教,學生樂學。另外近段時間網(wǎng)上流行的蕾蕾老師編導的《美哉,詩經(jīng)》,融合了朗誦、舞蹈等形式很好地演繹了《蒹葭》、《無衣》、《子衿》三首詩的意境美,我想?yún)⒓友莩龅倪@些學生們,在學習這幾首詩時無疑是積極興奮的。但這個制作也有點美中不足,就是學生讀錯了幾個字,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好逑(hǎo qiú)”,“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中的“挑”在這里應該讀 “tāo”,“達”應該讀“tà”。這也提醒我們,豐富的教學形式最終也是服務于教學目標的,讀準字音、正確理解詩詞意思是根本目標,不能舍本求末。豐富的教學手法,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正確朗讀、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才是最終教學目標。
愛因斯坦說:“我認為對于一切情況,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贊科夫也說:“對所學知識內(nèi)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币虼?,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要讓“趣”來牽引,善于利用多媒體和各種藝術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此,我們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古詩詞文化精髓才會更好地得到傳承,才能讓古詩詞真正走進課堂,走進尋常百姓家,走進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真正有詩有遠方。